矮脚乌龙,独自芳香

时间:2022-04-04 08:19:40

“矮脚乌龙”一直给人一种不起眼的感觉。早些时候和朋友喝过一次建瓯的矮脚乌龙,因其叶片小,滋味薄,故而没留下太深刻的印象。

但做为历史名茶的矮脚乌龙,应该有它的独特之处。为觅得这份“独特”,用心搜罗了3款不同产地、风格各异的矮脚乌龙茶,籍此找回那份“曾经的美好”。

毛茶也精彩

这款矮脚乌龙出自建瓯,而且是毛茶。干茶呈墨绿色,条索比较完整,但不如精制茶来的紧结细小,单看稍显肥大的叶张,还真不好分辨出矮脚乌龙的品种。毛茶的焙火次数少,茶叶还保留原本比较鲜绿的色泽,香气很鲜嫩、高扬,微微带有火香。

冲泡开来,汤色不错,琥珀之色,透亮无杂质。因知道我们的试茶的习惯,泡茶者心照不宣地把第一水分给了我们。香气正如想象那般高昂,花香是开透了的花蕊中含着香蜜的味道,刚焙过一道火的痕迹虽然明显地落在了茶汤里,却悄声无息地被埋没在清甜的花蜜香中。

滋味比较柔和,还算饱满,鲜爽刺激。滑过喉腔,余香残留。后面两道水青涩感明显,两颊有收紧感。香气和滋味保持平稳,不逊于第一水。

到了第四水,水感依然饱满,花香在明显淡去,但仍有鲜爽和刺激感。再往下冲泡,还能喝上两道,细细品味之下汤水里还有那么点意思,让在场的茶友对建瓯乌龙茶暗暗有刮目相看之感。

值得一提的是。这款矮脚乌龙毛茶本身的品种香和口感都表现不俗,精制后的成品茶应该很令人期待。

等待炭火褪去

喝过原产地建瓯的矮脚乌龙,再来品尝产自武夷山的矮脚乌龙。

这款武夷宫矮脚乌龙复焙过一次或火,干茶外形颜色较深,呈黑褐色,紧结细密,闻着火香显。

沸水新煮,高冲出汤。白瓷杯里是明艳的橙红色,如果是焙火次数多、火功高的岩茶,茶汤的颜色则是黄中透红,喝茶人便可从汤色中大致判断出这款岩茶火功的高低。

茶汤入口之际,味蕾首先接触到的是炭火的焦糖味,汤水与口腔触碰之时能感受到沙粒的质感。汤质浓稠。要一遍一遍细细回味,才能让茶汤的余味彻底化开。

第二道茶水便可喝到花果蜜香,火味稍稍褪去,茶之本香便显露出来。汤水的厚度让口腔很舒服,但是经不住停留,不仅留下茶的余香,也让苦涩感从舌根处蔓延开来,一时无法适应。即便如此,一款让人有不同感受的茶还是值得一番品味的,毕竟跌宕起伏的剧情要比平铺直叙来的更吸引人。

再往下喝,可以持续泡上数十水。越到后面水越甘甜。特别是茶过半巡后,炭火味和苦涩感大多褪去,可以不受干扰地品尝茶叶中最原始的草本滋味。

压轴好茶

水帘洞属武夷山的正岩茶区,出品的茶大多是精品。

这款水帘洞矮脚乌龙自然不例外,是难得的好茶。而好戏终究都是压轴的。

茶的外形细密而匀整,有明显的兰花幽香,甘醇馥郁。

刚一入水,茶香满溢而出,每个人都不自觉地端坐着,静待出汤。

茶汤在白瓷杯里呈现出清丽的橙黄色,很明显对比出这款茶的火功要低于武夷宫的那款。好的茶叶讲究文火慢焙,这样能更好地保留茶之本香。

茶汤入口,首先喝到的是细腻幽远而又清冽的兰花香,其次是炭火融入汤水里的蜜糖香。这两种香很自然地交融于水中,涤荡在口腔里,持久不化。矮脚乌龙香气高扬的特点在这款茶上发挥得淋漓尽致。第一款茶的香太轻,第二款则太重,而它的香恰到好处,香得干净纯粹,像尘封于地底隔绝开一切凡尘的美酒,带着只属于它的那份香。

汤质饱满粘稠,柔软而富有张力,轻盈而无物,茶汤在口像含着夏天雪糕般浓的化不开的甜腻情结。而且回韵悠长。甘甜的喉韵感让人反复回味。

耐泡,也是正岩茶的优势。即使到了7道水后,水中仍有淡淡的花果香,而且汤中有物。耐人寻味。

香之如兰,甘之如饴。武夷山正岩的独特气息加上矮脚乌龙特有的悠长芳香倒是成全了一道经典好茶。

上一篇:特展馆里的白茶时光 下一篇:户外茶席的点滴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