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医学临床教学探讨

时间:2022-04-04 02:40:23

康复医学临床教学探讨

1强化临床教学意识

鼓励医师参加不同程度的学历教育,定期选送中青年医师到国内外医学院校进修学习,每年均派出医师参加各种学术会议,从中学习新的康复理论和康复治疗技术。其次需要强调每一位医师都是带教老师,并在科内形成浓厚的教学氛围,努力开创临床带教的新局面。应鼓励医师参加各种教学培训如英语、计算机、多媒体制作等,不断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在带教过程中,要求学生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办事,同时要尊重学生人格和劳动,增强其自信心和学习的主动性。在一轮临床教学结束后,鼓励医师认真撰写教学体会,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2制定合理的带教计划

科室应有专人负责各类实习进修人员临床教学的安排及管理工作。对每一个新来者制定一个详细的个性化的轮转计划。在入科时进行一次入科考试,了解学生对康复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入科后针对性地进行补习。进行入科教育时,让学生了解康复医学的现状和发展方向,并详细介绍本医院各个治疗单元的功能和诊治范围。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轮转时间的长短,结合康复科的特色,合理安排各个治疗单元的学习时间。康复科器材较为齐全,每位学生入科后应及早熟悉各种器械和玩具的使用方法。每位学生在每个治疗单元应有一名指定的老师。相对固定的带教老师,有利于增强老师的责任感,便于师生间沟通。科室应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讲解相关基础及专业知识,也可安排学生独立授课,带教老师全程旁听,最后点评。鼓励学生多参与临床技能操作,在带教老师或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学生可适当地给患者进行操作训练,使其掌握康复的各种技能。在学习结束前,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考核。

3运用纵深教学法教学

纵深教学法指在进行临床教学时不限于讲授临床知识,更注重将学生已学的基础医学知识与即将学习的临床知识进行有机的整合,着重向学生阐明疾病的发病机制、病理改变等基础医学的内容,从基础医学的出发点解释临床各种症状表现的发生原理以及疾病的治疗方法[3]。传统的教学方式纵向联系比较少,而康复医学是一门综合性的跨学科、跨专业的临床学科,教学内容中也有不少是基础学科的必修内容,所以在临床带教中尤需重视康复医学与基础医学教学的结合。既要使学生熟悉失能肢体的神经支配、肌肉的起始点、正常关节活动度等基础理论知识,又要让学生掌握康复训练的原理、目的、方法,使他们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我们采取纵深教学法,将基础课的内容融入到临床实践之中,有助于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融合贯通,在思考临床问题时能举一反三。

4典型病例讨论

遇到重点典型教学病例,即组织全科进行病例讨论[4]。由主管实习、进修或轮转医师汇报病史特点及诊治经过,带教医师结合病例提出患者目前存在的问题,然后以问题为中心围绕如何解决问题展开讨论。带教老师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就具体病例的诊断、康复评定、康复治疗等内容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从而不断深化对疾病的认识,提高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和老师可以相互提问。最后主持人就具体病例作归纳总结,并介绍有关该病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

5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康复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所需的知识面广,涉及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多个学科,且对操作技能要求高[5]。在临床带教过程中应十分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首先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医德观念,对患者要有爱心和同情心。康复医学面对的是残疾人,大多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帮助,更需要康复医务工作者的关心和帮助。带教老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要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提倡换位思考。其次要注重“三基”训练,提高临床能力。必须反复强化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重视学生动手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三是要注重科研思维的培养。应该在临床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科研的兴趣,指导学生在出科前完成一篇以康复医学为中心的综述性文章。最后,随着医疗环境的变化,医患的沟通受到重视,语言沟通和表达能力的培养也是临床带教的重要内容。总之,康复医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其临床教学工作还有待于从事康复临床医疗和教学的医务工作者不断探索、总结和提高。

作者:石卫华 刘奕 王义亮 单位:重庆三峡中心医院百安分院康复科

上一篇:小学少先队工作思路探究 下一篇:英语课堂情景语境的策略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