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天式作文指导及其价值分析

时间:2022-04-04 07:15:36

聊天式作文指导及其价值分析

历来各种教材和写作教学序列大都把“观察、认识、思考生活”作为作文教学的第一篇章,这是基于“生活即写作源头”的认识,然而这一个众人认可的“作文教学第一课”很少在实际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实践。以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为例,“你的生活很重要”是必修一写作专题一的内容设置,据笔者观察多所学校十多位教师的高一作文起始教学,真正设计教学并花心思教好这“作文教学第一课”的极少。原因有这样两点:一是以考代教现象很严重,高一阶段就拿高考作文题去训练学生。这种教学过程被无数教师证明了是个低效教学,其核心只是“题”——出题、审题、扣题、评价是否合题,并无真正的作文指导过程,是为典型的应试教学,写作的“固本”让位于“博功”。二是即使明知道“生活是源头”,却不知如何在教学指导中贯彻。还是以苏教版必修一写作专题一为例,专题内容是“你的生活很重要”,教材中给教师和学生的提示文字虽不短,但全是“生活很重要”的“说教”,这只是一个写作知识,并没有指导学生如何、怎样去关注、理解、思考、发现生活。其实学生需要的不是“自己的生活很重要”这个道理,而是“如何发现和干预生活”。这不算教材之失,因为教材不可能提供教案,那么我们的教师就需要对此专题进行设计与策划。

一、“你的生活很重要”聊天式作文指导设计及基本过程

基于以上现实,面向高一学生,笔者设计了“你的生活很重要”作文指导课,课题中“你的生活”强调的是学生自己的生活(虽然生活不一定限于亲身经历,还有很多间接体验,但作为一种方法演示,这节课限定的是“自己的”);课题中“很重要”指让“日常生活变得有意义”。

考虑容量,本节课采用“聊天式”,只聊不写,这受启发于王栋生老师“每学期都要四五次与学生聊天”的做法。关于“只聊不写”的价值,会在下文分析。

一上课,教师与学生探讨“日常写作最大的困惑”,学生最大的共同困惑是“写什么”,搜肠刮肚,无东西可写时只好主题先行后“瞎编”。究其原因,学生认为是平常生活太单调。教师提醒,不一定是生活太单调,而是我们没去发现“生活的意思”,其实每一种生活,总会找到一个角度,从而发现其间的“某种意思或意义”。“既然大家都觉得自己的生活太乏味,我们今天就不妨作个试验,以我们的校门口为着眼点,大家都来说说在校门口看到的、注意到的或者是曾经引起你某个触动的情景,哪怕是一个闪念。要求不多想,脱口而出最好。如果你觉得还没什么意思,你可以注意自己当时的情绪,如喜、怒、哀、乐、惋惜、忧伤、振奋、纠结、鄙视、赞美、感动,等等。”以下是学生陈说和教师追问中的几个片段。

片段1:

学生:我第一次到校门口,发现金属栅栏大门边上有一行滚动的字,不大,“红门开,开门红”。教师:你想到什么没有?学生:有趣,做生意的吉利话,语言有特色,回环,顶真。教师:“做生意”与“学校”这两个东西放在一起什么感觉?学生:学校与生意很不搭。教师:你有了很有价值的发现,把这个问题往深处去想想,学校可不可以有生意头脑和意识,现在的学校在行为上有哪些与学校精神相背的现象,可以写一篇很有价值的思想文章。

片段2:

学生:早上来校和晚上离校,门口家长接送学生的车子密密麻麻地像个停车场,很烦。教师:请你用几句话作一个现场描述,作一个评价或再对某特定的人群说一句话。学生:校门口又堵车了。一辆辆黑色的白色的银色的轿车如一支勇猛的禁卫军,静候在校门外的广场上。这时候,无论是宝马、丰田还是QQ,都平等地挤在一起,全无贵贱之分。门口站着一个个焦急的父母,踮起脚尖,向门内张望。偶尔响起的悠长的或刺耳的鸣笛声,将他们思念的心串起来,穿过围栏,攀上窗台,透过玻璃……;我想对家长说:早上,请别把车子停在门口,在对面就让你的孩子下车,让你的孩子多走十步吧。教师:好,我盼望你课后以自己的名义给所有接送孩子的家长写一封信,就以“请让你的孩子多走十步”为题,要把场面描写精彩,要把你的表达目的说透,说话要得体,当然也要显示作为一个高中学生的思考深度和出色文采。

片段3:

学生:我的发现是保安也有好人。教师追问:“也”是什么意思?学生:不好意思,我可能不该这样说,有点歧视味道,但我之前的确总觉得那个黑胖保安太凶,常吼我们,不讲理。教师:那你为什么又说“也有好人”?学生:那次我们本来叫了外卖,午饭时却被学校禁止送进来,结果那个黑胖子保安偷偷放我们出去吃饭,我们意外,又担心他违反保安纪律受领导批评。教师:从你的“也”来看,有点像“欲扬先抑”的写法,你就好好写写那个保安吧。特别注意,那个“也”带给你的对人对事的思考。

片段4:

学生:我来说外卖,学校门口的外卖是一道最精彩的风景线,斗智斗勇,花样百出,各色人等形象鲜明。教师:你用“斗智斗勇,花样百出”来概括校门口叫送外卖的情形,好像很有意思,这里有一个激烈的矛盾,一边是校方的禁和围墙,一边是你们的力量,此消彼长,相互胶着,我很期待,你把这个精彩的场面和你的观感写出来,好吗?如果不反对,我会给校长看。

片段5:

学生:有次发生了件滑稽的事,那天晚自习,门口有辆救护车闪过,引得靠近围墙和校门口的我们班同学起了大动静,一窝蜂地去看,结果什么都没有,就是一辆救护车停了一下开走了。我印象很深,但觉得特无聊,没什么好写的。教师:是哪个先发现的,他有什么表现?学生:小A,他一下子蹿到了走廊里,然后小B、小C还有好多人都去看,趴在窗台上。教师:大家说些什么没有?学生:有啊,乱糟糟,说什么的都有,竟然有说哪个班有人跳楼了,各种瞎扯。教师:你想过为什么大家会突然有这样发疯的举动吗?学生略思考:可能我们太压抑太无聊了吧,巴不得发生点事,大家好乐一乐。教师:我觉得这个无厘头无聊的事,却有着不浅的意思呢,提议你就写那个乱糟糟的场面以及同学间的对话,最后巧妙地表达出“学校生活枯燥单调”这一想法,也许你写着写着,就觉得有意思了。

……

整节课上,就围绕校门口这一话题,聊天聊了五十分钟(学生不愿意下课)。课后,笔者让学生就课上聊天聊到的“生活”或是没聊到但自己“发现的生活”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注意要有一个明确的表达意图。第二天,学生缴上来作文,让笔者眼睛一亮,合格率近于百分之百,优秀文章(标准为“自己的生活,不俗,意图鲜明,有思想,表达高效”)近于三分之一,这是平常高三学生达不到的优秀率。

二、“你的生活很重要”聊天式作文指导的价值思考

第一,如何发现生活及干预生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表达与交流”的表述是这样的:“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这些表达一方面强调了“生活是源头”,另一方面强调了学生的主体体验和情感。然而,很多时候,教师一直困惑于跟学生说了那么多关注生活的话,但学生就是不能从自己的生活里找到活水。这说明教师对于“关注生活”的理解偏离了重心,学生需要的不是“关注生活”这个道理,而是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去“如何发现”,甚至是去干预生活,然后有目的地去写作(为什么而写,写给谁看,呈现自己的情绪)。在本课例中,学生后来写作的一封写给停车的家长的信,言辞之恳切、描绘之精彩、想法之合理,均颇为可观,这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一个具体而微的呈现。

第二,学生因生活单调而写不出鲜活文章是个假命题。学生甚至教师都会怪现在的教育把学生关在笼子里,客观上他们缺少生活的丰富性。这个问题要辩证看待。就写作来说,并不是幸福快乐的生活才有素材源头,正相反,所谓人穷文工,就本课例来说,学生在聊天中呈现的无不是最平常的生活——甚至是不当作“生活存在”的,但教师的作文指导正是要帮助学生在“最日常”中发现不平常的东西,使他们的“最日常”甚至是“无聊”变得有“意思”。一旦有了“意思”,学生会发现,原来那么多东西都可以写。课例中学生根据救护车事件写了篇《简单事件》,就是在最单调和枯燥中提炼出了生活的质地。

第三,作文修养的提升以“思想”为第一要务。以考代教的作文教学,除了少数情况下会针对审题而作一些“思想提升”的功课,本质上是为考,作文指导更多的是方法、技巧。本课例之后的学生作文却证明了,作文知识的传输和技巧性能力的提升,不必花很多力气,它们也许有用,但不会有大用,花的时间多,就挤掉了“固本”的时间空间。从学生作文中可见,教师在作文布置时根本没提“要描写、要点题、要开好头结好尾”,而学生的作文却在明确的表达意图之下,该描写时就描写且近于穷形尽相。为什么会有这个效果,因为学生有“想法”,有了想法,表达的目的很清楚,就会为了达到自己的表达目的,自然地选择恰当的表达形式。

第四,聊天很有价值。教师抓住学生提供的“生活浪花”,让学生在聊天过程中思考其意义,就类似的生活情形,不同的学生产生不同的“想法”——这是一个启发心智点燃思想火花的过程,也是深入生活、挖掘生活、发现生活的指导过程。在平常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喜欢“审题目”,却忘了与学生“谈生活”,或者由教师作提示,捧出几个立意让学生去演绎,引学生落入教师设置的窠臼中。

聊天式作文课全节课都是“聊天”,不必为了所谓落实写而非要在课堂上动笔。作文指导课听了很多,为了体现完整,特别是体现“作文是写出来的”,大多数教师在上课时,想方设法要在课堂上设计“写”。作文指导最后归结到“写”当然是对的,但具体的一节课,却不必一定从指导到动笔一气完成——说实话,那种在课堂上“写的设计”往往是做给人看的,不如把时间放在尽情的“聊”上面,着力激活思想。假模样的当堂写,就本课例的目标任务来说,只会浪费时间。

当然,聊天式作文需要教师“懂写作”。就聊天的具体内容来说,一切都是生成的、随机的、不可预见的。此时,需要教师善于发现话题,巧于点拨,更要有本事把学生最表面的生活话题往“有意思”上去引领。本课例中所举的五个学生谈话,都依赖于教师适时的敏锐的追问与提醒,甚至包括让学生去做什么、写什么,以点燃学生最初的思想星火。

第五,作文指导有个微体系。作文教学的体系或序列引起过无数教师、专家的注意,甚至是殚精竭虑去设计,却难有所成。笔者在这里并不否定探索一套相对合理的体系序列存在的可能性,换言之,我们暂时没有这个大序列也没什么大问题。但笔者主张每个教师针对具体的学生和具体的作文教学专题策划一个微序列,即一个写作专题包括哪些流程,它可能是三节课,也可能是五节课。就拿本课例来说,可以看成是“生活作文”这个专题的第一课时,解决的是“你的”及“让生活有意思”这两个任务,方法是聊天。第二课时,学生写作;第三课时,作文报告会,选出代表性的作文展示,学生互评,继续就“生活的意思”进行碰撞。还可以再继续,例如,笔者后来在一次特级教师论坛活动中,邀请黄厚江老师接着第一课上了一节“事件的展开”。如果说笔者的第一课着眼于“发现生活”,黄老师则定点到“记叙文中的事件的展开”,着眼于如何把事件写好、设计好以表达较有深度的主题,两课正好形成了一个连续流程。笔者想,还可以有延续设计,如此步步指导下去,让“生活话题”贯穿高一年级一学期也不为过。如此,我们就会发现,建立一个写作的微系统或序列是有可能而且有价值的。

上一篇:网络助读写实践更有效 下一篇:“朋”非“友”,“提”乃“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