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妈妈不易:在美国怀孕前后的有趣事

时间:2022-04-04 06:47:42

当妈妈不易:在美国怀孕前后的有趣事

全家被邀请参加“孕产班”

女儿在网上查询了美国亚特兰大地区几个妇产医院的服务情况,然后打了几个咨询电话。之后,医院的回访电话络绎不绝地打过来。工作人员那温柔亲切的关怀,让女儿难以谢绝。女儿的信箱里天天塞满了一些医院妇产科的设备介绍、服务细则、妇女孕产保健知识资料,还有邀请函。一时间,女儿简直成了“明星”。

几乎每家医院都有这样的邀请函:特邀您的全家都来本院参观并参加孕产班。其中规定准孕妇及其丈夫是一定要参加的,我和老伴也在被邀请之列。我想,女人怀孕生孩子的学习班,一向严肃的我真不好意思出席。可女儿说我是老顽固,所以那天我也只好硬着头皮去了,入乡随俗嘛!

那是当地一家最好的妇产医院,专题活动安排在周末举行,这是为了便于更多的家属参加。一开始,我们参观图片模型展和参加主题讲座。参加的人约有数十人,除年轻夫妇外,也有不少老人和孩子。第一位讲演者是一位中年男医生。他用幻灯片略述了女性妊娠的解剖生理之后,重点讲解孕前和孕期保健。他的话很有风趣,说什么“优生要从恋爱时做起”“想要孩子就要全家总动员”“一支烟、一杯酒可能让你后悔一辈子”!他举了许多实例,让我们不得不与他提出的注意事项严格对号。在接下来的家庭讨论会上,大家自我对照,看看自己是否会做出有害于后代的错事。

一位女医生参加了我们的家庭讨论,她为我女儿设计了一个优质的孕前保健方案:女儿要先注射流感、风疹疫苗半年后才能怀孕;要提前3个月停服避孕药;女婿要戒酒3个月,此间不可桑拿浴、泡热水澡、高温作业,不穿紧身牛仔裤等,避免产生不良;家里人都要戒烟,维持家庭无烟环境;夫妇双方3个月内都不要接受放射线检查,减少电脑和手机操作;家里最好不再养猫狗等宠物。听她这一说,女儿怀孕至少还要等半年以上。

讨论过后,一位医生总结说:优生一个健康宝宝,就要遵循一套科学的程序。这套程序是让男女生殖细胞在完全正常的情况下受孕,才能保证宝宝完美无缺。希望渴望宝宝的准父母和家庭千万不要心急,一定按部就班地完成整套程序再怀孕。

我原来以为医院组织孕产班是为了招揽生意、创收。现在看来,我的看法是不对的。

产房像卧室病房像宾馆

孕产学习班的第二项活动是参观产房,就是产妇在那里生孩子的分娩室。这在我国医院是“闲人免进”的地方。这家医院的产房却布置得像家庭的主卧室,只是床铺高了一些,还有折叠功能。这也许是为了分娩和接生方便吧。

床头两侧放着较高的床头桌,我以为是助产接生的器械台。我仔细一看,才发现一侧摆的是新版小说和期刊,另一侧放着几个遥控器,因为产床的对面是大彩电、DVD、录放机和音响系列。产妇在床上就可以自己调控电视节目、看影碟、听音乐。

房间的侧面还有钢琴、小提琴等乐器。我说:“这哪里像产房,更像家庭的活动间。”医生说:“不错,我们就是要给产妇营造类似家庭的氛围,驱走她们心理的紧张情绪。”

我问:“这是待产室吧?真到分娩时还要到另外的房间去吗?”医生说:“分娩就在这里,丈夫可以陪伴在床边,只有需要做剖宫产及其他手术的产妇才到手术室。”

他们似乎没有待产室这一概念。不像我国一些医院,有宫缩的产妇都集中在一间待产室,让她们用阵痛时的叫喊互相刺激,说是有助于促进产程进展和便于医护人员观察宫缩、胎心以及宫口开放情况。直到宫口快开全了,产妇才被转移到产房分娩。美国妇产医院把待产、分娩合二为一,并进行个体化处理,消除了产妇之间的劣性刺激,用舒适的环境和温馨的亲情给产妇以安全感。我们参观的这家医院,像这样的单元产房有数十个。

分娩后,产妇当然要转移到病房,那里同样也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单元套房,包括厨房、卫生间、沐浴室、待客室等系列房间,就像住进豪华宾馆一样。这种人性化的设计,无疑是符合产妇及其亲属的心理需求的。

透明弱婴室一目尽了然

我们参观的人来到一个大玻璃房前,人们坐在宽敞的连椅上,透过玻璃墙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玻璃房内的全景。几十张小床排列在玻璃墙内侧,裸的新生儿在接受医护处理,窗外的家人都看得清清楚楚。

做向导的医生介绍说,这是弱婴室,是为早产儿、低体重儿、畸形儿、产伤儿以及患并发症的新生儿设立的急救治疗特护室。室内保持恒温、无菌,并不断充氧的环境。

我仔细隔窗观察,发现里面的婴儿确实不大正常:有的体格甚小,可能是早产儿;有的头颅特别小,可能是小头畸形;还有一个严重唇裂、一个缺耳婴儿……这些孩子普遍体质虚弱或发育不全。这样的孩子在我国是要放在保育箱里的,美国人却是把孩子放在一个大型的“保育箱”内,连同医护人员都罩在其中。

尽管家人不能进入弱婴室,但孩子的状况和救护过程依然置于家人的直视下,这无疑是尊重知情权的体现,也可避免抱错婴儿等许多失误和麻烦。我们看到一位男子扶着一位老太太焦急地站在窗外观望,看样子是弱婴的家属。我女儿过去一问,他们果然是孩子的父亲和祖母。女儿问他们能认出自己的孩子吗?他们点点头,并指指他们的手腕和婴儿脚脖的标签。原来,标签不仅颜色相同,而且还印有孩子的姓名、性别、出生日等相关信息。

正常的婴儿是不会放到里面的,美国的医院似乎也没有专设的婴儿室。新生儿尽快跟妈妈肌肤相亲,享受母乳,睡在妈妈床边的小床里。即使这样,孩子和父母的手腕同样缠有特殊的标记。孩子出院时,病房的出口处有一道关卡,专门核查验证孩子和父母的标签是否无误,防止抱错和丢失婴儿。

产前尊贵产后失宠

我想,美国医院真会捞钱。这么奢华的产房和病房收费该有多高?住进去他要不放你出来,该花多少钱?后来我才了解到,美国人想住医院比中国人要难得多。因为受医疗保险的限制,孕妇到了预产期也不能随便住院,只有出现了宫缩才能住进去。

更苛刻的是,孕妇几乎产后第二天就要出院回家。很少有住到3天以上的,除非产妇出现了病理性产科情况。在他们看来,女人生孩子是生理现象,不可以叫做“病人”。美国包括大多数西方国家,没有“坐月子”这一说。产后只休息两三天,然后就做家务、日常工作;平时吃什么、喝什么,产后照样吃什么、喝什么。吃冷食、喝冷饮,吃普通饭食。美国女人坐十个月子,也吃不到中国女人一个月子那么多的鸡蛋。产后三四天就开始淋浴,“月房”(中国的称呼)照样开窗通风,月子里可以随便外出,连头巾帽子都不戴;干家务活是常事,有的人月子里就上班工作了。

美国各州对女人没有统一的产假规定,主要靠女人所在的公司和老板关照。据说福特公司最好,女人产后有6周带薪产假,剖宫产8周,3个月可保留工职。大多数中小公司的女职员就没那么幸运,有的靠平时节假日加班积攒下几天留待产后用。有些刻薄的公司规定:每年只有5天带薪病假,产假可算病假,超过5天就扣薪,超过一个月就除名。国外华人听说国内《劳动法》明文规定女职工的产假不得少于90天,她们十分羡慕。

中国有句老话说“母以子贵”,正应在美国女人身上。美国女性怀孕期间身价被提得那么高,完全是沾了孩子的光。美国孕前和产前的准妈妈对孩子的优生至关重要,所以身价也高。然而一旦孩子生下来,妈妈就没有那么受重视了。长此下来,她们便形成了重视产前而忽视产后的风气。

了解到以上情况后,我们全家进行了认真讨论。中心议题是女儿这孩子究竟应该在哪生?我们老人的意见是回国生,主要从女儿出发,还是在中国“坐月子”对产妇有利。孩子生后放在国内,我们帮忙抚养,即使请保姆也比在美国便宜。再说,听说在美国医院生个孩子要几万美元,这怎么受得了?可女儿、女婿不同意,不愿增加我们老人的负担。由于生产住院费用大部分由保险公司出,个人只负担约10%的费用。最后,我们还是听从了女儿、女婿的意见。

上一篇:博众览亲,家庭博客正当时 下一篇:别人的孩子是金子,我的孩子是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