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生产管理问题和措施

时间:2022-04-03 11:07:05

服装生产管理问题和措施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国内服装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如何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求得生存与发展,成为各服装企业必须思考的问题。服装生产管理是服装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管理质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国内服装生产企业在服装生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优化策略,旨在探讨服装生产管理的有效策略,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促进其经济效益的提升。

关键词:服装;生产管理;优化

1服装生产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从当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南亚国家服装企业的竞争力在不断增强,西方许多发达国家的服装生产水平技术比较先进,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我国服装企业的竞争压力。同时,不少服装企业不断引进价格昂贵的原材料,导致其材料成本不断上升。过去,我国服装企业采用的粗放型发展模式显然已经不再适应目前的服装行业发展形势,而服装企业的产品生产效率以及产品合格率直接影响着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成败。在这一形势下,服装企业必须重视和提升服装生产管理水平,优化服装生产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服装生产效率和产品合格率的提高,才能有效降低服装成品的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推动企业长远健康的发展。

2服装生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2.1缺乏高效的组织结构

笔者在调查研究之后发现,当前国内大多数服装生产企业的组织结构都是以直线职能制为主。这种组织结构有较强的专业性特征,在服装生产的过程当中,应用该组织结构的目的是促使各个职能部门为生产车间的生产管理提供帮助与指导。然而,从实际应用情况来看,效果并不是很明显,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各个职能部门之间并不是上下级领导关系,而是平级单位,这就导致各个科室在工作中很容易出现各自为政的现象,相互之间没有进行良好沟通,工作配合不到位。

2.2缺乏合理的工时定额标准

若是服装生产企业存在工时定额不准确问题,则很容易影响企业的均衡生产,同时企业的考核机制也会出现不公平、不公正的现象。经过调查分析之后,笔者发现,不少服装生产企业在生产产品的过程当中,其计划工时和实际工时有很大差距。部分企业的工艺技术部门往往会给生产车间的工时定额予以30%的裕度。而生产车间从工艺技术部门拿到工时定额之后,大多都会对定额进行调整,不仅浪费时间与人力,还会使工时定额失去存在意义。同时,工时定额不准确还会导致流水线上存在大量的半成品,导致车间拥挤,严重影响了企业对服装质量的监控与反馈。等这些问题被发现的时候,往往都已经较为严重了,需要企业投入更多的成本才能解决。

2.3缺乏科学的生产计划

生产计划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服装的生产效率以及产品合格率的高低。生产计划部门在工作过程中并没有结合企业的生产能力以及生产需求来计算和制定生产计划,而是对生产设备数量进行简单计算,并让各个生产车间自行上报生产任务,致使每天本应该计划上交的服装产品很难按时上交。时间一长,各个生产车间就会集中在限制的交货期之前交货,既给后整车间增加了后整压力,同时产品质量也很难控制。此外,生产计划不科学还很容易导致好的单子大家都抢着干,性价比差的单子大家都不愿意干的现象发生。若是各方都没能对此达成统一意见,则企业只能通过行政命令来强制要求车间生产。企业也很难形成一个良好的公平公正的生产环境,最终影响生产任务的按时完成,并对产品的生产合格率带来一定影响。

2.4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

一些服装企业只重视生产效率而忽略了生产管理的作用,尤其是一些小型的服装企业因为缺乏综合素质较高的管理人才、信息传达滞后等,使其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都严重滞后,针对服装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无法有效运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加以解决。

3优化服装生产管理的措施

3.1优化完善组织结构

优化和完善组织结构是优化服装生产管理的第一步。为此,我们可以从下面两点出发:一方面,将市场营销部门和生产计划部门合并成生产经营部门,新成立的部门不仅要负责生产计划工作,同时也负责跑市场签订单,避免了两个部门因各自为政,配合不到位而影响生产效率,不但有利于科学合理的编制生产计划,也有利于生产计划的顺利执行以及均衡生产,提高生产加工的效率;另一方面,若是在生产管理过程中发现生产计划没有根据实际要求进行,则应该及时调整,确保生产始终处于均衡状态。

3.2制定合理的工时定额标准

只有制定合理的工时定额标准才能确保准时制生产的顺利实现,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服装企业必须制定标准且严格的加工时间,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批量系数以及日产量系数,继而确定准确的加工期量,从而对生产流水节拍进行合理确定,最终实现均衡生产。

3.3制定科学的生产计划

编制生产计划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均衡生产,只有各个生产环节都严格研究生产计划来组织生产,才能确保生产均衡的顺利实现。因此,生产经营部门应结合各个生产车间的加工能力以及生产需求来编制有针对性的生产计划,明确规定期量,确保各个生产车间严格根据生产计划进行加工,每天都要上交成品。工艺技术部门将工艺流程图和工序合并优化方案下达到生产车间之后,车间应根据优化方案来生产加工。针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相关部门应有针对性地对生产计划进行灵活调整,从而构建新的相对平衡的关系,以此来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

3.4运用先进的管理手段

企业领导者和相关管理者应转变管理理念,引入先进的管理手段,有效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的信息化程度。企业条件允许的话可聘请或者联合专业的软件开发公司建立专门的EPR系统或PLM系统,从而完善服装企业的内部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内部信息的畅通,以便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对裁剪和缝纫工段实施严格的质量监督,制定完善、合理的考评制度,对工作表现优秀的员工予以实质性奖励,同时鼓励工作水平达不到生产要求的员工尽快赶超,若是员工有工作懒散等情况则应予以相应的惩罚。优化配置生产设备,同时引进和培养一批优秀的技术人员操作设备,确保生产设备时刻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需要注意的是,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注重以人文本,因此企业必须从管理方法、制度政策等各方面体现人性化的管理方式,从而为企业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从而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让员工热爱企业,热爱工作,自觉努力提高工作技能,促进生产效率以及产品合格率的提高。

4结语

新经济形势下,国内服装企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一背景环境下,服装企业要想在市场上站稳脚跟,扩大市场份额,就必须重视服装生产管理,通过先进的管理手段,制定科学合理的生产计划等途径来优化服装生产管理,从而有效提高生产效率以及产品合格率,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成月华.服装生产过程管理及优化问题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07(2):171.

[2]…黎璜德.服装工业化生产管理及优化问题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2).

[3]…王文宁.服装生产过程管理及优化问题探讨[J].科研,2016(8):00069.

作者:李加刚 单位:普宁职业技术学校

上一篇:职业农民生产管理及现代生产技术探索 下一篇:英语文学翻译怎样处理中西方文化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