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后我国服务业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与对策

时间:2022-04-03 09:41:53

“入世”后我国服务业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与对策

服务业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利用直接投资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我国加入WTO,进一步放宽对服务业直接投资的限制,扩大服务市场,我国的服务业吸引的直接投资必将会发生一定的变化,由于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特殊作用,外商对其直接投资的特点和趋向应引起我们的充分关注和研究,并对服务业直接投资的引导、规划和管理等方面作出切实可行的对策。

一、我国服务业直接投资的现状和特点

近年来,我国吸引外商投资稳步增长。虽在个别年份出现较大的负增长,但“九五”期间的实际利用外资额年均增长速度也达到1.6%的水平。2001年,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甚至达到了14.9%。同时,近年来服务业吸引的直接投资的增长也较为稳定,服务业直接投资占全国的比例在1999年达到最高,为27.47%,近两年稳定在22%的水平。这个比例低于服务业在GDP中的比例(30%以上)。

2002年上半年,全国实际利用直接投资总额为2,457,850万美元,其中月艮务业为496,599万美元,占全部的20.20%。全国合同利用直接投资总额为4,398,990万美元,其中服务业为866,51l万美元,占全部的19.69%。从合同总额及实际总额上来讲,都较同期有较大的增长,但由于制造业等其他产业增长更快,服务业吸引的直接投资比例反而有所下降,但幅度不大。从行业上看,仍然以房地产、社会服务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为主。以上情况反映出,我国“入世”之后的短期时间内,服务业在吸引直接投资方面并未出现显著的变化。

二、服务业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向

服务业直接投资在“九五”期间得到了较为平稳的发展。随着我国加入NT0,我国将在“十五”期间逐步履行加入NT0时所作出的承诺。同时, 由于我国自身服务业的良性发展,及制造业等行业对服务业发展的要求,可以预计在“十五”期间,我国的服务业吸引的直接投资将会有较快的增长,结构上将会得到更进一步的优化。

(一)总体增长速度将加快

1.GATS原则的贯彻和履行《服务具体承诺表》的影响

我国于2001年入世之日起就自动接受了《服务贸易总协定》(GAT5)并根据协议作出了《服务具体承诺表》,作为《中国入世议定书》的附件。根据承诺,我国将在今后的3至5年内逐步开放服务业市场,放宽服务业的市场准入限制并给予国民待遇。

《服务贸易总协定》确立的虽然是多边服务贸易自由化规则,但商业存在(成员的服务提供者通过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的商业现场)是服务贸易一种主要的形式,外国企业通过商业存在的方式在其境内提供服务也就是国际服务业直接投资的问题。

根据入世承诺,我国服务业在金融保险,电信服务、商业、运输等领域的市场准入限制将陆续取消,将逐步放宽服务业投资在其企业中的最高所有权限制,逐步取消在服务业投资中所设置的各种服务提供者人数限制,服务提供的法律实体形式的限制,服务产出量的限制等。

服务业投资是外国服务商进入国内市场的主要方式。在许多服务部门,以商业存在方式提供的跨国服务为数最多,规模最大。因为服务提供者和消费者都倾向于直接的接触,在交易频繁发生或连续进行时,与远距离的联系比较而言,交易方更倾向于商业存在。国际资本也非常关注国内的服务市场,投资意向比生产领域更强烈。因为发达国家在服务水平、经验、规模等方面都较我国高很多,比较优势明显。

随着中国WTO规则下服务业市场的逐步开放,必然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外企业投资于中国的服务行业。

2.国内服务市场发展的促进

中国服务业市场规模巨大,发展潜力巨大,对外国服务业企业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中国的服务产业在“九五”期间平稳发展,其产值由1995年的17,947亿元上升到2000年的Z9,704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10%, 占GDP总值的比例也在逐年上升,由1996年的32%上升到2000年的33.2%。但这个数字远低于发达国家60~~80%的水平,也较发展中国家服务业在GDP的比重(45%~55%)为低。同时,服务业从业人员的比例在“九五”期间逐步上升,由1995年的24.8%上升到2000年的27.5%;但这一水平也较发达国家服务业从业人数占国内总就业人数的比例(55%~75%)为低, 同时也低于发展中国家30%~55%的水平。这些也都说明,我国服务业规模巨大,但发展水平较低,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这些因素对外国服务业企业都有较大的吸引力,促使它们投资于我国的服务业。

3.国际贸易投资的推动

贸易与投资从来都是密切相连的。国际企业通过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的国际化活动,越来越多地依赖于贸易、金融、会计和广告等支持。

近年来,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平稳发展,各国间经济交流的加深,各国间交往必将由原来的单纯提供商品向更多地提供服务这一方向转变。企业较以往更加注重商品生产的有关服务的环节,比如售后服务与维修、技术指导、金融服务和商业服务等。同时,外资企业中的商务人员的增长,由于他们更为熟悉和信任他们原地区的服务提供商,所以也导致了对商业服务、金融、饭店等服务部门直接投资的需求。

(二)服务业直接投资的比重将有所上升

目前,我国吸引的直接投资中,制造业占主要部分,约为2/3左右。而服务业比重为20%左右,远低于世界水平(服务业直接投资占全球直接投资总量的比重约为50%)。其中OECD国家中,外国直接投资中服务业投资总额已经明显高于制造业投资的总额。我国服务业产值占GDP比重也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和平均发展中国家水平。

由于服务业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中的作用,使得“发展服务业,提高供给能力和水平”成为“十五”计划的基本目标之一。其于这个目标所产生的政策导向及相应的投资鼓励,放松限制等措施将对于服务业投资产生激励刺激性的作用。

一项对欧盟136家在华投资企业的调查表明,未来欧盟对华投资的产业结构将很可能出现倾向于服务业投资的变化。(见表1)从表中可注:问卷问题:你认为今后欧盟对华投资会选择哪些行业?资料来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中心课题组: 《欧盟中小企业发展研究报告》,2001年9期看出欧盟企业对华投资在服务业的直接投资比重将会明显上升,制造业直接投资比重将会有所下降。

(三)服务业直接投资的分行业趋向

《服务具体承诺表》中分行业在市场准入限制和国民待遇原则方面作出具体承诺。尤其是承诺在金融、保险、电信服务、商业、运输等领域作出的放宽市场准入限制。

以上提及的一项对欧盟在华投资企业的调查也表明了外资企业在“入世”后对交通运输、通信服务业、金融保险等行业的浓厚兴趣。在现有企业中邮电通讯的比重仅占3%,而在调查表中却发现认为今后欧盟将选择该行业进行投资的企业高达57.4%。其次还有47.0670的企业认为金融保险也将成为企业可能的选择,而目前, 由于金融保险业的严格限制,欧盟对华在该领域投资甚少。由此可以预计, “入世”后一段时间内,外商对华投资的服务业中,交通运输、通信服务业和金融保险业投资将会有较快的增长,比重也会明显提高。同时, 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商业、餐饮业等行业的投资也可能增长较快。

三、“入世”后我国对服务业直接投资应采取的对策

面对“入世”的新形势和我国服务业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向,我国应及时采取必要的对策,在GATS框架下,进一步开放我国的服务市场,履行承诺,在产业政策上积极引导、合理安排服务业直接投资,并在立法上对已进入的服务业直接投资予加强监管和规范。

(一)GATS框架下,我国进一步开放服务市场的吸引服务业直接投资的策略

1.认真履行承诺。我国已经加入WT0,已经对服务业开放作出了承诺,这就要求我们在GATS的基本原则下,遵守一般责任和纪律,承担特定义务。并根据我国在入世时的《服务具体承诺表》,在实践过程中制定出具体的实施计划和方针。对服务市场的开放和保护都应符合GATS的原则和要求,遵守国际惯例和商业惯例,积极稳妥地推进服务业开放,合理恰当地安排和使用服务业的直接投资。

2.逐步自由化。服务业的发展关系到国计民生,服务市场的对外开放关系到一国的国际收支,国家和安全等。而我国的服务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晚,总体发展水平低,许多行业还处于幼稚时期,服务市场发育不完善,服务企业竞争力普遍还比较弱。因此,现阶段就有必要对服务业采取适度保护的政策,逐步推进服务市场的对外开放。

同时,GATS倡导的也是一种逐步的自由化,市场开放只能逐步进行,市场如何开放的决定权也掌握在各国政府手中。GATS为吸引发展中国家的更多参与,也对发展中国家作出了相当多的保留和例外,这也给“逐步自由化”创造了具体条件。

我们作为发展中国家应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利用GATS给予发展中国家在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透明度、市场准入等方面的优惠待遇,宽限期及保护措施,依照循序渐进的方针,稳步前进。根据我国服务业的具体情况,有步骤、分阶段地开放我国的服务市场。

(二)在产业政策制订上合理引导和安排服务业直接投资

由于服务业门类繁多,各行业在要素密集程度、劳动生产率、服务对象、新技术应用程度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我们对制订各服务行业的引资政策上应有所侧重。如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为吸纳劳动,扩大就业,就应积极吸收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业的直接投资。如科研教育业,交通运输,通信服务业,其他社会服务业(包括商务服务等)的直接投资。

而一些服务部门使用信息和通讯技术程度较高,如商业服务业、科研教育业、电信、金融和商业等部门。发展这些部门将有力地带来新技术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其他产业的技术进步和持续发展。

一些服务业如金融、保险、运输、通讯、零售、医疗、教育等服务行业是我国的薄弱环节,外交的介入可以大大改善其服务质量和投资环境,拓宽服务领域和服务范围。这些产业的完善也是吸引国际直接投资的必备条件,并能与其他消费资料产业,生产资料产业形成互动关系。因此,对这些产业应积极合理地引入和利用外资。

(三)在立法上对服务业投资加强监管和规范

建立健全的服务业直接投资管理体制和法规,制定切实可行的既符合本国国情又符合国际规范的服务业投资法规,按照多边规则的要求建立一套相对完整的法律体系,加强监督和执行的力度,这不仅是《服务贸易总协定》赋予发展中国家成员国的基本权力,也是保障政策透明度所必须承担的义务。

因此,我们应积极组织、参与服务贸易及国际投资的双边与多边谈判,并制定相应规则;同时,还应加快国内的服务业领域的贸易投资的立法步伐。

近年来,我国已在《对外贸易法》等法律法规原则指导下先后颁布了《海商法》、 《商业银行法》、 《保险法》、 《民用航空法》、 《注册会计师法》、 《律师法》、 《广告法》、 《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等原则与服务业投资相应的法律法规,但我国目前仍然没有专门针对服务业直接投资的立法,相关法律规定也只是在诸如《合资企业法》、 《独资企业法》等法律法规中体现,尚未形成完善的法律体系,不少领域存在空白,一些法律法规还缺乏可操作性,缺少一些必要的实施细则和明确的单项法规。因此,有必要在实践中,依照服务业的开放进程,予以不断地丰富和完善。

在立法和执行中既要尊重国际惯例GATS原则,履行“入世”承诺,还要充分利用GATS的保障条款,例外条款和对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待遇,合理引导服务业直接投资的产业流向和区域流向,促进国内服务业及其他行业的发展,维护国家利益。

本文作者:王娟丽 上海大学国际工商管理

学院

马永喜 上海大学国际工商管理

上一篇:报业的资本运营 下一篇:入世对我国服务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