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斗士”只能选择无爱的婚姻吗?

时间:2022-04-03 07:00:26

“剩斗士”只能选择无爱的婚姻吗?

:您好老师。我要结婚了,但随着结婚日期的临近,我却越来越迷茫。

:你好。怎么会有这种感觉?对于婚姻,女孩子一般都有一种憧憬。

:想当初,我曾经也有意气风发的时候,名牌大学毕业,银行工作,有不少小伙子追求自己。由于自己眼光高,总是挑来挑去,渐渐地小伙子们都失去了耐性,一个个结婚生子。孤独的我总有种曲高和寡的感觉。我妈妈也是成天唠叨我的婚事,好像我是个快过期的商品,生怕砸在她的手里。

:那你和现在的未婚夫是如何认识的?

:年前,老姨给我介绍的。36岁,公务员,也是一直单身。刚见面时,我非常失望,他个头比我矮,有一些谢顶,肚子也微微的有些鼓起……可我今年已经33岁了,母亲也经常劝我:“差不多就得了,公务员铁饭碗。我向你老姨打听过了,人也算正派,有房有存款,单位福利又好,过日子这样也不错。”

:后来呢?

:就这样,每周像应付工作一样地见一次面,说的都是一些新闻联播里报过的内容,乏味、无趣。脑海里只是不断地回响着妈妈的话“差不多就得了……过日子还行……”

:这可能是部分大龄男女时常出现的状态。成家立业,生儿育女,相夫教子……虽然表面对这些是那样的嗤之以鼻,但真要落在自己身上,却不由自主地要和这些规范靠拢,因为,他们并不想显得在周围人眼里是个另类。

:我也不清楚,只是一直纠结于这真是个可以共度一生的男人吗?想到自己的后半生就这样平淡无奇地消磨在这段婚姻里,我真是有点儿不甘心。

:通常的爱情一般有三个要素构成――激情、亲密和承诺。激情指一种情绪上的着迷,个人外表的和内在的魅力是影响激情的重要因素。亲密指的是两个人心理上互相喜欢的感觉,包括对爱人的赞赏、照顾爱人的愿望、自我的展露和内心的沟通。承诺主要指个人内心或口头对爱的预期,是爱情中最理性的成份。应该说,亲密是“温暖”的,激情是“热烈”的,而承诺是“冷静”的。这就是心理学的爱情三角理论。这三种要素不同的组合会导致不同的爱情模式。

:那我属于什么模式?

:很明显,你属于那种空洞式的爱情(只有承诺,缺乏亲密和激情,纯粹的为了结婚的爱情)。现代的青年人很难接受这种爱情,因为它缺少激情,所以你对婚姻的过程觉得枯燥乏味。但你的父母对此却非常的看重,因为,承诺里蕴含着安定。

:这样的婚姻是否比较糟糕?

:也不能这么讲,年轻人大多憧憬完美的爱情――激情吸引我们相互接近,亲密使我们长久的不舍分离,而承诺则是爱情的底线。但往往这是可望不可即的,因为建立一段稳定、持续的完美爱情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恋爱双方耗尽毕生的精力去培育、呵护,那是一项贯穿人生的浩大工程。

随着婚后共同的生活,你们很可能会培养出亲情,这时你们就会从空洞式的爱情转化为伴侣式的爱情(有亲密关系和承诺,缺乏激情)。我们的父辈大多属于这种性质――朋友、同事介绍,相互承诺,婚后日久生情,老来不离不弃。这是一种四平八稳的婚姻模式。

:难道就没有别的方式吗?

:当然有,现在单身的人越来越多,他们中相当一部分是“完美爱情”的信徒,“宁缺毋滥”是他们的信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我们有权利根据自己的价值观选择自己的生活,关键是看你如何选择!

:我明白了,我再考虑一下吧!

上一篇:谈谈语文课堂愉悦氛围的营造 下一篇:“好妻子”被离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