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黄萎病田间药剂防治试验报告

时间:2022-04-02 10:21:55

马铃薯黄萎病田间药剂防治试验报告

摘 要:在西吉县随着马铃薯种植面积逐渐扩大,马铃薯黄萎病日趋加重,通过试验筛选出了2.5%适乐时200mL拌种与10%阿米西达25mL拌种2种方法,对马铃薯黄萎病的防治,效果较好,在实际防治中应推广使用。

关键词:马铃薯;黄萎病;药剂防治;试验

中图分类号:S5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732040

马铃薯黄萎病是马铃薯的一种重要病害。近年来,随着马铃薯产业的发展,马铃薯种植面积逐渐扩大,迎重茬问题较为突出,在马铃薯种植区黄萎病日趋加重,轻者损失20%~30%,重者损失达50%以上。严重影响了马铃薯的高产、稳产和高效益,阻碍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本试验旨在筛选最佳防治药剂,指导生产中有效防止马铃薯黄萎病的发生。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布设在历年发病的西吉县吉强镇芦子沟村农户责任田中,土壤类型为浅黑垆土,前茬为马铃薯,所有试验小区的土壤类型、施肥、播栽期、生育阶段及作物株行距等栽培条件均匀一致。试验采用人工点播,株距35cm,小区面积130m2,不设重复。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9个处理,1个对照:7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0g/667m2,土壤处理;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400g拌100 kg;7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药液浸渍30min;99%恶霉灵可湿性粉剂50g/667m2,喷淋地表;50%氯溴异氰尿酸40g/667m2+喹啉酮可湿性粉剂20g/667m2,800倍喷雾;40%五氯硝基苯粉剂2000g/667m2,混土播种沟施;2.5%适乐时悬浮剂200mL拌100 kg;10%阿米西达悬浮剂25mL兑水3.75K拌种100 kg;10%阿米西达悬浮剂12.5mL兑水3.75K拌种100 kg;对照(不施药)。随机排列,试验不设重复,共10个小区。每小区130m2,播种604穴。8月10日调查各处理发病株率,10月3日测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药剂处理防治黄萎病病株率调查结果

各处理发病株率详见表1。与对照相比,以2.5%适乐时200mL拌种处理最好,发病株率最低,为10.5%,防效为50.2%。其余各处理排序为:⑧>④>⑤>②>③>⑥>①>⑨。发病株率分别为10.5%、13.6%、14.3%、14.7%、16.1%、18.1%、18.2%、18.6%、19.4%,防效分别为35.5%、32.2%、30.3%、23.7%、14.2%、13.7%、11.8%、8.1%。

2.2 不同药剂处理防治黄萎病产量调查结果

各处理均有增产效果(详见表2),尤其以10%阿米西达25mL兑水3.75K拌种处理最好,增产率为16.6%。其余各处理排序为:⑦>⑤>①>③>②>⑨>⑥>④。增产率分别为12.1%、11.1%、9.2%、8.8%、6.7%、4.5%、3.8%、1.0%。

从表2看出:处理⑧与处理⑦、⑤、①、③、②之间差异不显著,与处理⑨、④、⑥、⑩之间差异显著,与处理④和⑩之间差异极显著。说明10%阿米西达25mL兑水3.75K种剂防治马铃薯黄萎病有一定的增产效果。

3 小结与建议

试验的几种药剂是目前对人和环境影响最小的新型药剂,从施药到调查结束观察,供试几种药剂,均未发现马铃薯生长受药害影响,均表现安全,使用后药剂的毒性、残留和对人与环境的影响,完全符合农产品的需要;从经济性、防效和产量结果等方面综合分析,2.5%适乐时200mL拌种与10%阿米西达25mL拌种两处理,对马铃薯黄萎病的防治表现排名靠前,在实际防治中应推广使用。

作者简介:刘普明,西吉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艺师。

上一篇:一半冰一半火 下一篇:高品质铁皮石斛工厂化育苗关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