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视角下探矿权的价值管理

时间:2022-04-02 10:03:48

管理会计视角下探矿权的价值管理

摘要:

在矿产资源勘查领域,探矿权是稀缺资源。以管理会计为工具手段,系统化地对探矿权的生命周期进行分析研究,科学决策,实施有效的控制,对事业转企业之后的国有地勘企业提高探矿权的价值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在阐述探矿权的价值特点的基础上,利用“量—本—利”模型分析了探矿权的价值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进而提出了加强探矿权管理、提升价值的对策。本文对加强地勘企业探矿权的价值管理水平、实现探矿权的价值最大化的目标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管理会计;探矿权;价值管理

一、引言

在我国,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勘查矿产资源必须依法取得探矿权。过去计划经济时代,勘查开采矿产资源都是国有勘查单位和矿山企业进行的,探矿权对国有地勘单位发挥着划定工作场地和完成国家任务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矿产资源勘探开发业务市场化,投资主体多元化,国有地勘单位由事业转为企业,探矿权的市场和资产属性凸显,打上了价值的烙印,实现价值最大化成为地勘单位探矿权管理的基本目标。管理会计是以其特有的方法和手段,利用有关信息预测前景、参与决策、规划未来、控制和评价经济活动,为企业内部服务的一种价值创造系统。管理会计的基础理论、成本习性分析、量本利分析技术、资金时间价值、经营决策、资本经营、绩效控制等方法体系为国内外各类企业的价值管理提供了工具,具有广泛的适应性。作为事业转企业后以地质勘查为主业的国有企业,以管理会计为工具,对探矿权从取得、持有、退出全过程的加强分析研究,实行科学决策,实施有效控制,对于加强探矿权管理、实现价值最大化的基本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探矿权的概念和特点

(一)概念探矿权是矿业权的组成部分。矿业权是指矿产资源的使用权。矿业权包括探矿权和采矿权。探矿权是指在依法取得的勘查许可证规定的范围内勘查矿产资源、获取利益的权利;采矿权是指在依法取得的采矿证的范围内,开采矿产资源获取矿产品实现利益的权利。限于篇幅,本文在管理会计视角下,仅对探矿权的价值管理进行探讨。

(二)探矿权的价值及勘查活动的特征1.探矿权的有限性众所周知,在我国,矿产资源是国家所有,探矿权是矿产资源的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因此在行使探矿权流转运营权利的时候,会受到较多的政府限制和约束。2.探矿权的价值性探矿权的有偿取得(缴纳价款或支付受让款)、持有、维护、验证与扩大地质成果都需要一定的技术和资金投入。探矿权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它的持有运作预期可以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3.探矿权具有排他性探矿权由政府主管部门设立,依附于政府或法人存在,探矿权受法律保护,一个法人取得探矿权后,其他人不得任意侵占。4.探矿权与勘查业务活动相联系持有探矿权的法人必须开展勘查活动。这既是验证或扩大地质成果的基本手段,也是政府主管部门的要求。探矿权人在规定期限内未对探矿权开展勘查活动,或达不到投入和工作要求的,探矿权禁止流转,政府主管部门有权收回。5.探矿权的价值具有高投入、高收益、高风险的特点一个预测资源量为1亿吨矿权,经过详查或勘探后,由于储量和品位变化,资源量可能变成2亿吨,也可能变成2千吨而不具有开采价值。6.探矿权的价值循环周期长,具有长期投资的特征一项探矿权投资短则一年半载,长则三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完成退出过程。

三、探矿权的取得和业务运作过程

(一)来源企业取得探矿权分有三个渠道,一是企业向政府主管部门申请、政府批准授予或出让取得;二是从市场上受让有偿取得;三是通过股权、租赁等方式取得。

(二)矿产勘查业务活动阶段划分和业务成果探矿权不是孤立价值概念,它的价值依附有意义的勘查活动及其成果来体现。企业取得探矿权后,必须开展相应的勘查活动。以固体矿产资源勘查业务为例,按照现行地质勘查分类标准,地质勘查活动类型及其业务成果简要对应关系见表1。一项典型完整的具体的勘查业务,走完预查、普查、详查到勘探的全过程,随着勘查级别的提升,投入的工作量和资金会大幅上升,相应成果的可信度(334、333、332、331)也会显著提升,探矿权的价值会大幅增加,风险也会增加,勘查级别、成果可信度、探矿权的价值和投入风险呈现正相关的特点。

(三)探矿权的价值实现方式1.探矿权的价值实现的约束条件(1)资质要求:申请探矿权的有资质要求,受让探矿权同样有资质要求。(2)资金投入强度的约束:有的省份规定每平方公里勘查投入不足3万元,不得进行探矿权转让,不得审验延续探矿权。(3)时限限制:探矿权持有期限达不到一定时间(如两年),不得转让等。(4)面积压缩:探矿权审验延续时,下一周期探矿权面积在初始面积基础上压缩25%。(5)缴费规定:探矿权要按期缴纳探矿权费用的规定。拖欠费用不得转让(有的省份规定每个探矿权缴纳5万-10万元不等)。2.实现方式(1)政府授予探矿权提交。是指政府矿业主管部门探矿权项目,勘探单位向矿业主管部门申请,经批准后,获得政府授予探矿权,由财政预算拨款支持,勘探企业完成规定的工作量,向政府主管部门提交勘查成果的运营行为。(2)探矿权转让。不论是从政府主管部门出让取得还是从市场受让取得的探矿权,勘查单位投入一定资金和工作量后,形成一定的勘查成果,对勘查成果进行转让,获取投资收益的行为。(3)探矿权出资。勘查单位以持有的探矿权评估作价出资与社会其他资源结合形成新的利益共同体,持续进行勘探作业的行为。(4)探矿权出租。探矿权持有主体不变,由他人出资勘查,勘查成果分享的行为。(5)探矿权转采矿权。现行制度规定,探矿权人完成勘查过程,具备开采条件,可优先向政府主管部门申请采矿权。经批准探矿权转入采矿权后,采矿权的收益可补偿探矿权的成本。在事业转企业之后,把具有市场前景的探矿权转变为采矿权,走探采一体化的路子,是地勘企业实现做大做强做优目标的现实选择。

四、管理会计视角下探矿权的价值因素分析

从管理会计的视角出发,探矿权的价值和利润在概念上是趋同的,分析影响探矿权利润的因素可以代替影响价值的因素分析。在此,以管理会计“量—本—利”模型为基础,分析影响探矿权利润、影响价值的因素,为提高探矿权运营利润、提升价值提供方向。

(一)管理会计“量—本—利”分析模型P=qx-a-bx=(q-b)x-a式中:P代表利润总额;q代表价格;x代表销售量;a代表固定成本;b代表单位变动成本。上式站在管理会计的角度客观反映了产品经营模式下企业产量、价格、单位变动成本、固定费用与利润之间的关系,为我们分析影响探矿权运营利润、影响价值的因素提供了借鉴。

(二)影响探矿权利润(价值)的因素分析

1.量——业务量分析在“量—本—利”分析模型中,量是指具有交换价值的有效量。具体到勘查业务中,量也应该是技术上可靠、经济上合理的有效的量。但因勘查业务成果具有阶段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量的计算就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所谓阶段性是指勘查作业过程中分预查、普查、详查、勘探等4个阶段,其相应成果分334、333、332、331等4个等级,代表了储量的不同的可靠程度,不同可靠程度具有不同的价值内涵;所谓不确定性,就是因为地下矿产资源的隐蔽性、成矿规律认识渐进性,导致一定阶段的勘查业务结束后,分析得出的结论有可能是肯定的,也有可能是否定的。若得出否定结论,则此前给出的储量就是无效的量,此前的投入就会变为损失,这就是勘查业务的风险性。有学者经过大量的数据研究,得出勘查业务的成功率是二十分之一经验数据。前述特点提示我们,一是在进行勘查业务成果计量时,一定要下功夫从技术和经济两方面核实储量;二是在经营方式、投入方式方面进行创新,吸收“赌石”理论,风险投资模式管理项目。

2.价——价格“量—本—利”分析模型告诉我们,价格是影响利润最敏感的因素。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以价值为基础,随着供求关系上下波动。价格的这些基本理论,在矿产资源勘查方面同样适用。由于勘查业务的特殊性,影响勘查业务成果价中国总会计师•月刊格波动的供求关系与一般商品比较有着特殊的表现,一是传导的链条比较长:探矿权演变到矿产品有较长的周期,探矿权价值判断需依托矿产品预期价格趋势来判定。二是涉及的面非常宽:有宏观的,有微观的,是经济问题;有的涉及政治、军事、科技、金融等方面。探矿权的价值与未来社会宏观面呈现出“水涨船高”的特点。三是和矿种自身的稀缺程度关系密切,比如前几年的稀土等。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三五“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经济发展转型升级,能源结构深度调整,无疑对未来的矿业产生重大影响,进而影响到勘查业务自身。比如,前几年经济高速发展,对煤炭的需求旺盛,涉煤的探矿权的价值就非常大,动辄几亿或者几十亿,而现在却非常冷清。四是现代矿业全世界是联系在一体的,矿产品交易“互联网+”已成定式,世界矿业市场的波动必然会传导到国内。价格分析给我们的基本启示是:实现探矿权价值最大化,一是应选好探矿权的矿种;二是要以世界性的眼光,把握宏观和行业经济周期。因此,我们在考虑探矿权价格时,不能浅尝辄止,必须组织力量,进行专业化的深入研究。

3.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成本是完成一定数量可供销售产品的全部耗费,是定价的基础,是影响利润的重要因素,是企业管理水平的集中体现。在“量—本—利”分析模型中,勘查企业的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固定成本主要是指与机构设立和期间长度相关的成本、基本人员的薪酬、固定资产折旧、资质成本、既有探矿权的维护成本等;变动成本主要是指与勘查业务量、勘查程度有关的成本,如探矿权受让成本、提升勘查级别的进尺成本、材料消耗成本、外包工程劳务成本、筹资成本等。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划分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环境条件和研究目的不同,也可随时进行调整。作为勘查企业的产品有特殊性,成本有其特殊性,控制勘查业务的成本,要做到“全”、“细”、“断”、“变”四个字。“全”,就是全要素、全过程、全方位的成本概念。站在企业发展全局,“人、机、料、法、环”全要素、从探矿权申请设立(研究受让)到勘查施工到退出全过程、从一线到二线从直接到间接全方位的归集费用,计算成本。过去事业体制下,单位的人头费等基本经费是由财政保障的,勘查项目预算不是完全成本,事业人员的成本概念是部分成本。企业化后,单位费用全成本核算,要自筹资金,要保值增值,依法纳税,政府预算基础应该调整为完全成本,企业经营的成本概念应调整为完全成本。“细”,就是要根据成本形成规律和工作需要,借鉴管理会计工具对要素费用按与项目关系、业务环节、责任单位、决策性质进行细分,为经营决策制定控制成本的措施提供依据。比如,按照与勘查项目的关系把成本分解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按照与经营决策的关系分为相关成本和不相关成本、沉落成本和付现成本,按照利润最大化原则计算的边际成本,由于企业化后自筹资金搞勘查,就要考虑筹资成本和机会成本、大型勘查项目作为长期投资要结合资金时间价值分析投资成本,地勘业务的高风险要计算风险成本、探矿权没有所有权,只有部分使用权,同时有较多的政府约束成本,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绿色发展,对勘查企业要增加环境成本,等等。“断”,就是矿产资源的隐蔽性、勘查认知的渐进性、勘查业务的风险性决定了业务决策的及时性,到一定阶段后要及时做出决断,“当断不断必受其乱”。比如,有的勘探项目,每米进尺近万元,有资料证明没有经济性,就没有必要进行后续勘查施工,像这样的项目就要当机立断,防止不必要的成本耗费。“辩”,就是要辩证看待成本费用,成本不是越低越好,要联系发展机会、品质改善、形象提升和能力提高看成本。比如,涉及资格提升,能力建设,虽然当期效益不明显,但对长远是有利的,这样的成本就得花。再比如,勘查业务有的是高风险业务,为了争取成果的机会,就应有策略的接受一些层次低一些的勘查业务;为了降低高级别勘查风险,就要多投入一些研究成本等。分析量、价、本与利润的之间的关系,是在一定的规模和环境基础上谈问题的,但客观实际是在动态变化的。在实际工作中,要联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投资、政策,企业内外条件、发展阶段等进行综合平衡。

五、管理会计视角下探矿权的价值最大化的对策

从前述影响探矿权的价值因素的分析可以看出,决定探矿权价值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宏观的、也有微观的,有企业自身的,也有政治、经济、市场等社会环境方面的。要实现探矿权管理价值最大化,就要用好管理会计这个工具,系统思维,总体把握,宏(观)微(观)结合,加强分析,落实责任,努力实现探矿权的价值最大化。

1.牢固树立探矿权的价值最大化理念传统的地勘单位是国有事业单位,申请探矿权主要目的是明确工作场地、解决任务来源的问题,因为财政供养体制,地勘单位不需要过多的考虑探矿权问题,也没有探矿权运营盈亏问题。而事业转企业之后,探矿权有了资产属性,地勘企业有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责任。在市场体制下,矿产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与之联系的探矿权是稀缺资源。掌握探矿权的人,在矿业市场上就会占有先机。因此,企业要牢固树立探矿权价值观,积极争取探矿权,认真用好探矿权,发挥探矿权在企业价值创造中的作用。

2.加强战略研究,提高探矿权价值实现的前瞻性战略引领未来。探矿权的价值是和矿业(矿产品)市场的兴衰联系在一起的,而矿业市场又是与国际国内社会经济发展周期相联系的。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时,市场对矿产品的需求上升,矿业权的价值就会提高,反之,矿业权的价值就降低。国家的政策导向对探矿权的价值有着直接的影响,比如,近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进行供给侧改革,涉及煤炭、铁矿等行业要“去产能”,与此有关的探矿权运营在未来就要尽量回避,国家实施“一带一路”“走出去”战略,为探矿权运作拓展了空间。作为地质勘查企业,要从宏观经济和国家政策层面加强研究,把握方向,在战略层面上明晰探矿权运作区域方向、矿种、投资重点等,在社会经济周期运动和矿业市场周期波动中寻求合适的切入点,为实现探矿权的价值最大化创造条件。

3.创新投融资和风险控制机制传统的政府主管部门设立项目、财政出资、地勘单位施工、政府享有成果的探矿权投资体制,难以适应转企后地勘企业追求探矿权的价值最大化的目标要求,难以适应市场条件下企业自主决策、自主运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的要求,因此,传统探矿权投融资体制必须改革。(1)确立地勘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在探矿权投融资方面的主体责任。地勘企业除承揽政府设立的勘查项目外,要积极通过申请政府出让、市场受让等方式择优取得探矿权,为发展储备项目。(2)根据地勘项目投资大、周期长、收益高、风险高的特点,本着有利于多头筹资、多揽项目、多出成果、多创效益的目的,借鉴风险投资模式,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对于财政预算过去用于勘查的资金可作为“种子”以基金,支持地勘企业吸引社会资本,支持找矿突破。(3)结合探矿权在各勘查阶段的投资强弱度不同、投资期限长短不同、投资风险高低不同、价值提升空间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投融资方式,规避风险和获得最大价值。(4)适应地勘业务高风险的特点,改革核算模式。要合理确定周期,除实行以单项目和工作阶段核算成本外,根据找矿勘查成功率只有3%-5%,3-5个成功项目的收益弥补95-97个投资失败项目的经济损失的特征,探讨采取以“组”“批”等为对象进行盈亏核算的模式,科学评判探矿权的投资价值。

4.树立全过程、多维度的成本概念,实施严格的成本控制(1)运用管理会计价值链分析工具,调整经营策略和运作方式,改变“大而全”“小而全”的作业范围和能力配置方式,向着重基础、专业化、有特色的规模化新型地勘集团公司转型,减少一般能力配置,采用社会竞争机制优选普通业务外包。在勘察业务实施过程中,要科学设计,建立分阶段的研究分析和评价制度,防止过度勘查。(2)建立全过程、全要素的成本核算和分析体系。从机构设置、能力建设、资质升级和维护探矿权到项目争取,再到勘查业务具体实施以及探矿权退出企业的业务过程,都是成本的形成过程。用管理会计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相关成本和不相关成本、边际成本、机会成本、沉落成本、资金成本等的成本理念和方法,对成本形成过程和要素分解细化,依据不同的目的进行分析,为经营决策提供服务。(3)建立探矿权的资本预算制度。对于作业期限长、投资量大的勘查项目,要通过编制可行性报告和资本预算的方式强化研究,履行投资决策程序。在投资效益分析方面,既要进行静态分析、更要考虑资金时间价值,进行动态分析,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4)建立有效的成本控制体系。在全过程、全要素勘查成本分析基础上,把成本控制的目标落实到机构和个人,明确成本控制的责任。跟踪成本形成过程,加强过程分析,为有关方面提供成本控制的依据。

5.积极争取政策支持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等。探矿权对应的勘查业务是矿业的基础业务,也是类似于科技创新的高风险业务,投入大、见效慢,为保证勘查业务持续健康发展,在事转企的初级阶段,地勘单位应积极争取政府财政补助、收益上缴、基金设立、税收减免等方面的扶持政策,促进地勘单位建立市场机制,完善企业化运行的基础条件。

6.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事转企”之后,地勘单位对于探矿权的价值管理要建立目标做到低成本取得探矿权,最大收益地转让探矿权,必须做到信息畅通。要利用现代信息系统,建立探矿权交易平台,打通地勘企业和市场的有效链接,做到规范有序、公开透明、风清气正地进行探矿权交易。为实现探矿权运营最大化创造条件。标责任制,强化管理,利用平衡计分卡、标准成本、预算控制等管理会计的方法体系健全体制和机制,加强过程控制,确保探矿权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实现。

7.搭建探矿权交易平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就是资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地勘企业探矿权流进或流出、加速周转都是常态,也是实现探矿权价值最大化的必要手段。六、结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探矿权是矿产资源的载体,是稀缺的经济资源,对地勘企业资产有重要的价值增值潜能。利用管理会计作为手段,对探矿权生命周期进行系统化的研究分析、科学制定运营策略,不断优化过程控制,提高探矿权管理水平,变增值潜能为现实的经济效益,对于促进地勘企业实现做大做强做优的目标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谢宏远.矿产资源及其投资指南[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第一版),2012:16.

[2]于增彪.管理会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第一版),2014:238.

作者:刘书灵 郭万才 单位:中陕核工业集团公司财务部 中陕核工业集团公司

上一篇:管理会计演变进程探讨 下一篇:管理会计在通信联络中心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