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围城》中的“丑” 窥视其文化价值

时间:2022-04-02 10:03:33

由《围城》中的“丑” 窥视其文化价值

摘要:家喻户晓的《围城》,在其稚俗共赏、幽默风趣的语言里包含着深层意蕴。他刻画了形形的知识分子的丑态,他们的思想和人格难于冲破精神“围城”,只能沦为猥琐无力的寄生虫。钱钟书思考、关注着人的本性,人的文化精神世界,从各种各样的“丑”中挖掘出现代人的精神危机和生存危机,更深刻地揭示出人类文化、精神的颓废。

关键词:《围城》;丑;文化价值

《围城》以其丰富的内涵在中国文学史上确立了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并为20世纪40年代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围城》以“丑”作为创作主旋律,将社会人生中丑陋的一面毫无保留地展现在世人面前,也为人们提供了重新认识和思考“丑”的契机。 然而,长期以来在高雅的殿堂里没有“丑”的一席之地的。东方文化也一直强调“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以理性去节制美感的过度激化,提倡典雅的中和之美,“丑”自然也是被排斥的。随着研究者对于作品中的“丑”由表及里的认识,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围城》才走入中国现代文学史。

钱钟书的小说以对丑恶人性的提示和批判为基本母题,客观地将社会、人生丑陋的一面大胆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使读者从中可以感受到当时中国社会生活的某些落后状况与沉滞的气氛。这只是《围城》带有揭露和批判性的描写层面,具有认知价值。《围城》思考、关注人的本性问题,人性之丑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围城》更是以其“格式特别”和丰富的蕴含在中国文学史上确立了不容替代的历史地位.

一、 对中国封建传统文化的抨击

以来,“批判国民性”的主题已经形成一种传统,其最终落脚点是“反封建”。《围城》的主题意蕴是多方面的,对于丑的审视已不是“反封建”,而是一种文化批判。钱钟书超越了特定文化的局限,以一种深刻的批判眼光,对中西文化进行了独具慧眼的评判。

从“文化的批判”到“形象的哲学”,是《围城》意蕴最深刻的地方。无论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还是对西方文化的鞭挞,都是揭示了现代人的精神危机和生存危机,作者笔下的“围城世界”和“围城人生”构成整个生存世界和整个人生的象征,哲学味很浓。

《围城》的主要社会环境是上海以及知识分子聚集的大学—中西文化在中国的交汇地,主要人物是先受中国传统教育后又留学受西方文明熏陶的知识分子。小说对于落后的传统文化的批判,是通过刻画旧式知识分子的形象去完成这种反省、批判,而是从“最新式”的文人,也就是主要通过一些留学生或“高级”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去实现这种反省与批判。《围城》深刻剖析和讽刺了中西文化碰击时产生的种种畸形可笑的现象和人物,以诙谐生动的比喻揭示了“西方文明”与中国传统封建思想融合所产生的荒唐可笑性。小说嘲讽了“国粹”和“洋物”掺和在一起所产生的不伦不类的现象。实际上是对坚守中国封建文化者的嘲讽。

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形成的文化传统,与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要求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方鸿渐的父亲是个迂腐守旧的封建遗老,他顽固坚守传统文化和旧道德标准,视一切外来文化、新文化为洪水猛兽,必扼杀之而后快。他处处显示封建家长的威严,始终以传统观念要求和制约儿女们的言行。《围城》借方巡翁及其家庭来思索和揭露中国封建文化传统的丑恶和腐朽,同时也让人们在主人公的悲剧人生中加深对束缚人性的传统文化的痛恨。

二、对西方文明的批判

西方人一向重视“自我”,强调“精神文明”的执着与追求。钱钟书具有多维文化视野,让读者看到中国文化之外的文化。方鸿渐刚从英、法、德“混迹”归乡后,中学的吕校长请他到学校演讲,题目便是堂而皇之的比较 “西洋文化在中国历史上之影响及其检讨”。结果,他一点也不顾中国国情和具体场合,东拉西扯,大谈“鸦片”和“梅毒”能“引发许多文学作品”和“刺激天才”。这就是方鸿渐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无视传统礼教个性的反映。方鸿渐明知鲍小姐有未婚夫,却与鲍小姐逢场作戏,两人的“感情”与日俱增。

留学归国的不仅仅只有方鸿渐,其他人的思想言行又如何呢?放荡不羁的鲍小姐出洋学医学会的只是逢场作戏玩弄别人感情;苏小姐是“名副其实”的洋博士,学会了国内女性不曾做过的商业的投机手段;韩学愈知道利用“洋妻”来骗取功名,……作者不仅一针见血地批判了异己文化对中国的危害,而且进一步批判了西方文明。

作品最初描写的人,不是中国人,而是船上被新派到安南或中国租界当警察的法国人。当船到达法国的殖民地时,这些人就得意洋洋了。这些法国人是不懂德文的,可他们却能与几个浪荡、善于撒娇的犹太女人不断调情,赢得犹太人的欢心。

西方传统文化中同样存有让读者深思的话语。作品中运用的一些外国典故,如西洋人拿胡萝卜赶驴子的故事,葡萄牙人生女孩子的谚语,都是作者对西方利己主义的批判。作者所关心的不再是完美的人性,而是不完美的人性。

三、历史文明与现实的摩擦

《围城》是钱钟书对社会现实和历史文明反思的艺术结晶。虽然三四十年代的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但尤其是一些高级知识分子,生活方式和思想方式上已相当欧化,因此堪称是真正的现代人。《围城》立足于中国的几块现代文明的土壤而又放眼世界,对整个现代文明和现代人生进行整体反思和审美观照,揭露现代人生存危机这一主题。

主人公方鸿渐是一个曾经留学欧美的高级知识分子,后来又归国谋生。他一直生活在现代文明社会中。然而,这种现代文明社会并没有给他的生活带来幸福的归宿。与之相反,无论从物质上还是精神上,他始终是一个匮乏者,一个没有归宿的流浪汉。这个生活在现代文明社会中的现代人的个人命运构成了《围城》的主要情节。正是通过他的个人命运和精神危机,作者深刻地揭示了现代文明的弊端和现代人生活的病态。方鸿渐经历了现代人生旅程的四个阶段,即教育、爱情、事业和婚姻。四大人生支柱或四大人生价值在方鸿渐这个现代人身上,却相继破产以至于彻底崩溃了。“拥挤里的孤寂,热闹里的凄凉,使他像许多住在这孤岛上的人,心灵也仿佛一个无凑畔的孤岛”。现代社会虽然有高度的物质文明,但却不能给人提供真正安身立命的东西—精神的信仰,残酷的生存竞争已将基本的人生价值打得粉碎,理性主义和乐观主义一钱不值,现代人陷人了深重的生存危机和精神危机之中,人生对于现代人来说已经成了一个进不可取、退无出路的“围城”般的绝境。这正是对现代文明中,人在种种异己力量面前无能为力的悲哀困境的提示。

《围城》为钱钟书确立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小说大家地位,并以其深邃的文化内涵、机智幽默的讽刺和俏皮生动的语言享誉中外,其中,又以多层面的文化批判发人深省。钱钟书是以他的视点来构筑这个文学世界的,他对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以及二者的交融混杂进行了透辟的分析和辛辣的批判;而且将矛头直指知识分子,挖掘出他们身上最旧的、最可怜的精神垃圾。钱钟书把所拥有的人生经验用诗人的神经来感觉它,用哲学家的头脑来思索它,在事实之外配上一连串思想沉潜、寄慨深远的哲理议论,“学人之小说”理胜于情。在别具一格的讽刺艺术中,作者犀利的文化视角熠熠生辉。世间的丑恶被真实地再现,就有利于唤起世人的觉醒,加快他们摆脱异化的步伐。钱钟书则营建了贮满人生困惑的迷宫似的“围城”。(作者单位:衡水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钱锺书著《围城》 三联书社,2002年5月第一版。

[2]李玲《中国现代男性叙事中的恶女人形象》()

[3]胡河清:《真精神与旧途径——钱锺书的人文思想》,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

上一篇:宋代花鸟小品画盛行原因的探赜 下一篇:探索钢琴学习中的练习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