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措施”建管用,“五个基本”显公平

时间:2022-04-02 09:30:20

2010年以来,我县教科局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5000余万元,建设教育信息化综合平台、“班班通”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以及更新远程教育设备,使我县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可喜成绩。

一、措施与做法

1.“四争取”确保投入

积极争取省市主管部门专项建设资金、政府预算资金、至少10%的生均公用经费和社会各界捐赠等用于教育信息化建设。3年来,县政府、县局和学校采用BT模式筹资3000余万元用于“班班通”教室和计算机网络教室建设;省厅电教馆和市局投入500余万元用于信息化设备配置;各种社会团体和个人捐款捐物共计100余万元,主要用于农村学校信息化建设;根据县局“学校生均公用经费的10%用于教育信息化建设和维护”的规定获专项建设经费1800万元。通过上述“四争取”措施共获资金5000余万元,使全县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并逐步实现“设施同配”。

2.“六到位”完善管理

资金到位――将“四争取”所获资金及时足额用于信息化建设,加速实现“设施同配”;人员到位――严格执行“高(职)中必须有2名以上专职管理员、初中和镇级小学必须有1名专职管理员、村级小学必须有1名兼职管理员”的规定,并定期对管理员进行相应考核;制度到位――采取措施制定制度确保信息化设备正常运行,如采取和联想电脑售后服务公司签约的办法和实行以中小学专职管理为骨干的维护维修制度等,保障对远程教育设备进行定时、定点、定费维修,做到“随报随修”和“软件故障不出校、硬件故障不出镇、重大故障不出县”以保障信息化设备正常运转;培训到位――定期举办管理员培训班,重点对设备维护维修和档案资料管理等内容进行培训。3年共培训管理人员1800余人次;考核到位――拟定《余庆县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三年工作计划》和完善《余庆县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考核奖励办法》,将远程教育工作纳入全县中小学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分类设奖进行表彰;督查到位――对管理员到岗情况、卫生状况、设备运行状态、活动开展记录和档案资料管理等进行不定期督查,做到“到校必查、月月抽查、点面普查”并对督查情况及时通报,对存在的问题限期整改。

3.“五抓好”提高效率

抓好教学应用――为了克服“四重四轻”(重设施设备轻应用研究、重硬件投入轻软件建设、重公开观摩轻日常教学、重操作培训轻教学研究)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发挥好卫星收视系统、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和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在教育教学上的作用,并在考核方案中规定每套设备使用率必须达45%,做到“一机三用”(上课学生用、课余教师用、节假日农民用)和“一室多能”(计算机教室作为备课室、电子阅览室、绿色网吧、教育培训中心等),实现“五进三不漏”(进计划、进课堂、进管理、进德育、进为农服务活动,不漏学校、不漏教师、不漏学科),形成“光盘播放班班通、卫星收视人人会、网络教室科科用”的先进应用模式;抓好业务培训――注重专业人才的补充为教育信息化建设注入新鲜血液,鼓励教学人员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现电子备课并能进行网络环境下的正常教学,系统组织教师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提高全体教师信息技术整体水平,并切实抓好党员干部和教职员工的政治学习及农村农技知识培训等;抓好竞赛活动――定期开展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现场命题、临场制作、当场展示,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和提高他们制作随堂课件的能力;抓好“三优”评选――组织好远程教育优秀论文、优秀课件和优秀课堂实录的评选和报送工作,做到“人人参与,校校选拔”以确保质量。3年来共有60余人次获省市表彰;抓好课题研究――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学校开展教育信息化应用的课题研究,如凉风小学开展国家级课题“中小学全效学习方案研究与实验”子课题“远程教育资源学习方案研究与实验”和县级课题“小学英语光盘教学实验”研究、实验小学和大乌江小学申报开展十一五和十二五课题“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教学实验”等。

二、成绩与亮点

(1)基本配齐计算机。镇级以上中小学建成计算机教室33间覆盖率达100%,村级学校建成计算机教室17间覆盖率达33%,全县小学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8.39台;初级中学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11.97台。

(2)基本建成“班班通”。730多间多媒体教室惠及全县82所中小学,镇级以上中小学“班班通”教室覆盖率达96%,有1/3的村级小学也率先实现“班班通”。

(3)基本达到“校校通”。镇级以上中小学全部实现10M以上光纤接入互联网,网络覆盖率达100%,43所村级完小中有39所通过光纤或宽带等形式接入互联网,网络覆盖率达93%。

(4)基本实现数字化。通过开通OA办公系统、视频会议系统、教师人事管理系统、学生学籍管理系统、教学成绩管理系统、学生综合素质管理系统、校产管理系统等,搭建教育信息软件应用平台,降低了教育行政管理成本,逐步实现教育行政管理和课堂教学数字化及网络化。

(5)基本进入信息化。各校运用信息化设备开展教师培训打造信息化师资队伍,使教师能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培养学生信息化素养,并帮助学生较好使用信息化设备以提高其信息化能力。

三、今后打算

加快补充信息技术专任教师并争取学校专职管理员编制;加强教师培训工作,通过“请进来,送出去”和开展竞赛活动等形式提高教师信息化手段的能力;努力促进教育信息化与课程资源的整合,让优质教育资源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师生、服务于社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均衡;继续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教师办公用机和计算机教室建设投入力度,尤其加大农村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实现“城乡同建”推进教育公平。

上一篇:高校教育资源信息化共享模式研究 下一篇:会展专业人才需求分析与开发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