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工程质量存在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4-02 07:20:56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存在问题及对策

摘 要:文章论述了我国目前城市市政道路工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的对策。

关键词: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问题;控制

1 市政道路工程存在问题

1.1 城市路面塌陷裂缝

塌陷裂缝是沥青路面最常见的破坏现象之一,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不论路面基层是柔性的还是半刚性的,都会出现塌陷裂缝现象。常见的裂缝有纵向裂缝、横向裂缝和网状裂缝几种:纵向裂缝是沿道路的纵向开裂,一般与行车方向基本持平,长宽不同;沿道路的横向开裂的是横向裂缝,与道路中心线基本垂直,长度有的贯穿整个路段有的贯穿部分路段;网状裂缝是由一系列多边形小块组成网状开裂,裂缝纵横交错,它的初始形状的单条、单条的平行纵缝,之后在纵缝间出现横向和斜向连接缝,形成缝网。还有路面辅助设施多,有很多雨水井都设在行车道上,还有不少排水干管及检查井也设在行车道上,因此,当其井背宽度较小时,回填夯实就十分困难,压实度检查也难以进行。

1.2 车辙

车辙是在行车荷载重复作用下,路面产生累计永久性的带状凹槽。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是保证路面强度和稳定性的基本条件。在正常情况下,车辙有三种类型:(1)由于荷载作用超过路面各层的强度而产生的结构性车辙;(2)沥青混凝土侧向变形造成的流动性车辙;(3)由施工中沥青面层本身的压密问题所造成的车辙。

1.3 路面不平,水破坏

路面经过碾压,但凹凸不平部分的峰谷长度小于碾轮接触面,即出现疙瘩坑表面。由于密实度不好,突起部分密实度高,低洼部分密实度差,从而造成路面结构层的密实度和强度也不均匀。再就经过雨季雨水的渗透以及冬春季节的雪水水分积聚,使软土基中会渗入大量水份,大大降低了结构的稳定性,支撑不住路面结构,导致路面变形破坏。还有早期施工时破坏现象表现为唧浆、沉陷、沥青从集料表面脱附等。唧浆是由于沥青面层透水和路面结构内部排水不畅,降水或路表积水通过面层中的空隙渗入路面并长期滞留,浸泡和冲刷基层材料中的结合料而形成灰浆,在行车荷载的作用下,灰浆透过沥青面层空隙被挤压到路表,形成大面积泛白的现象。沉陷是因为唧浆达到一定程度出现的路面沉陷现象,路面此时会显得凹凸不平,从而给通行的车辆带来不便。

2 提高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的对策

2.1 施工准备阶段质量控制

2.1.1 核查相关文件

核查建设单位在办理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质量控制登记时,向工程质量控制机构提交的有关的资料,包括:规划许可证;施工、监理中标通知书;施工、监理合同及其单位资质证书;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意见;经批准的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等。

2.1.2 核查道路施工建设单位的资质

检查勘察、设计、施工单位的资质证书类别和等级及所规定的适用业务范围与拟建工程的类型、规模、地点、行业特性及要求的勘察、设计任务是否相符,资质证书所规定的有效期是否已过期,其资质年检结论是否合格。对参与该工程的项目经理及主要技术人员的执业资格进行检查,重点检查其注册证书有效性,级别是否与该工程相符。对参与该工程的总监理工程师及专业监理工程师的执业资格进行检查,重点检查其注册证书有效性,专业是否与该工程相配套。

2.2 测量控制

在进行测量时,由于工程的线型布置的特点,平面控制点一般要按复合导线布设。道路周围建筑物密集、地下管线复杂、排水管道的定位精度要求要高,因此在测量时要提高测量精度。

2.3 材料控制

施工现场的每种材料要分批登记,随时查阅。做好原材料的试验,遵守原材料检验制度,砖、砂、石等材料和机械要由质检人员定期、定时抽检。按规范的要求,各种材料应按量需检验,检验合格后才能使用。在施工前检测水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2.4 施工过程控制

2.4.1 科学的施工方法

施工方法在市政道路工程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施工方案必须实行分级审批制度,在每一分项工程施工的都要按照方案来进行。针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需要对施工方案进行修改,必须要制定程序化的制度文件,使施工方案的实施处于受控状态。因此,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和现有的条件制定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法。

2.4.2 合理的施工工序

道路施工主要工序为:排水沟沟槽两侧回填振实道路路基挖填、路床车行道基层车行道混凝土面层砌路沿石人行道路基人行道基层预制人行道砌块铺砌结工。开工项目经理应按施工规范、操作规程、质量标准对每道工序进行技术交底,严格控制各工序的质量,每个工序的分部、分项需设计、质监、监理依规检验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做到每道施工工序完成,质量保证。

2.4.3 路基质量控制

第一是填方路基施工质量控制。填筑路堤时应首先进行原地面处理。将原施工地面上的杂草、农作物及地表层上的腐殖土清除干净,使用平地机对清理过的地面进行整平,再用压路机进行填前压实,如果清理后表层土含水量大,就要翻松、打碎、晾晒;在最佳含水量条件下,可以直接用重型振动压路机碾压,达到所要求的压实度。

第二是挖方路基施工质量控制。挖方路基应按设计的横断面及边坡的坡度要求自上而下逐层开挖,不得乱挖、超挖和欠挖。边坡开挖后及时做好排水工作,防止雨水冲刷边坡,严禁因开挖方式不当而引起边坡失稳或坍塌,土方开挖严禁用爆破法施工或掏洞取土;石方路堑边坡坡面严禁过量爆破,非特殊情况不得采用大爆破施工。边坡修整与边坡的稳定也是施工的主要工序,开挖层靠边坡的两侧宜采用减弱松动爆破或光面爆破,以利于边坡稳定。

2.4.4 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水泥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是道路施工质量的关键,它的质量控制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混凝土强度、混凝土板厚度、路面施工工序和路面养护。为保证混凝土的强度,施工时必须对配合比设计、原材料选用及混凝土搅拌三个方面进行严格控制。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必须以混凝土的抗折强度为主要指标。设计使用干硬性的混凝土是节约水泥、减少混凝土收缩率的主要途径,一定要注意配合比设计,水泥用量是工程质量得以保证的关键。施工时还应注意混凝土必须采用强制式拌和机拌和。混凝土板厚度应该从基层施工跟踪测量开始控制。认真进行施工的放样、立模,要保证模板基底的密实和平整度。用于控制钢模板的桩钉必须直立,用水准尺紧靠桩钉进行水准测量能有效地保证混凝土板的厚度。合理安排工序以及混凝土浇筑时间。这就要求施工人员在施工前做好现场准备工作,混凝土进场后立即组织施工,与此同时还要保证混凝土施工连续性,缩短混凝土在大气中直接暴露的时间,尽可能提高工效;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必须立即进行覆盖养生。水泥路面的养护要经常清除泥土、石块、砂砾等杂物,不允许在路面上进行拌合砂浆或混凝土等工作,交叉道口与其他不同种类路面连接的地方应该加强清洁。水泥路面接缝是保养工作的重点,应该及时清理嵌入接缝内的杂物,更换或者填充填缝材料,以使接缝的伸缩功能得到发挥。水泥路面的填缝料应在雨季到来前及冬季降雪前更新完毕,以防止雨水、雪水下渗,影响路面的保养。

2.5 工程验收把关

由参与工程建设活动的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共同对建设项目的质量进行验收及评定,并由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和质量监督机构依法进行监督检查,是对市政道路工程质量进行最后确认,验证施工技术是否符合规定的技术标准、能否交付使用所把的最后一道关。市政道路工程验收工作应当做到公正、公平和科学。

3 结 语

在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中要避免质量缺陷与很多因素有关,如施工设备、施工水平、管理水平、技术质量因素等。只有全面提高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真正做到按施工技术规范施工,按操作规程操作,才能避免或减少质量缺陷。

上一篇:论述建筑工程中高层施工的技术对策 下一篇:浅谈工程项目管理及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