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浩特地区2008-血液报废原因调查分析

时间:2022-04-02 06:09:01

锡林浩特地区2008-血液报废原因调查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血液报废的原因,进而采取针对性措施,减少血液报废。方法:对本血站2008-2010年血液报废原因、品种归类统计分析。结果:随着采血量增加血液报废逐年升高,脂肪血引起的血液报废率最高,其次是ALT升高。其后依次为血液过期、HBsAg阳性、梅毒阳性、抗-HCV阳性、其他原因、破损、抗-HW阳性及不足量引起的报废。结论:为减少血液报废,血站工作人员需要做好无偿献血宣传及招募工作,严格执行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操作,确保血液质量,减少血液报废。

[关键词]无偿献血;血液报废:血液检测

[中图分类号]R457.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8(b)-130-02

随着公民无偿献血意识不断加强,锡林浩特地区无偿献血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血液及血液制品是临床救治中不可替代的产品,血液资源受很多因素影响,由于血液采集、运输、成分分离、检测和储存等诸多环节都可能造成血液报废。区分不同的血液报废情况,根据不同环节造成的血液报废原因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有助于减少血液资源的浪费。为了总结分析血液报废的原因,有效提高血液利用率,笔者对本血站2008-2010年血液报废状况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及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2008-2010年在本血站征询、体检及初筛合格采集的血液经成分制备为各血液品种,分别为11874、13602、15964 u(2%为全血,98%为悬浮红细胞及普通冰冻血浆。200 ml全血为1 u,200 rnl全血制备的悬浮红细胞为1 U,100 IIll血浆为l U)。1.2方法

血液的检测及报废标准均严格按照卫生部颁发的《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血站质量管理规范》和《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执行。HBsAg、抗-HCV、抗-HIV、梅毒抗体的初、复检均采用ELISA法,试剂分别由北京金豪、万泰公司提供,以UranusAEl00-2-8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处理样本、判读结果。ALT的初、复检采用赖氏法。试剂由北京北化康泰公司和潍坊3V公司提供。每批试剂均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检验合格后使用,严格按说明书操作,每份标本均经2种不同的试剂进行初复检,2次检验结果一致判定为合格。对脂血及其他类报废血液采取外观或血液离心后检查外观。肉眼观察判定。2结果2.1 2008-2010年实验室检测不合格血液报废结果

血液检测不合格报废率逐年升高,在5项检测指标中。ALT增高是实验室检测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见表1。2.2 2008~2010年外观及其他不合格血液报废结果

外观及其他原因报废血逐年增多。高于血液检测不合格报废率,脂浆引起的报废所占比率最高,见表2。

2.3 2008~2010年血液报废按品种统计

见表3。3讨论

表1数据显示,随着采血量增加因血液检测不合格报废率逐年升高,在5项检测指标中,ALT高居多,是血液报废的第二大原因。病理性、生理性、药物、运动、饮酒、饮食等原因都可以影响ALT检测结果Ⅲ。街头自愿无偿献血者的不固定性、随意性,标本运输、保存、温度也可能影响AL~21。笔者认为本地区居民喜欢饮酒是造成ALT升高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无偿献血者献血前饮食、休息等注意事项的宣传和教育,详细咨询并严格体检标准,增加献血前ALT初筛均可有效减少血液报废。HBsAg阳性是血液报废的第三原因,2008年增加献血前HBsAg金标法筛选,同时献血前进行信-息核查,该指标及其报废血有所控制。证明了献血前快速检测的必要性。梅毒、抗HCV及抗-HIV阳性3年中引起的血液报废有逐年下降趋势,但是血液安全隐患不能忽视。需加大经血液传播传染病知识的宣传力度。从低危人群中招募献血者,建立健康固定的自愿献血队伍,严格执行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选择灵敏性高、特异性好的试剂进行检测。

表2数据显示,随着采血量增加,外观及其他原因导致血液报废逐年增多,高于血液检测不合格报废率。与有关报道接近。脂浆引起的报废率最高,与饮食、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等相关。笔者认为本地区是蒙古族聚居区,日常饮食以肉食为主,喜欢吃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因此献血者中乳糜血较多。可采取加强献血知识宣传,控制献血前饮食,献血员充足的情况下做脂血筛查,避免采集脂血。过期报废主要发生在长的节假日期间,原因是本地区年供血量在150万ml(红细胞悬液),可能是全国最小规模的采供血机构之一,医疗单位用血计戈Ⅱ不确定,临床用血一时性偏型,多采集血液可能造成过期报废,少采集血液不能应对突发事件用血。库存血调控有一定难度。因此,医疗单位用血计划要确定,按计划采血,避免血液偏型和集中采集,分析每个月供血情况,制定每个月的最佳库存量,提高临床输血观念,可较好控制和减少血液过期报废。破损、凝块、不足量等造成的报废也有一定比例,主要是人为因素月,没有完全按照规程操作造成。这提醒采供血机构应进一步规范采供血过程各项操作,加强员工专业培训,减少由此引起的血液报废。

表3数据显示2008-2010年血液报废品种以血浆为主,平均占报废血液总数的81.25%,以脂浆为多数:报废悬浮红细胞平均占年报废总数的16.84%,以ALT升高为多数,其次是过期和HBsAg阳性报废;报废全血平均占年报废总数的1.91%,以ALT升高为多数,与有关报道相符。由于成分输血比例增加,全血使用量少,故全血报废比例相对低。

血液是抢救他人生命的宝贵资源,现阶段任何物质都不能替代,向医疗机构提供安全充足的血液是采供血结构的宗旨和职责。为降低血液报废率,采供血机构应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且持续改进。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充分利用好无偿献血者捐献的血液,在血液采集、检测、分离制备过程中严格执行程序文件和操作规程,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避免不必要的血液报废。让无偿献出的血液得到很好的利用。

上一篇:1568例高危妊娠的健康管理分析 下一篇:在校毕业生参加护士执业考试焦虑状况及影响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