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如何推进县域文化建设

时间:2022-04-02 05:27:18

新形势下如何推进县域文化建设

摘 要:党的十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湖南提出了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作为“文化强省”的基础工程,县域文化建设显得尤为紧迫。如何加快推进县域文化建设,既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的战略问题,又是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笔者认为,新形势下推进县域文化建设,要重点突出以下四个方面。

关键词:县域文化;新形势;政府;文化资源;产业化;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1-00-01

一、县域文化建设要以实现文化经济一体化为目标

当今世界,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一体化的趋势非常明显。对于县域发展来说,没有经济发展就没有硬实力,没有文化根基就没有软实力;没有文化品位,经济就没有活力;没有文化魄力,经济发展就缺乏吸引力和持久力。经济是形,文化是魂,一个地方只有形神兼备才能和谐,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在实践中,要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推进“经济文化化”,鼓励文化企业将现代生产工艺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把当地特色文化理念渗透到各种产品和服务之中,提升产品品质和档次;要坚持以发展文化产业为纽带推进“文化经济化”,文化产业发展中吸收的经济成分越多,科技含量越高,文化的覆盖面就越广,影响力就越大,渗透力就越强。因此,推进县域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县域文化对县域经济的重要拉动作用,把发展县域文化特别是县域文化产业放在发展的战略地位,实现县域文化与县域经济的“一体化”发展。

二、县域文化建设要充分发挥政府行政推动作用

县域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主导,强力推进,像抓计划生育一样抓文化建设,像重视维护社会稳定一样重视文化建设。

(一)要提供政策支持。制定和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引进文化人才等方面的政策,特别是要制定和完善文化投入扶持政策,通过设立县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等方式,形成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确保每年对文化投入的增幅高于GDP的增长、高于财政增收的幅度。

(二)要充分挖掘本地文化资源。要整合利用县域内历史人文资源和山水生态等自然资源,提升文化品位,重点是保护、修缮、挖掘县域现有的文化古迹,复原、复建古文化景区和景点,建设和完善各种文化展馆。要围绕县域人文历史故事、掌故传说、风俗民情等进行文艺创作和新闻宣传,举办有影响的各类文化学术性节会。

(三)要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比如在人文环境方面,可以通过舆论宣传,引导人们转变消费观念,使之由偏重物质生活向物质和精神并重转变,从而提高他们的文化消费水平。在法制环境方面,重点解决文化管理松散性、随意性等问题,坚持依法办事,提高管理水平。

三、县域文化建设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文化人才是推进县域文化建设的支撑。要重视和培养文化人才,切实加强文化队伍建设。

(一)要完善用人机制。要在文化产业部门实行面向社会公开选拔人才的办法,将具有较强能力和水平的人才充实到各个重要技术与领导岗位。既要鼓励县域文化工作者外出进修深造,又要结合本地文化的产业特点,大力引进各类文化专业技术人才。

(二)要抓好现有队伍建设。要配齐乡镇文化站专职文体干部,积极培育基层文化工作带头人和“热心人”,引导群众自发建立各种文化社团、文化协会,逐步形成一支有专长、有特色、有实力、有影响民间艺人和群众文化骨干人才队伍。

(三)要加强文化教育。要巩固县域基础教育,改革办学体制,走多元化办学之路,发展各种形式的艺术教育培训和农村职业教育,培育既懂科技和生产经营、又有文化艺术一技之长的复合型人才。

四、县域文化建设要载体化、阵地化、品牌化、产业化

相对于经济建设来说,文化建设是“虚功”,但“虚功”要实做,尤其需要创新方法,化被动为主动,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

(一)是要载体化。要以文化引领城市建设,把县城作为展示县域文化的主要平台,对标志性地段、建筑以及主要公共场所、公园、广场、街道等都要进行艺术形象设计,或者应用县域历史名人或地方特色文化元素来命名,增加县城对县域文化的辐射力。有序建设风貌各异的特色文化名镇,使其成为展示全县各地历史文化与时代风貌的主要载体。

(二)是要阵地化。在城区,要通过举办各类地方戏汇演、体育比赛等文化节庆活动,大力发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学校文化、企业文化、广场文化、家庭文化,使市民在寻常生活中得到优美文化的熏陶。在乡村,通过组建民间乐队、民间艺术团等经营实体,建设农村书屋和图书室,开展乡村歌舞、民俗风情等表演活动,发展具有乡土气息的农闲文化、传统节日文化。

(三)是要品牌化。一个地方的文化魅力不在于文化资源的多少,而在于特色形成品牌。品牌就是特色,特色就是生命力。要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原则,立足县域特色,积极挖掘、打造、包装、提升一批公众认可、具有广泛影响力和社会美誉度的地方文化品牌。四是要产业化。要因地制宜,科学制定县域内文化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抓准资源中各种有价值的“卖点”,重点以文化旅游业为突破口,吸引战略投资者开发民俗文化旅游、自然景观旅游、生态文化旅游等文化产业项目,加快县域文化产业发展。

五、结语

综上,县域文化建设是我国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县域文化建设,不仅能促进县域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且有利于实现以社会风气、公共秩序和生活环境为主要标志的县域文化程度的显著提高。在建设过程中,要以实现文化经济一体化为目标,通过充分发挥政府行政推动作用,构建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促进县域文化的载体化、阵地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

上一篇:浅析建筑供配电的设计 下一篇:谈谈展示设计中的“空间”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