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时间:2022-04-02 03:46:34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摘 要:在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了每个教师不容回避的研究课题,也成了各学科教学需要研究的课题。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可以通过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文化、思想、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教育,通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和良好的思维素养,使学生更好地适应以后的社会生活。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人文素养;培养

人文素养,是指做人的基本涵养或修养,它体现在一个人对自己、他人与社会的认识、态度和行为准则中,具体体现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审美趣味、人格特征等方面。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是指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在教学数学知识、数学技能的同时,结合教学实际给学生以人文素养的渗透,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科学文化知识、审美情趣和身心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在提高小学生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促进学生个性发展。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呢?我认为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尝试从下面几个方面

进行实践:

一、挖掘数学教材中蕴含的人文内涵,寻找人文素养培养的切入口

1.利用数学中体现人文性的生活内容进行人文素养培养

在数学教材中,有很多方面是与生活实际非常贴近的,在一定程度上与人文素养息息相关。合理应用这些数学的教育资源,适时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培养,可以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实习中,在学习分类统计以后,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对某月全国重点城市的空气质量状况进行统计,并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面对不尽如人意的结果,学生都能充分意识到目前环境被破坏的严重性,都表示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保护环境,争当环保小卫士。

2.利用数学美学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正如一位数学家所说的那样,数学是美的,它美在高雅含蓄、简单醒目、均衡对称,但是数学的美不像人文科学所展现的色彩、音韵、节奏、结构上的美那样容易体会,要想感悟数学的美,必须深入思考,耐心寻味。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善于结合教学内容挖掘数学的美,引导学生从各方面领悟数学的美,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

二、构建充满人文气息的数学课堂,发挥环境的人文教育作用

1.通过小故事进行人文教育渗透

根据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的特点,编写一些数学小故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是我编的一个数学故事:一只蜗牛不小心掉进了一口枯井里,一只癞蛤蟆爬过来安慰道:“这井壁太高了,随遇而安吧。我在这里生活了多年,慢慢也就习惯了。”蜗牛想:“井外的世界多美呀,我决不能像癞蛤蟆那样生活在又黑又冷的井底里!”于是问癞蛤蟆道:“癞大叔,请问这口井有多深?”“这井有10米深,你小小的年纪,又背负着这么重的壳,怎么爬上去呢?”蜗牛沉默不语,它要用实际行动来回答,它顺着井壁往上爬。到傍晚终于爬了5米,蜗牛特别高兴,心想:“照这样的速度,明天傍晚我就能爬上去。”然而,它太累了,便决定睡上一觉。早上,蜗牛惊奇地发现自己睡着后从井壁上滑下了4米。蜗牛叹了一口气,咬紧牙又开始往上爬。到了傍晚又往上爬了5米,可是晚上蜗牛又滑下4米。爬呀爬,最后坚强的蜗牛终于爬上了井台。小朋友你算出来了吗,蜗牛爬上井台用了几天时间?在数学教学的课堂上通过这个小故事的引入不仅有利于小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精神。

2.营造生动活泼的数学学习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数学课堂人文环境的建设,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积极营造民主和谐、平等尊重、理解宽容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能产生宽松、安全、愉悦感。

例如,在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时:

教师出示教具:2捆小棒,每捆10根,外加5根小棒。问:一共有几根小棒?怎样表示?(十位上写2,个位上写5表示)

师:请说说你在生活中遇到的或听说的有哪些数字。

学生纷纷表示:我知道56,我们国家有56个民族;我知道

100,因为我想考满分;我知道12,因为有12生肖;我听奶奶经常说88,这个数字吉利;我听说过66,因为六六大顺;我知道有7,一星期7天;我知道50,因为我们班有50位小朋友……

这个有特点的数学课堂教学导入,由学生根据自己日常经验提供学习材料,使得原本枯燥的数字变得充满活力,这是学生数学学习的源头活水,是学生对数的认识的起点,这必将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和学习态度,也为接下来的探究活动营造了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3.在数学学习和训练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尊重是对学生学习的一种人文关怀,学生探究精神的培养需要有一定的基础。数学课堂教学的训练是奠定这种基础的途径,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有目的地在这方面下功夫。

如,在教学“8的减法”时,我先用图片出示7只小鸟,嘴里分别叨着以下算式:8-6,8-2,8-3,8-4,8-5,8-1,8-7,再出示几间标有门排号的房子问道:“这些小鸟想回家,你们能帮它们找到家吗?”最后的结果是还有一只小鸟和“家”对不上号,使得这只小鸟回不了家。本来我想这是很平常的,渗透的是对应的数学思想。没想到一个学生举起了手说道:“老师,这只小鸟怎么没有家呀,是不是它没有爸爸妈妈呀,还是爸爸妈妈不要它了?”这时我灵机一动,问道:“小朋友们,你们有办法帮助这只小鸟吗?”生1:帮它找回爸爸、妈妈;生2:我们给它也造个家吧!于是我就要求学生为这只可怜的小鸟也造个家。说完,学生纷纷拿出彩笔画了起来,而且还有不少学生给新画的房子标上门牌号……学生在“同情、友爱、关心”等积极情感力量的驱动下不仅为小鸟造了漂亮的家,更生活化地面对数学知识与技能,自主探究的精神也得到了培养。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和进行人文素养培养的方法和途径远不止上述几种,在充满人文气息的数学课堂教学中,

需要我们针对不同学校、学生、教师特点灵活选择和运用相应的教育方式方法,并创造性地提出更切合实际的教育和培养的方

案。让小学数学课堂更加充满活力,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养成数学技能的同时,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水平。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南夏墅中心小学)

上一篇: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策... 下一篇:关于小学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