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1群及O139群霍乱弧菌病原学研究进展

时间:2022-04-02 11:44:23

O1群及O139群霍乱弧菌病原学研究进展

【关键词】霍乱弧菌;霍乱;病原学

【中图分类号】R37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651-01

霍乱弧菌是霍乱的病原体,根据其O抗原的不同,可分为200多个血清群,其中O1群是引起人类霍乱的主要血清群。自1992年印度、孟加拉国相继发生了由O139群霍乱弧菌引起的典型的霍乱样腹泻爆发流行后,世界卫生组织规定,霍乱的病原菌除了O1群外,新增O139群[1]。这两个血清群霍乱弧菌的生物学性状和致病机理大致相同。O139群霍乱弧菌同样能产生霍乱肠毒素,且临床症状严重者居多,是继O1群后能引起世界范围大流行的新型霍乱弧菌。近年来,O139在我国内地及东南沿海地区常有流行或散发,并且从一些外环境水体和水生动物体内亦可分离到该菌株,其危害不容忽视。

1 生态学特性

霍乱为人类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在流行期间,病人和带菌者通过粪便和呕吐物大量排菌,污染外环境和水体,是霍乱的传染源。另外,研究证明,水体中的贝壳类和桡足类生物在霍乱弧菌的贮存上起一定作用。常有从疫区饲养的甲鱼、虾、牛蛙及水体中检出该菌的报导。O1和O139群霍乱弧菌产生的肠毒素对贝壳生物的上皮细胞具有生物学活性,使得当环境中的钠的浓度低于该菌存活和繁殖所需的量时,通过所分泌的肠毒素,从宿主获得的足够量的钠。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可以粘附于桡足类动物,并且具有几丁质酶,使得其能在桡足类的动物身上定居和降解桡足类动物所具有的几丁质,从而有助于自身的存活、繁殖和越冬。

2 主要生物学性状

O1群霍乱弧菌是革兰氏阴性、稍弯曲或直的短杆菌,形态为弧形或逗点状,长度为1.5~2.0um,宽0.3~0.4um,单端有一根鞭毛,鞭毛很长,大约为菌体长度的4~5倍,运动极为活泼,在暗视野显微镜下,犹如夜空中的流星。无芽胞,无荚膜,生长温度为16~42℃,最适温度为37℃,繁殖的酸碱度为pH6.0~9.2。霍乱弧菌是繁殖最快的细菌之一,在碱性蛋白胨水中生长迅速,在37℃经2~6小时培养,液体表面即开始形成菌膜。通常利用这种培养特性进行细菌分离。在营养琼脂和碱性琼脂上呈无色、圆形、透明、光滑、湿润、扁平或稍凸起、边缘整齐的菌落。为了提高检出率并与其他常见肠道菌相区别,国内外已根据其的生长特性和对某些抗生素的敏感性,研制出庆大霉素琼脂、四号琼脂、TCBS琼脂等选择性培养基,这些培养基一般都含有胆盐、亚碲酸盐、十二烷基磺酸钠、庆大霉素、多粘菌素成分,这些物质既有抑制其他细菌、又有促进弧菌生长的作用。在四号琼脂平板上菌落较大,直径为2.0mm,青灰色、半透明、中心颜色较深;在TCBS平板上,菌落呈黄色,直径1~2mm,圆形稍扁平。O139群霍乱弧菌的形态和培养特性与O1群基本相同,但O139群霍乱弧菌的表面具有一层薄的多糖荚膜,多糖荚膜的抗原性与本身的O抗原相同,O139患者的粪便性状不同于O1群患者典型的米泔水样,而是以较深的水样便多见,经常规的6~8小时碱性胨水增菌培养,培养基表面菌膜形成不明显。生化特性方面:发酵糖类不产气是鉴别特征之一,靛基质、氧化酶、粘丝试验为阳性;霍乱红反应,除近年来发现有些埃尔托霍乱弧菌,特别是来自外环境水体的菌株呈阴性反应外,绝大多数为阳性;V―P试验,O1群中埃尔托及O139群多为阳性,而古典型除少数例外均为阴性;溶血性,O1群、O139群霍乱弧菌流行株到目前基本上多为非溶血株;弧菌抑制剂0/129敏感试验,O1群霍乱弧菌90%以上菌株对10ug/ml 0/129敏感,但O139群霍乱弧菌大部分具抗性。

3 抗原组成及特征

霍乱弧菌具有耐热的菌体(O)抗原、不耐热的鞭毛(H)抗原和菌体表面的膜蛋白等抗原。后两者抗原性大致相同。O139群霍乱弧菌不与O1群的O多价、小川、稻叶分型血清发生凝集,但用O139群霍乱弧菌加热处理的全菌制备的免疫血清除能凝集本菌外,还能使O22群、O155群霍乱弧菌及O1霍乱弧菌粗糙型发生交叉凝集,故用O139群霍乱弧菌的全菌体制备的诊断血清必须经过上述3种菌的充分吸收。O139群霍乱弧菌至今只有一个血清型。

4 致病因子及免疫性

霍乱是急性肠道传染病,具有发病急、传播快的特点,潜伏期可从几小时到5天,起病突然,重型病人多以剧烈腹泻开始,继以呕吐。严重吐泻可引起脱水及电解质丧失,使病人在发病后短期内死亡。轻型病人症状常不明显,多仅有轻度腹泻。近年来,在非洲和亚洲的许多国家中分离出变异菌株,这些变异菌株中隐藏有古典型和埃尔托型的某些表型和基因型。[2]

霍乱病原体的致病因素主要包括定居因子和肠毒素。其致病性表现为霍乱弧菌通过饮水或进食进入消化道后,在小肠定居、繁殖,并分泌致泻毒素。目前发现的致泻毒素主要为霍乱肠毒素(CT)、小带联结毒素(Zot)和辅助霍乱肠毒素(Acc),这些毒素使组织向肠腔分泌液量增多,以致超过肠道再吸收能力,出现剧烈腹泻和呕吐。

流行病学调查和在志愿者的研究表明,古典生物型霍乱弧菌任一血清型的初次感染,都能引起对随后用同型或异型菌攻击的完全保护。埃尔托型霍乱弧菌的临床感染也能产生90%的保护,这些免疫持续至少3年。对于霍乱的免疫预防,过去沿用的胃肠道外途径接种的全菌灭活菌苗,因保护力差,现已不用。2000年以来,国产灭活霍乱全菌体(wc--rbs)胶囊剂型疫苗,已运用于现场,对霍乱的保护期为3年,且其的免疫原性,粪抗CT等阳转率都较高。

参考文献:

[1] 霍乱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5984―1995)P 1.

[2] 沈定树.O1群霍乱弧菌新变异菌的研究进展[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2.22(1)189~193.

上一篇:周围神经的损伤与修复 下一篇:疑难生物检材法医 DNA检验的现状与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