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动学生主动性学习的几点尝试

时间:2022-04-01 07:57:24

调动学生主动性学习的几点尝试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做到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轻松、快乐自主的学习数学,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是所有教育者认真思考、不断探究的问题。因此,我尝试着转变教学观念,不居高临下独揽大权,尊重学生,放手学生,从学生学习兴趣出发,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在探究中解疑问获的新知;在不断的质疑中进行操作探索获得知识让学生快乐、自主地学习。

【关键词】合作交流;敢想;敢说;敢做;敢质疑;敢标新立异

传统的教学模式只强调老师的作用,课堂上老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老师安排什么学生做什么,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阻碍了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在目前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从而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中老师不是救世主,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作为学生自我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的教师就得不断学习、不断探索、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育、教学方法,不能居高临下独揽大权应该尊重学生、放手学生,把学习的权力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学习。

一、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

在《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的重要的学习方式。老师创设良好的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氛围,能让学生在心情舒畅的状态下学习,思路开阔、思维活跃哪怕对那些情绪低落时思路狭窄、思维迟钝的学生在宽松、和谐、民主的环境中学习也会敢想、敢说、敢做、敢质疑、敢标新立异。如教学“比的认识”时,我通过一面长3分米,宽2分米的小红旗要求学生提出问题,用以前学习的方法进行比较长与宽的关系,进过小组讨论使学生明确在比较数量的意义与方法上有两种关系:比差和比倍 这样通过全体的讨论参与,一方面复习了比较的方法完善了原来的认知结构,同时在热烈的讨论中进入了一个新的环节――新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为提高。因此,在交流中学生不仅理清了知识的结构而且提出里不同的方法,通过交流碰撞激活思维促进里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等良好品质的培养,在交流中学生思维积极、思路开阔、相互启发、相互激励、共同完善。

二、让学生在探究中解疑获知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不再是简单的知识接受者。因而实践教学中老师就要创设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审题质疑后,再引导学生自己解疑,学生会倍感亲切,乐于合作,勇于探索,从而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因此在学生质疑后,教师不应简单给个答案,而应把探究获得知识的权利还给学生,教学过程要围绕问题的解决展开,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中切磋学问。所以教师在上课中应该让学生用看一看、摸一摸、剪一剪、拼一拼或自己喜欢的方法先自主探索、后合作交流。在这种理念指导下我在上《圆柱的认识》这课中就是通过学生的演示、拼剪、交流、比较、转化、举例、联系、探究等活动,将课本中圆柱的面 ――圆柱的高――圆柱的侧面一一展开,这一编排学生原有的逻辑顺序打乱,教师“因势利导”顺着学生的思路来推进学习的思路来推进学习过程,同时接纳像“杯子经过修剪已成圆柱”这样始料未及的学生观点,让教学活动与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相适应,使学生获取能长久储存和随时提取的知识。从而使学生对于圆柱的面、圆柱的高、圆柱的侧面形成有层次的有条理化的认识,大大提高知识的检索、提高知识的运用效率。

三、让学生在拓展中再质疑

学生在解疑后往往有种胜利的满足感,学生在学习中只有永不知足,不安于现状,才能不断探索,在探索中不断进步。要使学生在学习上永不知足,达到知识和能力的飞跃,老师要引导学生在知识的延伸、拓展中再质疑。在学生明白道理之后,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接着质疑,等到同学们思维的闸门被打开了,再通过小组讨论得到更重要的知识。这样的问题更具有丰富的探索性,学生也更愿意去做、去探索。这样学生不但掌握新知而且还能使新知得以升华。

四、讲究课堂引导的艺术

我们在关注学生同时还要讲究自己的课堂引导艺术。一节好课既不是教师一讲到底,一练到底,也不是随意地无目的让学生讨论,而是要老师摆正自己的位置,把自身定位为学生的合作者、鼓励者、引导者。要摒弃将现成的知识结论灌输给学生的做法。要充分考虑学生主动发展的需要,设计有弹性化的、有一定思维度的课堂问题,让学生自主感悟、比较、体验。教师只是“向导”“路标”只起“引路”“架桥”的作用,为学生在自学、讨论、答疑中当顾问和参谋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最大拓展。如在《比较分数大小》这课时我就是精心设计四个层次的问题:1.比较分数大小时常遇到哪几种类型?2.比较分数大小各采用怎样的方法?3.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是怎样得来的?4.你在比较分数大小时有哪些更好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讨论活动中分类例举――概括方法――探究意义――灵活运用。这样的教学不仅使老师成为很好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而且让师生共同体验了学习进程中的苦与乐,更能激励学生去探索去创造。

总之在学习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凡是学生能自己学会的,就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去体验,绝不去教。尽量给学生多点空间、多点表现自我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悦,调动全体同学学习积极性,并能使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光彩,让学生轻松、快乐、自主的学习数学,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新课标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新课程与学生发展》,《小学数学教育》

上一篇:走课程理念之路行有效学习之法 下一篇:用解决问题理念指导应用性问题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