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篇

时间:2022-04-01 07:37:51

“秋季”篇

凄清临晚景,疏索望寒阶。湿庭凝坠露,抟风卷落槐。日气斜还冷,云峰晚更霾。可怜数行雁,点点远空排。

(北朝・庚信《晚秋》)

[赏析]全诗所写之景都富有典型的晚秋特征,随着诗人的视线由内向外拓展,让人感到秋意的浓重凄寒。诗人将他晚年悲凉的心绪织入秋天萧疏的景色中,营造了凄清落寞的境界。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节选自唐・王绩《野望》)

[赏析]这四句诗写的是薄暮中的山野秋景,几分彷徨和苦闷渗透在闲逸的情调中。层层树林染上了萧瑟的秋黄色,起伏的山峦披上了余晖。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节选自唐・赵嘏《长安秋望》)

[赏析]选句通过诗人眺望中的见闻,描写了深秋拂晓的长安景色。首联总览长安全景,着“凄清”二字,主客观相融。颔联写仰观。“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雁横塞”取动势,“人倚楼”取静态。景物描写见闻动静的安排,颇见匠心。颈联写俯察。以“静”赋菊,以“愁”状莲,都是移情于物,拟物作人,不仅形象传神,而且含有浓郁的主观色彩。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唐・王昌龄《送魏二》)

[赏析]选诗采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诗的前半部分为实景,饯别之日,秋风秋雨,凉意逼人。后半部分则为虚拟,借助想象,扩大了意境。想象友人泊于潇湘之时,孤月高照,环境凄清,梦中听猿,亦真亦幻,是猿啼让自己难以入梦,还是梦中尽是满耳清猿的悲啼?梦中之悲景自然让人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欲睡难眠之中愈显孤怨之深。

西风酒旗市,细雨天。

(节选自宋・欧阳修《秋怀》)

[赏析]这联诗不用一个动词,不着半点雕饰,以纯白描的手法,不仅写出了典型的季节风物,也写出了诗人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节选自宋・范仲淹《苏幕遮》)

[赏析]作者把秋天傍晚几个特有的景物巧妙地组合起来,营造出萧瑟苍凉的意境,凸现了羁旅愁绪。

雨暗苍江晚未晴,井梧翻叶动秋声。楼头夜半风吹断,月在浮云浅处明。

(宋・道潜《江上秋夜》)

[赏析]本诗写景细致真切,四句四景,分别选择最适宜的角度表现了阴雨、风起、风停及将晴时分的景色。通过描写自然景物的变化,烘托出江上秋夜由萧骚渐入静谧的气氛,构成了清冷寒寂的意境。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元・张可久《[双调]清江引・秋怀》)

[赏析]选诗采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首句以“西风送信”之景起笔,道出自己的乡思情,是实写。然而这种乡思情有多深有多浓,作者没有直接外露,而是在梦境中用北雁、红叶、黄花、芭蕉、雨声等意象点染出一幅萧瑟的秋景图,来衬托自己浓浓的乡思情,这是虚写。

其时已是晚秋天气。被秋风吹干的老槐树叶子,打了卷了,从枝条上轻轻脱落下来,洒满了地,踩上去“沙沙”地响。湛蓝色、分外深远的天空,飘着雪白耀眼,像鼓风的帆似的云团,和这黄紫斑驳的秋树,配成绚烂辉煌的秋天的图画。

(节选自冯骥才《啊!》)

[赏析]作者善于通过色彩的渲染来表达对晚秋景色的喜爱之情。天空的湛蓝、云团的雪白、秋树的黄紫斑驳,三种颜色对比,鲜明而又协调,描绘出了一幅绚烂辉煌的秋景图。

秋天来了,山野闪动着风吹过的暗影。叶片开始有秩序地脱离枝条,原先紧挨在一起的两片树叶,一片先下来了,另一片落下来的时候,再也见不到它旧日的邻居。交接的日子来临,一些矮小的灌木丛里,浆果外表抹上了一层紫黑,一只翠绿的螳螂举着带锯的刀,轻轻划了一下,浆水霎时奔涌而出,紫透了枝下的土皮。

稻子已经进仓,秋风下瑟瑟摇曳的是从农夫指缝里漏下的一枝金黄。农夫已经走远,不会回头,注定这一穗金黄要坚持到秋日的最后,被人遗漏,忘却,不能和亿万弟兄一道进入温暖的谷仓,此时它的美超过一切。在我看来,它缘于遗忘而独立存在,虚构出岑寂田野的动人一幕。浆果、稻穗这样兀立风寒中的灯盏,秋日的过去就是它们生命的过去。许多美艳走到这里,自然变得素洁起来,像戏台上的名角戏装卸下,铅华洗去,走在街市上,纯乎一个普通的中年妇女。

(节选自朱以撒《秋日的灯盏》)

[赏析]选段描写了山野的秋景,体现了秋日素洁、岑寂的特点。作者除了对景物进行具体细致的描写外,还在写景中融入了哲理性的思考。如将浆果、稻穗等这些秋天的果实比喻成秋日的灯盏,揭示出到了秋日一切美艳都变得素洁,归于自然的规律。

一路攀来,秋风暖洋洋的,都有些出汗了,脚下也就有些发软,一个趔趄倒踢出一簇野花来,紫色的、碎碎的雏菊瓣,黄蕊浅笑于花间。噢!团团的绿草间竟镶嵌着许多的紫色无名花,虽称不上艳丽,却煞是让人心动。瞧!一支略深紫,略含羞带露的小花匍匐于城墙阴影下的草丛间,虽未有阳光照耀,却顽强、美丽地绽放着;抬眼望去,斑驳的烽火台上黄色的狗尾巴草间,那对紫花迎着秋风,公主般傲立,随风摇曳着。阳光下散发着灼人的紫焰;草畔间还倔强地列着许多虬髯的黄草秆卫兵,似在护卫着这些生灵。只有塞外,其实也只有在塞外,在野草间、瓦砾中、城墙上才会感动于这勃勃的生机。

(节选自刘钟《秋语塞外》)

[赏析]选段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塞外的秋景。作者选取野花、野草作为描写对象,采用拟人、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它们各自的特点。野花,无论是紫色的、碎碎的雏菊,还是无名紫花,无论是匍匐于城墙阴影下草丛间的,还是长于斑驳的烽火台上狗尾巴草间的,都是顽强而美丽的。虬髯的黄草秆,如卫兵护卫着生灵,执著而倔强。在作者眼中,塞外秋景全无萧条冷清之感,反而是极富生机的。

北京的秋原是最令人向往的季节,自立秋那日,便陡然揭去一层潮气,若留心,那墙基、床下的阴湿与霉斑都悄悄消歇隐匿,变为一片干爽飒利。皮肤的感觉更为奇妙,只要秋风暗起,便顿时觉得脱下一件湿衣,换上一件绸衫,清凉敷之于身,快意沁之于体。而天空收敛了氤氲雾霭,立刻飞升得高远。于是,阳光格外绚丽灿烂,一片片绿叶,一朵朵红花,都像浸了牛乳,镀了一层电光。那绿,那红,都灼灼闪射着一层空落和寂寞。这时,系在杨叶上的风,哗哗不息,仿佛夏天的潮退了。尽管一切如初,但都感受到一种凌厉和惺悚。从此,那秋的味、秋的色,便一日浓似一日,空灵、饱满而悠长,让你充分领略,漱洗。虽然北京的行人依旧熙熙攘攘,但鸽哨会隐隐萦回,灰色的鸟儿也会翩翩盘亘。这声色、姿容,会在古老的灰房子上留下一些肃穆,也会在塔楼间留下一片空旷,而人的眸子也从鸽哨的起落、鸟翼的回旋里,平添了无端的忧愁,无名的感怀,自己的思绪也会盘绕,飞翔,一直融入青丽的天空,而后,真切地触摸着自己的存在。不久,第一片黄叶飘落了,消闲、轻盈,过滤着你的视线,许久,才带着回响坠地。那苍绿的山冈上,不知不觉就红了一枝,一树。这极有表现力的色彩,涨了秋潮,人们一批批向香山涌去,像赶会一般。

(节选自郭建英《秋潮》)

[赏析]作者追忆昔日北京的秋日盛景时,善于调动多种感官去捕捉浓重的秋声秋色。一是融入了大量的视觉感受,如描绘绿叶红花的色泽、光亮,古老京城的肃穆空旷,“红了一枝,一树”的山冈,潮水般涌向香山观秋赏叶的人流等;二是适度地辅以听觉的填充,如以聆听去品味鸽哨的萦回起落、鸟雀的啁啾鸣唱、树叶的哗哗回响等;三是调动了触觉感受去描绘空气的清凉爽快。几种感觉既交叉融合,又和谐统一,将膨胀了的秋潮写得有声有色,形神兼备。

(作者系湖北省安陆二中教师)

上一篇:李国文中篇小说《涅(十一)》节选批读 下一篇:回归纯粹的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