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在政治教学中实现师生角色换位

时间:2022-04-01 02:05:29

浅议如何在政治教学中实现师生角色换位

摘要: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政治课的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要改变师生错误的思想认识,改变传统的"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变"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把班级集体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及个别辅导有机结合。通过合作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技能,让他们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思考。同时,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还需要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政治教学;角色换位;改变认识;小组合作;差生转化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031-01

尽管政治科教材内容不断变化,但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创新能力,依然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如何在政治课堂上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探索创新的精神,如何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如何在教学中实现师生角色的换位?

政治课教学在中学教学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学德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但是政治课的重要性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停留在理论观念之上的一纸空文,学校领导、教师乃至学生对之都有一种淡薄的观念,不少老师和学生认为:"开卷考试平时并不需要读背学,考试时只需努努力加快速度翻翻书而已。"因而学生上课不愿学,课后不愿翻书去巩固,进而导致政治学习毫无兴趣,成绩可想而知,是"K败"。殊不知,选拔性考试强调能力的培养和知识、觉悟的统一,注重运用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提高自身觉悟。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让政治课传出笑声,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应该让他们改掉以前的错误认识,走出误区,对政治课的重要性有一个崭新的认识。

课堂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培养学生的主战场。在中考指挥棒的指挥下,教师作为课堂的操纵者和决策人,就要改变以往教学中的"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传统的教学观点,认为"讲"才是万能的,因而"满堂灌"、"填鸭式"成了合理的教学方法,所以教师上课就大讲而特讲,坚持一讲到底。而在实施课改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应该真正走到学生中去,成为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奴隶,通过解放他们的手、脑、眼、目、耳,汲取知识的精华,主动成为学习的参与者和实施者,发挥自己的主体地位。

学生在学习政治知识的通常态度是:上课时把书取出来,下课书就进了保险柜,根本就懒得去动动它。因此能否抓好课堂教学,是政治课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由于受应试教育以及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干扰,政治教学通常采用的是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方式,它虽然能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但是却带来更多的负面影响。在班大人多的班级设置下,要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自学自悟,以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为此,笔者主要把班级集体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及个别辅导有机结合,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笔者就从实际出发,根据需要把全班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学习的基本单位。在组建学习小组时,学期初采用了传统的异质分组,即小组内各成员间形成了学习成绩的差异,以"4+1"合作学习为形式,"4"指4位学生(其中优秀生1名,中等生2人,后进生一人),"1"指老师,其结果是有的学生由于思维敏捷、语言流利,因此更乐于表达;而有的学生反应较慢,表达跟不上节奏,羞于开口,久而久之,只听不言,成为观众,这样就没有达到合作学习,生生互动、互帮互学的目的。为此,笔者改变分组方法实行最优组合,根据"因生而宜、力所能及"的原则,对小组内部进行合理分工,使每一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任务。每个小组设立了组织者(小组长)、纪律监督者、总结者、汇报者等角色。同时,定期对组内的分工进行轮换,有时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由选择推荐。组内分工落实后,又引导学生懂得"分工不等于分家",学生之间应该营造一种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让组内每个成员都能自由发展。

在小组合作中,学习不是一种个人行为,而是一种集体行为,仅有良好的合作愿望,缺乏必要的合作技巧,合作行为仍无法产生,这就需要学生有足够的团队意识,并掌握一定的合作技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从以下几点尝试:

1.让学生学会表达

在合作讨论之前要让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问题,等每个成员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小组讨论交流时,采用小组长指定轮流发言式,小组成员围绕一个中心问题轮流发言(可先指定后进生发言),力求每个成员都参与交流,提高弱势群体的参与意识。开展小组活动后常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班性的汇报交流,但小组代表一站起来发言就是"我认为……""我觉得这个问题应当这样理解……""依我之见……"往往不是代表本组意见,而是代表个人意见,通过教学实际锻炼,学生的表达慢慢变成"经过本组成员讨论觉得这个问题应当这样理解……""我组成员认为……"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明白如何表达本组的观点,更要让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更需要注重团队合作精神。

2.让学生学会倾听

学生在讨论时相互尊重,学会倾听,这是人际交往必备的素质。学会倾听是对对方的尊重,可以增加信息和知识、及时获得反馈等。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不会倾听他人的评价,唯我独尊,是现在孩子的通病。在讨论中,学生往往是你一言我一语,争论不休、吵吵嚷嚷,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不仅影响讨论效果,还无法使讨论深入。因而在小组合作时,尽力让各成员认真而仔细地听清教师的提问,听懂小组长的分工要求,听明白其他同学发言的重点,不随意打断或插嘴,既要听得了表扬之词,又要听得进批评之言,克服浮躁之气、轻慢之举,避免无意义的争辩。这样一来,不仅让学生交流了思想,而且课堂教学也活而有序。

3.让学生学会思考

俗话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刚刚进入初中阶段学习的学生,习惯于吃"大锅饭",而根本就不会独立思考。"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给学生讲一个一个的结论,不如给学生指导思路和思考方法。笔者在教学中,根据这几年积累的经验常常教给学生一些答题技巧和方法。例如在做单项选择题(特点是答案具有唯一性,应该选择最准确的那一项)和材料分析时,首先要找到题目中的限定条件,了解题目考查哪一方面的内容,再找到它的关键词,明确考查哪一个知识点。例:某同学经常自言自语:"我个子不高,长相一般,也没有什么特长,我什么都不如人……"这是一道材料简析题,主要考查学生青春期的变化特点,根据指向其答题方向是针对青春期生理变化和心理变化进行入手的。通过答题引导,从扶到放,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思考。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师生角色的互换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到位的事情,还有待于广大教者在实践中进一步去探索、尝试、总结。相信通过教师的努力,一定会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实现师生角色的重新定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上一篇:窥探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渗透 下一篇:浅谈民族地区学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