窥探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渗透

时间:2022-08-31 02:43:46

窥探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渗透

摘要:当前社会上信息技术以飞快的速度发展着,并在多个领域得到了非常广泛的运用,教育教学领域也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开展各门课程教学。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教学过程中提高了对品德与社会课程的重视度,但是实际教学中依然存在多个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而信息技术的渗透能够将各种问题妥善解决,促进教学质量及水平的提升,保证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序开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034-02

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要求当前小学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应将各种先进的资源融入其中,加大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运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是为了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与道德素养,进而引导小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社会道德观。从目前的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效果来看,由于课程涉及内容广,教学对象特殊,教学时间短等诸多因素,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差。因此,在充分贯彻新课改的要求下,小学品德教师应将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将信息技术全面渗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为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的顺利进行提供积极帮助。

1.当前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

教学过程中教师起到了良好的表率作用,在学生眼里教师的形象是高尚的,对教师抱有一颗崇拜的心,尤其是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着很深的影响。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使得小学课堂教学模式有了本质性的变化,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也是如此。但是,从课堂实践的效果来看,课堂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学手段单一、教学质量相对滞后的情况依然存在,它不仅阻碍着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内容的全面开展,也制约着全面贯彻执行素质教育改革的发展方针,更重要的是影响着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的效果,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教师思想观念没有与时俱进,阻碍了教学水平的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及思想观念是否良好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水平与质量,而小学校园所具备的品德与社会教师对视从其他学科转职过来的,有的直接由语文教师代课,由于他们对品德与社会知识的认识不够,又习惯于自身专业课堂的教学模式,只是简单的课本知识点的串讲,所谓的教学改革少之又少,学生还是处于被动地位。

1.2 课堂教学模式单一枯燥,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虽然新课程改革得到了深入的实施和发展,但是依然有部分教师没有适应,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自己为教学的中心,一般在课堂上强调"教与学"的"一致性",重点放在课堂纪律上,课堂上的学生反馈信息不多,师生之间的互动性无从谈起。

1.3 学生认知与理解能力薄弱,阻碍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小学阶段的学生各个方面成长还不够成熟,尤其是在认知力与理解力上有所欠缺,而教又没有给予指导导致学生自身能力得不到提升,再加上教学手段单一,造成小学生的认知障碍,理解能力差,思想品德的提高更是无话可说。

2.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渗透

2.1 将信息技术运用到课堂情境创设中,对教师教学方法创新。传统的教学方法只会让学生感到无趣和厌烦,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新奇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在心理和生理上有一定的独特性,传统应试教育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信息技术中丰富的网络资源可以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资源,扩展课堂教学的宽度和深度。声音、动画、图像和音乐等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为小学品德教育创建出五彩斑斓的教学情境,学生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多媒体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为教师创造一个杀手锏,使得教师可以调动学生投入到教学情境中,创造出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比如在讲述"保护环境"的时候,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局限在板书讲解环境污染的几个特点,再通过教师宣讲几个环境污染治理的实例就结束了一堂课,教学内容非常空洞。在采用信息技术后,可以通过视频播放一个动画,向学生展现一条清澈透底的河,在周围工厂向河水排放污水后,河水变得越来越浑浊,而河中的鱼儿也因为污染或者缺氧纷纷死去。在播放完以后,通过提示学生造成环境污染的几个元素,和环境污染对于人群的危害,就可以很好地掌握课堂教学的知识点,也深刻理解了环境污染给社会和每个人带来的危害。

2.2 师生互动过程中融入信息技术,以此带动学生积极性。实际上,整个教学过程就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建议和想法,及时对课堂教学进行反馈。教师根据学习进度进行教学,从而达到所有学生都能吸收掌握、融会贯通的目的。信息技术就真正做到了将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的学习进度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互动反馈给教师,而这就极大地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满足了他们小小的虚荣心,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精神,进而达到理解掌握的目的。

2.3 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发掘学生内在潜力,促进学生道德素养和认知能力的增强。素质教育背景下要求既要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导,还应注重学生道德情感和素养的培养。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能够锻炼学生的认知能力,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情感,教学中将教材内容潜移默化的灌输和传授给学生是每一个小学品德教师都应该认真思考和努力执行的。利用信息技术来辅助小学品德课程教学,就可以使课本里的形象立体化,道德情感得到感染,不仅使得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现实社会中的真善美,也能分辨出假恶丑,增强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社会道德观。

3.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当前课堂教学可以采用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更加多样化。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借助先进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使教材内容变得丰富有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促进教师与学生良好的沟通,而且非常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教师应将信息技术的作用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中充分发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从而促进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李虹 . 巧用信息技术点亮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 [J].文理导航 ,2014(4).

[2] 张伟良.信息技术让《品德与社会》课堂富有亮色 [J].生活教育 ,2014(20).

上一篇: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下一篇:浅议如何在政治教学中实现师生角色换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