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个孩子 同一个梦想

时间:2022-04-01 11:21:20

50个孩子 同一个梦想

雪白的衬衫、齐耳的短发、一身黑色的职业制服,眼前的这个农村女孩比同龄人显得更加成熟和理性。

她是许凤婷,一个来自吉林省梅河口市吉乐乡贫困家庭的孩子。徐凤婷的父辈几代人都是农民,过着种地为生的日子。为了供两个姐姐上学,弟弟17岁就外出打工,用稚嫩的肩膀扛起家庭的经济重担。2012年许凤婷以488分的成绩考取了长春中医药大学,然而,她却望着通知书上高昂的学费深深地皱起了眉头。

如火的九月,当同龄的孩子走进象牙塔的时候,这个坚强而独立的女孩却丢掉录取通知书,来到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成为吉林省农信社的一名委托培养生。

梦想·力量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只小船,梦想是小船的风帆,风力是前行的能量。

“我一直都想拥有一种使双脚坚强地站立在大地上的力量,我想那该是一种谋生的技能。幸运的是,我通过吉林省联社的招考来到了这儿。在这里,我掌握了专业技能,拓宽了视野。真的很感谢省联社给我一个机会,让一个来自农村的女孩圆了上学梦、工作梦!”徐凤婷说到这里有些激动,眼神里满是感激。

2012年7月,吉林农信面向全省17家联社43个偏远乡镇开展了“送农民子女上学,圆就业梦想”的员工招聘活动,共招收50名高考分数不低于300分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力争通过“圆梦”工作,为贫困地区的孩子插上梦想的翅膀,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偏远乡镇信用社员工本地化的问题。

为确保“圆梦”工作高质高效开展,吉林省联社与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联合办学,学员培训一年结业后返回家庭所在地乡镇信用社工作。省联社分管领导亲自抓此事,指定专人负责农信班学员日常管理和指导服务,不间断地与校方沟通联络,掌握学员学习生活等情况,为孩子们实现“就业梦”、“致富梦”奠定坚实的力量。

如果·未来

生命的充满了太多的变数,“如果”是生命的遐想,未来是航行的方向。

“如果没有它,我可能会在修车厂,粘着满身的油污、闻着汽油味修车吧,我会对自己的未来很迷茫,不知道该如何去创造未来……”

“我应该会在一所大专院校学习,毕业后到处找工作,可能待业,或者进修,但我不知道未来会怎样,我只知道那是颠簸、是辛苦、是曲折。”

对于农信班的徐征刚和朱雨楠来说,这个假想里弥漫着更多的迷茫。吉林省联社对他们的培养倾注了相当大的精力,用实实在在的技能知识,为他们的未来消除迷茫,指引航向。

农信班除了设置基础会计、货币银行学等八门课程,还安排省联社专业部门人员授课,组织点钞、珠算等竞赛,开展社会实践和假期实习。孩子们深入农村田间、金融机构调查,通过“一带一、一帮一”的形式在乡镇信用社实习,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掌握专业技能,增强实践能力。

翻开孩子们的随笔,记者感受着他们心灵深处的声音。“腿受伤这段时间一直是同学们背我上课,虽然伤口还是隐隐作痛,但我一定会为未来而努力”,“失恋让我特别痛苦,张老师的开导让我成长了许多。没有了你,我还有我的梦想”,“忘不了我们一起在课间点钞、一起堆雪人、一起走在农乡调研,忘不了省联社和学院老师们像父母一样的关爱”,这一串串令人感动的字符如跳跃的波浪拍打着每个人的心田。

紧张充实、丰富多样、重视实践、关注心理的培养方式,为孩子们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使他们梦想的羽翼逐渐丰满,做一名农信人成了50个孩子共同的愿望。

发展·思索

思想是导游者,思索是产生思想的推力,没有思索一切都会停止发展。

吉林省联社为50个孩子的职业发展考虑得非常长远。针对一部分优秀学员的后续发展和教育问题,省联社计划在他们工作两年后,选送工作表现突出、有培养前途的人员到省内高等院校进行学历再教育和深度培养,为孩子们未来的发展铺路。

吉林省联社理事长唐忠民表达出了更深的思索:“这是一种深度扶贫,以‘授之以渔’的方式让农民的孩子快乐工作、幸福生活;这是一种人才设计,以内部培养的方式解决农村地区信用社的人才流失问题;这更是一种深度服务,让农民的孩子带着最朴质的感情为农民服务,这种服务将更加深入农民心田。”

虽然,农信班只是一次实验,但是目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吉林农信的很多分社和部门都对50个孩子表示出极大的录用兴趣,省联社也在进一步筹划2013年的招考计划。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省联社将随着培养方式和内容的不断发展和深化,梦想建立属于吉林农信自己的人才培养中心或金融商学院,为吉林农村金融的发展储备专业人才资源。

50个孩子朝气蓬勃,怀揣着同一个农信梦。他们正如刚刚张开翅膀的鸟儿一样,憧憬着蓝天的自由与梦想,向着未来努力前进,他们的梦想也正像夏花一般,在青春的季节里绚烂绽放。

上一篇:发挥好监管引领和导向作用 下一篇:平稳渡难关 稳健履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