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关于内地、港、台三地英文电影译名异同的研究

时间:2022-04-01 08:53:22

一项关于内地、港、台三地英文电影译名异同的研究

[摘 要] 电影片名是探视电影内容的直接窗口,对观众直接起着导航作用,因此电影片名的翻译在影视翻译中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在我国内地、香港和台湾三地,在英文影片名翻译这方面既有相同之处,也存在着差异。本文通过对三地译者的翻译方法(包括直译、意译、直意相融等)以及译名表述形式的比较,来分析三地在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价值取向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及其对英文电影片名翻译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 英文电影译名;翻译方法;表述形式;文化背景;价值取向

随着世界范围多元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集娱乐与艺术于一体的电影成为各国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电影片名所传递的影片信息、蕴涵的民族文化内涵,均能影响观众对电影的兴趣。包惠南曾指出,影视片名的翻译“既要符合语言规范,又要富有艺术魅力;既要忠实于原片名的内容,又要体现原片名的语言特色,力求达到艺术的再创造”,要讲求“大众化、通俗化、口语化和艺术性”,“要能起到很好的导视和促销作用”。(2001:92)由此可见,电影片名的翻译是整部电影翻译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翻译界也对“电影片名翻译”这个主题给予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但是翻译界仍然缺乏相对统一的翻译标准。对于同一部外国电影,“在内地、香港和台湾三地,各自有不同版本的翻译,形成了一种三足鼎立的格局,这种差异在电影译名上表现得尤为直观,三地对于同一部外国电影名称的翻译常常是不尽相同的”。(林蓓蓓,2010:196)本文将致力于研究内地、香港和台湾三地英文电影译名的异同,通过对比三地译者所采用的翻译方法和表述形式来分析三地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价值取向等存在的差异及其对电影片名翻译产生的影响。

一、内地、港、台三地英文电影译名的对比

(一) 翻译方法

内地电影译名主要采用直译的方法,力求保持原片名的内容和形式,体现电影的“原风原貌”。(黄曦,2008:107)直译式的片名中不乏佳译,例如:由经典名著翻拍成的电影Pride and Prejudice,直译为《傲慢与偏见》,一则与原著小说同名,早已被大众熟知和认可,二则译名与电影内容相符,电影讲述了起初伊丽莎白对达西不可一世的傲慢存有偏见,后来,随着了解的加深,逐步消除对他的偏见,并接受了他的感情。然而,Rain Man 则被直译为《雨人》,完全没有传递出影片中的兄弟情深,也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香港译者采用的方法灵活多样,较之内地,直译较少,而意译和另译比较盛行。意译强调“得意忘形”,即“以改变片名形式为代价,最大限度地保存原片名之内容,译者可运用增/减词、转类、扩展等方法进行翻译,从而起到深入传达原片内容又增强片名感染力的作用”。(贺莺,2001:60)如电影Flipped,若直译为《冒失》,会让人产生误解,而香港译者将其意译为《怦然心动》,则渲染出了故事的整个氛围,也将情节完美体现——真的是一对小孩对彼此怦然心动。所谓另译,就是抛开原片名的形式和内容,以原片内容为基础,另起炉灶,另立其译名。这方面也有不少佳译,如上述影片Rain Man,香港译名为《手足情深》,直接点出故事主题,使观众仅看片名就已为之感动。然而,像The Shawshank Redemption,在香港另译为《月黑高飞》,这样的译名虽然有了意境,却远离了影片的主旨,易误导观众。

台湾在翻译电影片名方面采用的手法,并非跟香港一样单纯以意译、另译为主。除了程式化的翻译之外,台湾跟内地一样较为推崇直译,遇到抽象片名也会选用直译意译相结合的方法。(黄泽萍,2007)如吸血鬼题材爱情电影Twilight,内地直译为《暮色》,香港另译为《吸血新世纪》,而在台湾将其译为《暮光之城——无惧的爱》,三者相较,显然台湾这个直意相融的版本引发观众无限遐想,体现出浪漫的感觉,更能激发观众观影的热情。

此外,内地、香港、台湾三地在翻译Avatar, Harry Potter, Sherlock Holmes等以人名为片名的英文电影时,译者都尽量保持一致而采取音译法,译为《阿凡达》《哈利·波特》《福尔摩斯》等。

(二)表述形式

内地英文电影译名的语言表述较为平实、直白。 鉴于内地方言众多,译者采用的也都是汉语普通话中的规范词语,以便各地观众都能理解。而香港地区的电影译名中常常出现方言粤语,一些译名只有当地的观众才能领会。例如:奥斯卡提名影片Up in the Air,内地直译为《在云端》,香港翻译成《寡佬飞行日记》,“寡佬”在粤语中即“孤独的老人”意思。再如奥斯卡获奖影片As Good as It Gets,内地译成《渐入佳境》或《尽善尽美》,台湾译者则借用邓丽君的一首老歌译为《爱你在心口难开》,而港版译名则为《猫屎先生》。“猫屎”在粤语中指那些性情古怪、脾气暴躁的人,正好与片中男主人公的性格相吻合,但是不懂粤语的观众却百思不得其解。(宁东兴,2007:91)

通过对近百部英文电影三地译名的对比和总结,笔者发现译名的表述形式上还有个特点:套用系列译名模式。内地的译名很少频繁使用某种固定模式,但是“XX总动员”系列却是被大家熟知的:Finding Nemo被译为《海底总动员》,Toy Story被译为《玩具总动员》,WALL·E则被译为《机器人总动员》,等等。而港台的译名模式也是广为流传,例如在台湾的“捍卫XX”系列:Speed译为《 捍卫战警》,Top Gun译为《捍卫战士》,Johnny Mnemonic译为《捍卫机密》,等等;在香港的“XX战警”系列:Men in Black译为《MIB星际战警》,Kiss of the Dragon译为《猛龙战警》, X-Men译为《X战警》,等等。

二、内地、港、台三地英文电影译名异同原因分析

(一)社会历史文化因素

翻译电影片名是人类文化交际行为之一,人类交际受情境的制约,而情境又根植于文化习惯,因此,电影片名的翻译与各地的文化背景密切相关,受其制约。(郭建中,2000)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化史,底蕴深厚,中国文化在电影片名的翻译中也显现出了它的瑰丽及绝妙的神韵和美感。(赵化勇,2000)内地翻译家甚至将中国的历史故事巧妙地应用到了电影片名的翻译中,以更符合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审美需求。最典型的就属经典爱情片Waterloo Bridge,在翻译时抛弃直译的《滑铁卢桥》而译为《魂断蓝桥》,“蓝桥”这一意象正是取自我国的一部在民间广泛流传的传统戏曲《蓝桥会》,使得观众一看译名就能大致了解该片是发生在桥边的爱情悲剧。但由于内地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译者往往抱着保守、审慎的态度,翻译电影片名时也尽可能忠于原文,故而大多采用直译的方法,例如:Black Swan译为《黑天鹅》,Battle: Los Angeles译为《洛杉矶之战》。

香港曾受英国殖民统治一百多年,其文化具有中西合璧、融会贯通的特点。香港人对英文语言文化的把握和理解,远比内地人来得准确和丰富,而且在香港思想、言论较为自由,这使得译者在翻译电影片名时的思维更为活跃,更好地将东西方文化的特色融合其中。故香港电影片名翻译更多采用的是意译和另译法,例如:前文中有提到的Top Gun译为《壮志凌云》,Speed译为《生死时速》,还有Love and Other Impossible Pursuits译为《爱与痛的追寻》,Rabbit Hole译为《心灵触动》等均为不俗之作。

台湾地区虽然体制跟香港相似,但因较少受到西方思想冲击,中国的传统思想仍然根深蒂固。(黄泽萍,2007)台湾还曾被日本殖民统治达50年,日本文化也对台湾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故台湾文化很具多样性,导致台湾翻译电影片名也更加灵活。现今由于台湾社会文化的快速发展,电影译名也趋于更直白、更口语化,还会借用一些流行的歌曲或节目的名字或内容。例如前文中提到的爱情片As Good as It Gets,台湾译者借用邓丽君的一首老歌译为《爱你在心口难开》。还有喜剧片Dr.Jekyll and Ms.Hyde译为《我变、我变、我变变变》,这让人很自然地联想到吴宗宪主持的一档红遍华人世界的综艺节目《我猜、我猜、我猜猜猜》。

(二)价值取向因素

总的看来,内地依然把电影当作影响国民价值取向的一种教育手段,译者翻译影片名时通常严谨而审慎,故翻译方法多取直译。(刘莉,2008)

在香港,电影业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香港观众看电影的目的往往就是为了休闲娱乐,满足他们视觉和听觉上的刺激,而不是接受教育或提高品味。香港对于电影的译名更多关注的是其产生的商业宣传价值,因此香港译者通常不会用直译的方法,而是采取意译或另译,这样更能发挥创新性,翻译出夺人眼球的影片名。为了迎合观众的心理,受到商业利益的驱使,香港译者喜欢大量使用刺激和煽情的文字。例如:“大”字滥用,“血”字飞溅,“魔鬼”出没,“情”意外露。(包惠南,2001:96)而这些商业气息过于浓重的译名,其实也会让观众感觉俗气。

台湾地区与香港地区有着相似之处,同是属于消费文化,同是更多关注影片译名所能带来的商业价值,因此台湾电影译名采取意译(包括直意相结合)较多。但是近几年,台湾在翻译电影各方面所表现的“自由”程度和“豪放不羁”的态度简直可以说是“恣意妄为”,只一味迎合“市场需求”,导致有时翻译的片名根本与电影原名和内容没有太多联系。(李飒,2009:194)

三、结 语

综上所述,中国内地、香港和台湾三地英文电影译名的异同体现在译者进行电影片名翻译时采取的翻译方法和表述形式,而这与三地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和价值取向密不可分。一个好的译名犹如给影片这条“龙”点“睛”,它赋予影片以活力与神韵,(龙千红,2003:24)但是翻译并没有绝对的标准,三地的译名只能说是各具特色。虽然内地、香港和台湾在英文电影译名上的这种“一片三名”的现象难免让有些观众产生混乱,误以为它们是不同的电影,但整体而言,还是比较符合当地译语观众的需求。随着三地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密切,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也在比较中加强了交流和学习,必能促使三地的译者创造出更多既能传达影片内涵又能吸引观众的精彩译名。

[参考文献]

[1] 包慧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2] 郭建中.文化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3] 贺莺.电影片名的翻译理论和方法[J].外语教学,2001(01).

[4] 黄曦.内地与香港对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比较[J].电影文学,2008(05).

[5] 黄泽萍.内地与港台三地影视翻译比较——以电影译名为例[J].考试周刊,2007 (11).

[6] 李飒.英文电影片名的地域翻译差异[J].大众科技,2009(01).

[7] 林蓓蓓.浅谈内地、香港、台湾三地电影名称的翻译[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03).

[8] 龙千红.英语电影片名佳译赏析——兼谈电影翻译对译者的要求[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03).

[9] 宁东兴.同名英文电影片名汉语译名比较研究[J].电影文学,2007(21).

[10] 赵化勇.译制片探讨与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 李莉华(1975— ),女,河南洛阳人,文学硕士,东华大学外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语篇分析、 英语教学及翻译实践研究。

上一篇:《唐山大地震》:中华民族精神的所在 下一篇:基于MSP430的长距离巡更系统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