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别人欠你

时间:2022-04-01 05:21:16

我有一个苦恼,就是总能听见别人说我的坏话。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别人说我好的时候,我常常听不到,一说坏话,我就正好听见。我特别不能容忍这种行为。我如果指责别人,一定当面说。我觉得背后说人坏话是十分可耻的。我是该当面斥责他们还是选择隐忍?

――湖南一位教师

我小的时候曾经有一段时间爱耍小聪明,以为别人没有看到的事情就等于没发生过。基于这种思路,我会乘同桌不在的时候,借用他的笔、尺、橡皮等文具,用完了再迅速放回去。我已经记不清我究竟得逞了几次,但是我清楚地记得最后一次的情景:同桌被老师叫去办公室,我又去拿他的圆规。结果,刚刚打开文具盒拿出圆规的一瞬间,同桌回来了,可以想象我当时的尴尬。我忘了我是怎么解释的,只是那次之后,我再也没用过他的东西。

同桌是个宽宏大量的人,他倒没说什么。我却一直不能释怀,我想他一定在心里看低了我。其实他的文具我都有,我只是懒得从自己的书包里拿出来罢了,用别人的东西总有一种得了便宜的感觉。我觉得只是用一下,不会被发现。没有被发现就等于没用过。可是,最坏的结果就发生了。

若干年后,我看到一个定律,说一根蜡烛如果倾倒,点着地毯的概率并不大,但是,火灾往往就是这样发生的。换句话说,最坏结果在理论上是一个小概率事件,但它实际发生的可能性却相当大。

再到后来,我长大了,更加明白一个人要有敬畏之心的道理。即便是无人在场时做的事,也甭指望只有你一个人知道。因为,每个人的头顶都是三尺之处有神明。所谓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如果真的做了不好的事,即使没有人看到,自己的良心也会不安的。

吃亏与占便宜

工作之后,我和孩子们打交道,经常会被孩子们鸡毛蒜皮的小事所纠缠。小孩子追求公平正义,这没有错,但是他们总是不肯吃亏。两个人发生纠纷,哪怕90%是自己的错,也盯住对方10%的错不放。于是,我就向他们灌输一种观念:吃亏是福。

孩子们不理解,说:“老师,吃亏怎么能是福呢?”我就给他们讲故事。

郑板桥是乾隆年间的进士,曾经做过山东潍县的知县,可以算得上是一个为民请命的清官。有一年山东大旱,千里赤地,遍地饿殍。郑板桥为民请赈,仗义执言,却得罪了上边的封疆大吏,他被罢职返乡。

被罢职的郑板桥,回到家里,摆脱了官场的羁绊和名利的束缚,了无牵挂,开始精研诗词书画,并自成一家。其诗词可谓是工整隽永;其书法可谓是“隶、楷、行”三书立体相渗,自成一格;其画更是清幽淡雅,颇具名士风骨,画中又尤擅兰花修竹,秀逸有致。

我评论说:“郑板桥被罢官,表面上看是吃了大亏,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说,反而给了他成为千古名家的机缘。要是一直当官,‘扬州八怪’中一定不会有郑板桥的一席之地。”

我接着说:“正因为不肯吃亏是人的天性,每个人都是如此,所以,如果你能做到在与人交往的时候主动吃点小亏,别人将心比心,一定觉得你的道德和人格境界比较高,你就会赢得别人的尊重。”

这么一讲,孩子们频频点头。

吃亏就是占便宜,反过来,占了便宜就是吃亏,这是有无数例证的。

现在玩的人很多,我却几乎不玩。我并不想得到飞来横财。有人曾经做过跟踪调查,发现早些年那些中500万以上巨奖的人,若干年之后有不少过得比中奖之前更糟糕。道理很简单,巨奖改变了他们的生活,他们很难回到从前,可是他们并没有做好进入新生活的准备,同时,还得防着有人对他们手中的钱虎视眈眈,心态发生了自己无法控制的变化。而此时,他们的好运已经过去……

一言以蔽之,一个人中了巨奖,相当于把自行车换成奔驰车,可他并不是能开奔驰车的人,奔驰车又怎会开得长久?

因此,将欲取之,必先与之。要有收获,必先付出,这是简单的原理。

付出与回报

有人不喜欢付出,不愿意付出,因为他们觉得付出之后,可能什么也得不到,这个顾忌并非没有依据。

有许多老师曾经跟我抱怨,对学生付出了很多,但是没有任何回报,想想就觉得很冤。我觉得,这里面有两个问题需要澄清。

第一,要正确地付出。一位老师在持续不断地对一名学生进行帮助鼓励之后,觉得收效甚微,于是说了一句气话:“你要是考上大学,我就倒着走!”不料这名学生竟然真的考上了大学。教师节这名学生给老师寄了一张贺卡,上面写道:“据说倒着走对人有好处,祝老师身体健康。”这位老师很郁闷。

老师辛勤付出的成果被画蛇添足的一句话所抹杀,这便是付出方式出了问题。有一项针对儿童的调查很耐人寻味,当被问到家里谁最好的时候,大多数的答案是“妈妈”;当被问到家里谁最烦的时候,大多数的答案也是“妈妈”。母爱是一种无条件的付出,然而,这种付出是有技巧的。爱是一门学问,很多母亲并没有掌握它。

第二,付出的回报并不一定是即时的。一位作家在参加小学同学聚会时,听到那些遭遇下岗、面临生活困境的人懊恼地说:“早知道如此,当初就一定听那个老太婆的话,好好读书。”“那个老太婆”便是他们的班主任。当然,这个班主任当初一定是不太受学生欢迎的,因为学生多年以后还称呼她为“老太婆”。

有许多孩子直到自己有了下一代,才理解父母当年的不易和苦心,反过来对自己的父母更加孝顺。中国古训“棍棒底下出孝子”以及“惯子不孝”,都是久经考验的明理。(编者注:这只是作者从某一个角度思考得出的结论,我们并不能因此赞同“棍棒底下出孝子”。)当我们的付出被孩子接受、认同时,我们的付出才会产生效果。孩子的成长是需要等待的。

其实,上面两个问题都指向同一个核心,即付出的效率。

有些人事半功倍,有些人事倍功半,这便是付出的效率不同。

要让你的付出有更高的效率,很重要的一点是,你要让孩子感受到你的付出。

一个学生在考试得了低分之后,遇到这门课的科任老师,满面羞惭。因为,他觉得很愧疚,老师如此信任他,他却考成这样……这件事情往后发展的正确逻辑是什么呢?学生会加倍努力,以期在下次的考试中努力争取获得好成绩,回报老师。

这就是期许的力量。

老师付出了努力,便在孩子的心里种下了一个目标。孩子认同了这个目标,老师的期望与信任便成了他前进的动力。当他没能实现目标时,他会觉得对老师有亏欠。

尽管人人都喜欢占便宜,但最好是不知不觉地占便宜。因为,大多数人也不喜欢另一件事,那就是对别人有所亏欠。亏欠,是需要偿还的。

这就如同很多人努力工作,是因为买了房子,每个月需要还贷款。为什么要对客户委曲求全,对上司“卑躬屈膝”?因为需要这份工作,需要这份薪水,需要还债。

人情债更加厉害。当年我爸想从外地调回来和我妈团聚,找了一位远房亲戚帮忙。若干年后,我爸在那家单位成了领导,随着时代的发展,那家国营单位从冷门变成了热门。那位亲戚经常把过往的事情拿出来回忆,我们家便背上了人情债,我爸每年过年都要去他家拜年,成了惯例。

也是在又过了若干年之后,我才明白当年为什么跟学生解释不清“吃亏就是占便宜”的原因。因为,我并没有抓住问题的核心:只有当对方感觉到亏欠你时,吃亏才真正成了占便宜。那时候,我还是一个教学新手,我的付出效率并不高。

让别人欠你,你就是债主,那是一种什么感觉?那是一种成就感。

回到开篇的问题。被别人在背后说坏话,恰恰自己又听到了,的确是很令人气愤的事。假如他说的是事实,倒也罢了;假如他说的不是事实,那真的是不能容忍的。

但是,不能容忍也要容忍。愈是无法容忍之事,便说明对方欠你愈多,你愈要容忍。这位老师只需要做一件事,就是让对方知道他已经听到了对方的那些闲言碎语,但是,却并没有发作。

要知道,当我们正在起劲地说“曹操”时,突然发现“曹操”就在自己身后听着,那会有多尴尬!如果说的是不好的事,我们会恨不得地上有条缝让自己马上钻进去。

这种羞愧和悔恨是很好的情感,它能帮助一个人正确地认识自己的缺点。但是,此时不能恼火,一旦恼火,便可能恼羞成怒,索性撕破脸皮了。事情是否发展至这一步取决于“曹操”的态度。如果他付出的是冲动,收获的一定是双方的怒火;如果付出的是克制,收获的则很可能是对方的愧疚。稍后,两个人把酒言欢,或许反而成为知心朋友也未可知。

往更深处想,付出也并非一定要有回报的,付出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有的时候,这种幸福的需求比得到什么的欲望来得更加迫切和强烈。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帮助别人,积德行善,世界也会变得更加美好。至于回报,并不在我们的预期之中。

所以,耳朵长不如耳朵短,耳朵短更要学会听不见。我家隔壁有个阿婆,年纪大了耳朵有些背,有一天她媳妇说:“跟她讲其他事情常常要反复好几遍,可如果无意中讲了她的坏话她一定听得真切,必然要问,你们说我什么?”

唉!要是倒过来,该多好呢!

(本栏责编 卢丽君)

上一篇:创新强教育 奋进谱新篇 下一篇:抓住有效契机 提高合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