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海寺早市魅惑

时间:2022-04-01 05:18:16

逛早市是我的习惯之一,家庭主妇哪有不爱好的呢?星期六、星期天,为了买到新鲜、便宜的蔬菜、水果,不睡懒觉,也坚持先到早市把菜买了,老百姓居家过日子,要的就是精打细算。而且我喜欢早市的热闹,早市的水果、蔬菜等,因此,几乎每个周末都到早市逛一圈,买点时令蔬菜和水果。

清明节前几天就做好了打算,周六放假去逛一下京西模式口的早市(虽说是模式口早市,但是我们都习惯叫它法海寺早市),看一下这边的早市现在是什么样子的,说起来有近十年没来过这里了。

定了早上7点的闹钟,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半夜又睡不着了,不知道是3点多还是4点多醒的,眼看着天就那么一点一点地亮了,终于在六点钟决定爬起来。

从南礼士路坐337路公交车到石景山总站下车,再往前走500米就看见模式口大街路标,一路向东。路上不断看到有已经买好菜的人们在走路,又看到一个比较专业逛早市的老太太,手里拉着小车,不像我,还背个包,像是去菜场上班一样。

爱逛早市的同胞们,模式口早市是你的终极选择,这里特别热闹,接地气,真正的老北京平民生活的感觉,特别平民化的一个地方,如果您想要见识下老北京的早市,我觉得这儿是个不错的地方,能看到北京城早上安详幸福生活的人们。

这里很早就出摊了,菜都是很新鲜便宜。早去还好,要是八九点钟再去人就超级多了,简直是被人流挤着走了。对了,开市只有上午半天,周末人特别多。

沸腾的生活

顺着一段坡路上行,渐渐就感受到了早市的嘈杂热闹,熙熙攘攘的人群,商贩的叫卖声和讨价还价的喧杂声混成一片,充满着浓浓的生活气息,不置身其中是无法感觉到的。这里日常所需基本都能买到。逛早市的男女老少都有,大多都是老百姓,早市以卖菜为主,还有熟食、糕点、水产品、肉类、服装、小百货、花卉、农产品、小食品、副食品、调料,各地的风味小吃等,一应俱全。

一清早上市的水果蔬菜就是新鲜,看着那些水灵灵的草莓、菠萝,顶花带刺儿的黄瓜、通红儿的西红柿、一捆捆的韭菜、菠菜,芹菜焦绿儿焦绿儿的,直直楞楞的,一点都没打蔫,特水灵。茄子、土豆、豆角、葱头、菜花、胡萝卜等成堆成堆的,看得我眼花缭乱。卖熟食的摊上不时飘来炖肉的香味儿,烤得焦黄儿的吊炉烧饼散发出芝麻香味儿,刚出锅的油炸糕、煮的五香蚕豆、花生,拿一个尝尝,唇齿留香。

坡上一个卖腊肉香肠的小铺,店主听口音像是四川人,长得憨憨厚厚,你想知道他家香肠口味如何,他会拿刀切下一小片香肠让你尝尝,有五香和麻辣两种口味,味道很不错。他还卖四川泡菜、萝卜干、腐竹、水磨年糕等南方食材。

在这里我还看见一家卖清水豆腐、豆腐丝的摊位,清水镇在门头沟深山里临近灵山了,清水豆腐自然就是产自这个地方,故名清水豆腐,是当地居民手工自制的一种北豆腐。清水居民自家做完了拿出来卖。豆腐倒也不是什么惊为天人的好吃,但口感特别,总是比一般超市里卖的北豆腐好吃,不像超市里的豆腐,得用盐水杀一下,或者调味时候要用重口味,以此来盖住豆腥味儿。由于不能想吃就能买到,所以我碰到有卖清水豆腐的,都会买上一块儿回家,不管是切了片,简单煎一下;还是加雪菜炒了;或者是做汤,我觉得味道都不错。

还有最神的是看见一个卖糖炒栗子的老板,他家的栗子虽然个小一些,但很实,他炒栗子也舍得花功夫,一定要炒透了,水分蒸发得恰到好处,还会多放些蜂蜜水给栗子着色,所以他的摊前总是排着长队,排个半小时一小时不稀奇。这个老板很各色,一上午只炒三锅,价格是15元/斤,不能多买。彼老板卖“瓜”是自卖自夸,除了夸赞自家的栗子,还喜欢卖弄些学问,边炒栗子边跟排队买栗子的人聊天,动不动冒出些充满哲理的话,看来他也很享受大家排队等着买他栗子的这个过程。

俗话说,三步一市,逛早市你先别急着买,多转会儿价格还真的不一样,看着买主和卖主急头白脸砍价的,有客客气气问价的,也有找不开钱差个毛八分的也就拉倒了的。卖菜的多是一个摊挨着一个的,你要是想买,便停下来边挑菜边砍价,这也是一种乐趣。

我在早市买菜从来不砍价,因为我觉得这些卖菜的人挺不容易,从后半夜三四点钟就得起床去上菜,还得老早去早市占地方。所以,我买菜只看秤、问价,不砍价。这让我想起了我小时候那个年代,买冬储大白菜要凭购货本按家庭人口多少供应,平时买菜也得到菜站排队购买,菜还没来呢,买菜的人都集中在菜站的柜台前等着,等菜来了,卸完车,开始卖菜了,这时排队的人便开始拥挤上了。那时都不叫买菜,叫挤菜,那些挤菜的人买到菜从人堆里挤出来后,像洗了“桑拿”一般,蓬头红面的,汗流浃背。上中学时暑假买菜都是我的任务。那时挤菜挤掉鞋是常事,常看到拎着菜在后边等着的人,你猜等啥呢,等挤完菜人散去后找鞋的。这些都是几十年前的事了,现在说起来如同讲笑话一般。

我除了买些新鲜小菜,还会在早市把早餐解决了,那里的炸糕很好吃,皮焦焦脆脆,馅带有桂花的香味。还有在街角的一个门脸儿,有个煎饼摊,人多,排队,好像都是附近的居民买。一个老爷们摊煎饼,杂粮面、绿豆面、荞麦面、黄豆面、小米面每样?一点,一会儿就摊出一个来,再磕上一鸡蛋,刷点酱,卷上葱和生菜。再上一个,吃点粗粮还是不错的,咱从来不会做淑女状,总是边走边吃。

最近两年,我家周边的两个早市都撤摊了,买不到菜,特别买不到便宜、新鲜的蔬菜,感到生活非常不方便。虽然建有正规农贸市场可以去买,但价钱实在太贵,非常想念早市。早市给老百姓带来了方便、实惠,愿每一天的蔬菜瓜果一路飘香地走进早市,走进百姓的生活中。

有时候我在想,我们的政府有时不准沿街摆摊,这不准,那不准,要么,修建的农贸市场少,要么,就建一些豪华农贸市场,市场内税费又贵,不方便市民,在物价上涨情况下,市民实在难以承受。我常常又想,什么时候,我们基层政府、我们的父母官,能从老百姓的角度思考问题,树立服务百姓理念,而不只是一味强调管理,建立菜农与城市居民直供渠道,对早市加以引导,不影响市容,不影响交通,又方便市民,使市民得到实惠,这样的早市为什么不可以让它多一些,长期发展下去呢?

法海寺

法海寺在模式口村,据说,模式口以前叫磨石口,得名于村后的山上产质地上乘的磨石。

进村是一条横贯东西的马路,说是马路,比胡同宽些,氛围也很像进了胡同,这条马路叫模式口大街,一公里多长的街道是过去京西古道的一部分,也是旧时驼铃古道的一部分。由于模式口大街位于翠微山脚下,沿途分布着法海寺、慈善寺、承恩寺、田义墓等众多文物景点,所以每天来此爬山、游览的人络绎不绝。

法海寺坐落在石景山区模式口村北的翠微山南麓。东靠馒头山,西依蟠龙山,北连福寿岭。群山环抱,景色宜人,是明代早期在北京西山一带由宦官修建的重要寺庙,距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了,它以壁画、藻井、铜钟、白皮松、四柏一孔桥“五绝”著称于世。

明、清时多次重修。今仅存大雄宝殿、钟鼓楼、山门等建筑。法海寺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内的精美壁画中所绘人物形象惟妙惟肖,线条流畅,衣纹飘逸,色彩鲜艳,历经600多年而不变,实为我国古代壁画艺术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在法海寺的山门前,高耸着四棵参天古柏,好像是四大天王守护着寺院,人们叫它们“四大天王柏”。在寺内的大雄宝殿前,巍然屹立着两棵巨大的白皮松,它们郁郁葱葱的绿冠高达30多米,白干鳞片斑驳,西边的一棵干周长达5.5米,东边的一棵干周长5米。特别是西边的一棵,比北海团城上著名的金代白皮松“白袍将军”还粗壮。法海寺这两棵白皮松是明代建寺时所植,人称“白龙松”。这两棵白皮松为京城名松,白干绿冠与大雄宝殿相映相辉。

法海寺开放时间:9:00-16:00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模式口28号

门票:20元

交通:阜成门坐336路车,到首钢小区,下车后步行15分钟即到

上一篇:含氯法齐明联合方案治疗耐多药结核疗效观察 下一篇:关于举办农业品牌建设系列专题培训班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