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能否承受旅游开发之重

时间:2022-04-01 12:34:07

老屋能否承受旅游开发之重

旅游开发中,传统民居保留还是舍弃?如何人性化地引导老屋的精神回归,旅游开发的尺度怎样把握,不同管理模式将带来怎样影响,本文将就相关问题进行阐述和探讨。

引言

中国各地的居住建筑,又称民居。居住建筑是最基本的建筑类型,出现最早,分布最广,由于中国各地区的气候环境和人文背景不同,各地民居多种多样,材料和结构更是不同。民居在现代城市建筑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可以成为城市直接的景观资源。比如老北京的胡同和四合院、上海的石库门等。

在乡村,民居犹如开在山涧水畔的花朵,散发着泥土的芬芳。它强调民族文化和乡土特色。比如湖南的凤凰古城、江南水乡、北京的爨底下……民居可划分为七大类,即:庭院式民居、窑洞式民居、干阑式民居、毡房和帐房、藏族民居、维吾尔族民居及其他特殊类型民居。

传统民居――文化传承的空间载体

“建筑是用石头写成的历史”,民居更是社会历史的活化石,民居是人民大众的住所,是最直接地反映着各历史时期人类的衣、食、住、行等生活状况及经济、体制、生产力、生产关系等社会状况。也是最能充分地反映当地人民的生活习俗,它与人文、民俗等密切而不可分。因而也是民族文化与地域文化的典型体现。

传统民居的主流是规整式住宅,以中轴对称方式布局的北京四合院为典型代表。北京四合院分前后两院,居中的正房最为尊贵,是举行家庭礼仪、接见贵宾的地方,各个房间朝向院内,以游廊相连接。北京四合院虽是中国封建社会宗法观念和家庭制度在居住建筑上的体现,但是庭院方阔,尺度合宜,宁静亲切,花木井然,是非常理想的居住、生活空间。南方炎热多雨而潮湿,多山地丘陵,民居布局重视防晒通风,也注意防火,布局紧凑,密集而多楼房,所以出现了天井民居,以徽州民居为例,其基本单元是以横长方形天井为核心,四面或者左右后三面围以楼房,阳光摄入较少,狭高的天井也起着拔风的作用,有利于通风,正房即堂屋朝向天井,完全开敞,可见天日,阳光射入较少;各屋都向天井排水,风水学说称之为“四水归堂”,有财不外流的寓意。常耸起马头山墙,利于防止火势蔓延。徽州民居独领,走进安徽境内,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那些白墙黑瓦和建筑构件中各种精美的雕刻,从细微之处的一砖一瓦、一门一窗、一柱一梁,到浑然一体的一房一院,无不透出当地人民的聪慧、勤劳和精明的人生哲学。

旅游开发――有序规划胜于无序改造

传统民居是人类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并遗留下来的,集所在区域人们的生活、文化、习俗、艺术于一体,记录和表达了长期的发展过程,体现了不同地区的历史真实性。民居总是与当地的环境、气候、人文紧密联系的,从西北的窑洞到安徽的徽派民居,从老北京的四合院到凤凰的吊脚楼,民居不仅代表了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而且体现了当地的文化精髓。它作为传统乡村聚落和居住空间的历史遗存,成为诠释过去时代特定生活方式及其文化习俗的空间文本。其历史、文化等价值目前已逐渐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在2001年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就有30多处属于有特色的传统民居或古村落。在生活节奏日益紧张的今天,这些有着古朴生活气息的传统民居和古村落备受人们的青睐,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有着广阔的旅游市场。传统民居虽然是一种较为古老的产品,但它的营销却是以传播知识、增长知识为主,而且是一种综合性知识,它涉及社会学、美学、建筑学及人文地理等知识范畴。这些带着记忆和历史下的老屋蕴涵的文化气息,旅行中的人们更是赋予了它更多的含义,人们旅行的目的不仅是增长见识,丰富知识,体验民俗(农家乐的兴起),更多的是轻松惬意的度假休闲,或者说是一种生活态度。

传统民居旅游开发的影响对于旅游开发具有很大的商业性与非人格化特征,这可能导致某一地区的城市化与现代化,旅游开发自然会给民居带来一定的影响,因古代风水盛行,传统民居大多处在自然环境比较优美的地方,多靠山面水,有其特有的风光。旅游开发会给当地自然环境带来无可回避的影响:交通工具的使用造成了大量的废气、噪音污染;为满足游客需求而修建的各种设施产生了大量废水、废物;现代设施的建设破坏了原本与民居协调的自然景观等等。为满足游客的各种消费需求,虽然会使所在地的服务行业有一个飞速的发展,但同时可能会造成物价上涨、就业结构改变等后果。

旅游是一种季节性的活动,经常会造成季节性失业问题,在某些民居点,淡季失业率极高,而旺季所需劳动力甚多,以致与传统产业争夺劳动力而大大伤害传统产业。保存完整的传统民居大多分布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这里社会文化环境比较脆弱,旅游开发可能使当地传统生活习俗、生活观、价值观等发生改变。旅游开发带来经济繁荣的同时也可能使商业气息加重,经济利益驱使下经营户间可能会勾心斗角,破坏原有和睦相处的邻里关系。商业竞争加剧,拉客宰客现象增多,影响其在旅游者心目中的形象等等现象的出现,促使民居村落的规划、策划起到关键之作用。

规划改造――择优而改 依俗而建

我国的传统民居一般属于砖木结构,经过了几十年、上百年的风吹雨打之后,大多都已呈风雨飘摇之势。又由于它大多在结构设计、卫生设施等方面都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现代生活的需要,因此很多居民多已迁出,居民数量稀少。而其旅游产品最主要的吸引力就在于以自身为背景的与地方民俗自然融合成一个整体所体现出来的生活气息。如居民继续减少,民居将会与其它类型的人文景观一样成为博物馆性质的参观点,自然就失去了其应有的生活气息而不能很好地吸引旅行者。因此,为保持传统民居的吸引力,就必须保证一定数量的居民居住。为了满足居民的生活要求,可以允许其在房内进行适当装修,满足其对现代生活的需求。对于为调整居住结构而必须迁出的居民则在政府或开发商一定经济支持的前提下,让其异地建房或购房,就区域性而言,其特点强调民族文化和乡土特色。不论是内在装修还是建造新的房子,都应挖掘老屋中的精髓部分,包括与自然的和谐、建筑的尺度等等。

传统民居旅游的开发模式不能生搬硬套。要突破个案研究的局限,对其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根据不同地区民居的特点形成不同开发模式。各地民居特色各异,不可能仅用一种模式就能指导所有民居的开发,必须结合现有民居开发成果和当地旅游开发综合条件,根据当地民居特色分阶段、分地域进行具体研究,总结出不同的民居开发模式。比如安徽宏村根据“风水规划”将村落的水文肌理按着“牛形”进行建设,此规划不但科学的让人信服,效果也着实显著。在已逝去的文化中寻找记忆的城,这样的规划只有继续发扬下去,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做到回归。

此外,并非所有的传统民居都能进行旅游开发,而必须是有选择地进行,应结合资源评价、旅游需求预测及当地旅游承载力大小确定合理的开发数量与规模。

结语

梁思成先生曾提出传统建筑创作要“中而不古,新而不洋”,既反映时代特征,又不洋化,也不照搬传统风格,而是从高技术中吸取有利于传统建筑发展的经验技术。民居规划也应如此,做到看不出规划的痕迹,顺应民俗村落的因地制宜,自然天成,在这一思想文脉中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提高到新境界,据此把握时机,打破传统的束缚,探索新的空间,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保持文化内涵,走出规划创新的正确发展之路。

上一篇:策划旅游休闲地产 下一篇:畅游城堡间 浪漫无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