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专业引领家庭教育,科学指引家长育人

时间:2022-03-31 09:13:37

让专业引领家庭教育,科学指引家长育人

【摘要】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孩子是承载家庭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文章从三方面论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中国家庭教育的现状、家庭教育指导势在必行、提高家庭教育指导专业性的途径和措施,家庭教育指导有责任与家长携手共铸每个孩子幸福成长的明天。

【关键词】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指导

1916年,朱庆澜在《家庭教育》一书中提出,刚出生的孩子像雪白的丝一样,要经历家庭、学校、社会三道染缸。家庭教育要为孩子一生发展打底色的教育,它的重要性历来都被大家所认可。张文质老师在《父母改变孩子改变》中写道:“中国的教育遇到了新的问题。中国的孩子从来没有像今天的孩子这样生活在种种诱惑和痛苦之中,中国的父母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生活在惶惶不安和焦虑之中。”我们的家长缺少专业的指导,我们的家长有很多不懂得如何科学地养育孩子,只是按照经验来培育孩子,家庭教育亟须科学的指导和交流。家庭教育要得到家长的高度重视,家庭教育指导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指导有责任与家长携手共铸每个孩子幸福成长的明天。

一、中国家庭教育的现状

我们的家庭教育是零散的,给家长们专业的指导却意义重大,而家庭教育指导的重要价值不仅仅是满足家长育子的需求,更是建立了良好家庭教育的通道纽带。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志愿岗、家长会、家访活动、家校联系卡等途径对家长进行指导和培训,在切磋和交流中给家L专业的引导,为他们排忧解难,最终的作用力发生在孩子身上。

(一)家长眼中的孩子

孩子与父母交流越来越少,甚至几乎为零;自我封闭,不与老师、同学说话,内心极度脆弱;物质优越,孩子为什么还有跳楼、出走、犯罪的现象发生;孩子行为习惯差;根本不服家长管教的孩子;被家长溺爱骄纵、自私无情义的孩子如何融进班级?学生在学校与在家里反差巨大;孩子认错很快,屡教难改;逆反 、自由散漫、 网络依赖、 撒谎、很难抗诱惑、动辄要轻生的孩子、 单亲家庭的孩子早恋……

(二)老师眼中的家长

家长对班主任的反馈置若罔闻,如何沟通;家长素质不高;如何让家长懂得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长说教、唠叨、埋怨;“信得过老师”,表示自己没方法,推给老师;家长依赖学校,干涉教师。学校的管理难度加大;兴趣培养与学习成绩如何取舍;孩子出了事情就抱怨;对孩子存在的问题束手无策……

(三)孩子眼中的父母

父母总是干涉我的自由;管得太多,没有自己的私人空间;父母总是担心我这个担心我那个,我认为我已经长大了;父母不理解我,我想走出父母精心设计的牢笼;他们太唠叨,听得我心烦;他们管得太多,好像我什么对不行;我知道他们都是为我好,但他们不尊重我的想法……

不可否认,所有的家长都会竭尽全力地给孩子所能给的一切,但往往是好心办坏事,家长给予孩子的未必是孩子所需要的,这正是家长和孩子矛盾的根源所在,也是中国家庭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每位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是孩子最终的发展走向主要取决于我们家长的教育方式,孩子的未来在家长的手心上,家长做好家庭教育才能成就孩子的幸福成长。

二、家庭教育指导势在必行

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的讲话中指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教育是世界上最奇妙,也是最千变万化的事情,家庭教育要与时俱进,很多父母通过经验来教育孩子,而忽略了孩子是变化的,社会是变化的,仅靠经验已经不能够解决自己和孩子之间的问题,对家庭教育进行专业的指导势在必行。

(一)家庭教育和每个人都有关系

赵忠心老师在《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一文中指出:“家庭教育不仅与教育工作者有关系,而且与每个人都有关系。对任何一个人来讲,小时候在家庭中接受家庭教,是受教育者;长大成人后结婚生子以后,就成了家庭中的教育者。所以说,家庭教育与每个人都有关系。”正因如此,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家庭还是学校,每个程序上都要从思想上认识到教育孩子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培育一个孩子需要所有人共同努力,而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更是要为孩子一生的成长打好底色。

当今的中国,把孩子的教育放在家庭最主要的位置,是绝大多数家长的重要责任和使命,也是中国社会能够进步的重要标志。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更是社会的未来,家庭的未来,国家的未来,家庭教育和所有人都息息相关,在孩子成长的重要初始阶段,通过教育所获得的素质和素养如何,直接影响着孩子走向未来社会所能达到的水平,所以家庭教育的直接责任人――父母,需要有科学的认识,需要有正确的实践。而教育又是一个系统的责任,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需要每个人有机结合,协调中形成合力,才能够在教育这个系统的工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但在教育的过程中,家庭教育是孩子接触最早且持续终生的教育,是学校教育不能替代的,不仅父母要引起重视,也需要科学的方法,更需要得到全社会的支持。

(二)家庭教育指导工作需要全社会的支持

现在社会由于生存等种种压力的共同作用,父母们有的为了工作而繁忙,将孩子的教育交给了爷爷奶奶,有的因为缺少专业知识的指导而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教育孩子,却得不到孩子的认可。父母不会教育孩子,自然会在孩子成长的世界里种下很多委屈,进而随着孩子的慢慢长大,孩子独立意识的增强,他们开始反抗,这个时候面对这个“不听话”的孩子父母就会束手无策。可以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并非会一帆风顺,父母毕竟不是专业的老师,而老师也无法替代父母的角色,孩子成长遇到问题是成长的必然,这个时候需要的不是一个暴躁的父母,焦虑的爸爸妈妈,而是需要第三双手的支持,那就是家庭教育指导,可以是老师,可以是社区志愿者等。可以在学校,也可以在除了学校和家庭的社会上,家长要学会“转介”,更要有意识地根据孩子成长中的问题寻求帮助,这样才能够合理地解决孩子成长中的障碍,科学地陪伴孩子走过成长中的沟壑,进而和顺地走过成长的每个分界岭和关键时期。

社会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重视家庭教育更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我们需要这种指导变得温暖而温馨,确切讲要让家长乐于接受,将家庭教育变成一种支持和服眨这样我们的家长就会关注和参与。孩子生活的环境不一样,成长的经历不一样,但有一点是不变的,就是孩子积极向上的成长需求。学校与家庭、社会一起合作解决孩子成长中的问题,帮助孩子解决成长的烦恼,正是家庭教育的责任所在。

(三)家庭教育指导更需要专业的引领

家庭教育指导需要专业态度,给家长专业的指导,只有这样的指导才会是有效的,才会是走进人心的,才能够被家长认可,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才会贴近孩子的情感,孩子乐于接受。

尊重家长,尊重人的成长规律来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是做好家庭教育工作的基础,需要关注孩子更需要关注家长的需求,在共情环境中才能够和家长实现有的放矢的教育,最后需要家庭教育指导师结合教育实际,给家长专业的引领,才能最科学,最有效地知道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家庭指导的重要媒介家庭指导师需要具备专业的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客观而科学地引导家长做家庭教育。只有专业才能更科学,更走入人心,只有走心才会被认可和接受,才能够解决家庭教育――这个被社会关注的现实问题。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影响最大,也最深远,而家长这个群体是教育团体中最特殊的成员,他们受教育的程度参差不齐,接受的水平也不一样,所以家庭指导师在传递教育正能量的同时更需要针对不同的家长有不一样的方法,更要根据不同的家长,不同的孩子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将抚育下一代的潜在力量更好地挖掘出来并充分发挥,让家庭教育的功能从缺失走向重视,从不良走向有效,这样才会为创造和谐的社会贡献每个个体的价值。

三、提高家庭教育指导专业性的途径和措施

在学校与家庭教育之间寻求切合点,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和交流,在共同教育方面形成共识和默契,互相补合,力求增强家校共育的整体合力效应。对此,可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家长的实际情况,采取多项措施,比如成立家长学校委员会、学校家长志愿岗、行之有效的家长会、心理咨询等,开拓心育局面,建立心育品牌,在专业的家庭教育的指导下以促进学生独立健全人格发展为目标,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工作,逐步提升学生心理素养。

很多时候做了父母的人并不知道父母的真正职责和使命,我们的家长希望给孩子们最好的一切,但却不知道孩子需要什么,从某种意义上讲很多家长并不会做家长。张文质的一句话说得很好:为人父母就是怀揣梦想和责任,把孩子的生命带到远方的人。当父母自己认为对孩子倾其所有却不被孩子所理解的时候,家长的内心也处于极度痛苦的状态,我们的家长很多时候面对孩子深度的焦虑,他们更需要专业的指导。

(一)“家庭教育课程化”――提升家庭教育专业指导的有效途径

就苏州而言,从苏州的实际情况看家庭教育课程化的现实意义:苏州既是历史名城又是新兴移民城市,必须要有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适应新常态的城市社会生活。我们的家长很想教育好孩子,但是他们缺少专业的指导;我们的孩子需要在一个更为和谐,更为科学的环境成长,家庭教育课程化给了家长必要的指引,可以引导我们的家长科学地育子。好的家庭教育可以促进个体生命积极健康的成长,从而从根本上带来城市文明和社会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家庭教育课程化的举措无疑具有时代的前瞻性,可以务实地推进家庭教育的良性开展。

只有科学地养育孩子才会有孩子的健康成长,只有用专业的育子方式来指导孩子,他们才会更好的发展。

家庭教育课程化,使新家庭教育文化走进千家万户,给家长最专业的指导,以塑造新一代父母与新一代儿童。父母改变,孩子改变,家庭教育课程化将正确地指引我们的父母更科学地教育孩子,让学校与家庭教育携手共进,让科学的指导能够让父母与孩子可以相互润泽,这样我们的孩子在成长的路上一定会有爱、有梦、有未来。

(二)家庭教育指导师的素质是家庭教育效果的保障

拥有一支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创新意识浓、育人观念新的师资队伍来充实家庭教育指导师的队伍是做好家庭教育指导的关键。同峙他们要乐于研究孩子的成长,乐于与家长沟通,勤于学习和反思,这样的团队是做好家校工作的最核心力量。家庭教育指导师是直接和家长沟通的人,首先要有对家庭教育有着坚定的信心和坚持把创造温馨、健康、文明的家庭氛围当作家庭教育工作的壮志,把树立一批典型家庭、成功家长作为创造良好家庭教育作为目标。

家庭教育指导师对学科知识和家庭教育工作的认识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这就要求参与者有一定的学习力,并与时俱进。首先家庭教育指导师在上要博学,在本体性知识、文化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知识四种知识上做到精业。扎实的本体性知识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保证。对学科知识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文化知识的广泛性和深刻性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全面发展。家庭指导师要将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通过合适的方式传播给家长,实践性知识的积累需要教师具有反思型思维和教学能力。此外,家庭指导师具有完整的知识结构是不够的,教师要注意研究和更新教师知识的性质、范式、组织和内容。只有具备了专业的、丰厚的知识,家庭教育指导者才能够做好家庭教育的指导服务,进而用自己的专业实现对家庭教育最针对性的指导。

要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实现三用即有用、够用、好用。“有用”,提供有效的智力支持,有助于提高效率;“够用”,建构起完善、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好用”,知识体系内在逻辑的一致性。

(三)家庭教育指导的方式多样――让家庭教育更有效

家庭教育指导需要社会各个方卖弄同力协作、整合教育资源,广泛宣传,实现学校、家庭、社区正三角形的和谐教育现实和网路化的家庭教育环境。

1.以理论研讨为引领,营造“目标统一,家校共育”的氛围

家庭教育指导工作需要有目标、有计划进行,坚持固定的教研时间,把“目标统一,家校共育”的特色创建纳入研究范畴。以校刊、校报、家长月刊等为平台,开展相关理论学习、宣传活动。以读一本教育理论图书为主题,引导家长关注有效家庭教育、科学育儿的问题。

定期开设家庭教育讲座,开展相关家庭教育理论研讨活动。多种形式的志愿者服务,走进家庭一对一指导,走进社会一多多指导都会取得积极的指导效果。

2.以问题研究为契机,提高“目标统一,家校共育”的成效

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开展教育跟踪调查,提高“目标统一,家校共育”的有效性。每学期开展至少一次学校办学质量电话回访活动,探讨教育问题,提高办学质量。 以“家校共育课程化促进学生成长背后的故事”为主题,开展家庭教育个案研究活动。就家长、教师、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开展“教师、家长、学生面对面”对话。

3.以活动为载体,搭建“目标统一,家校共育”的平台

通过学校门户网站、教师博客、邮箱等媒介,为教师、学生、家长构建立体沟通模式,进一步拓宽交流空间。学校搭建各种平台,积极引导家长参与活动。如趣味运动会、家长开放日、家长座谈会、联欢会、亲子活动、论文评比、家教经验交流等活动,拓宽家校联系的面,加深家校联系的点,创新与家长沟通的方式,逐步实现“目标统一,家校共育”特色。_展家庭、学校、学生三方学习成长目标制定与实施计划,以新生入学为契机,在家长中开展“我与孩子共成长”亲子教育日记撰写活动。以“美丽的学校我的家”等为主题,开展教育走进家庭、家长走进学校相关活动,构建“家校共育、共建、共识”平台。定期开展家庭教育成功案例征集、交流及研讨活动。

4.以教材为媒介,展望“目标统一,家校共育”的硕果

学校可以组织编写健康成长家长读本,针对不同地域的生源特点更具有针对性地开展指导,为家长量身定做教材,更具有针对性的编写,更会去的积极的效果,只要我们用心做,家庭教育丰硕的果实已经在孩子们成长的心灵里开花、结果了。

(四)让家庭教育指导不仅形成氛围,更演变成一种教育文化

只有教育制度化、序列化才能够取得实效,就家庭教育指导而言需要达到更高的境界,形成一种全社会共识的文化。家庭物质文化――满足需求功能,可以通过人们的衣食住行及家庭的文化设施等体现一个家庭的精神追求、审美情趣、生活风格和文化素养。家庭制度文化――规范行为功能,可以有效调控和抑制家庭成员的个人欲望,使人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家庭精神文化――价值导向功能,是家庭文化结构的核心和灵魂。它不仅制约和影响着家庭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而且顽强地表现着一个家庭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具有明显的价值导向功能。

只有家庭教育赋予文化的内涵,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家庭休闲方式,才会发挥家庭教育正面的功能,传递教育的正能量,践行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让每个孩子在温情与爱中健康成长,幸福成才。

著名作家、画家黄永玉先生的表达让我们感同身受:“孩子是我们的甜美,也是我们的忧伤,是我们的骨肉,我们的心。”家庭是社会的基础,家教是人生的基础,家风是民风的基础。基于学校教育的视角,我们用一份责任和智慧在做家庭教育,用丰富多彩的活动支撑家庭教育指导的发展研究,引领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指导健康高效的家庭教育方法,以形成家校合力,一同促进学生的茁壮成长。让我们在责任探索家庭教育,让我们在使命中走进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指导走过的足迹都是对孩子成长最好的引领。希望我们在发挥学校的纽带作用,让我们的家长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共同打造孩子们的成长。

当我们再次读到纪伯伦的《关于孩子》中的这段:“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经你而生,却不是为你而来,虽然他们与你同在,却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他们爱,而不是思想。因为,他们有他们自己的思想。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心中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便更深几分,家庭教育的发展,不仅需要坚强,更需要坚定,为了每个孩子的和顺成长,家庭教育指导将与每个孩子的成长同行,从现在做起,从此时做起,与孩子的生命一起成长,静听岁月的风铃,等待花开 ……

【参考文献】

[1]任彦霞.家长学校建设理论与实践[M].学苑出版社,2013.

[2]关颖.家庭教育与社会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3]陈鹤琴.家庭教育[M].长江文艺出版社,2013.

[4]王东华.发现母亲[M].江西人民出版社,2010.

上一篇:自主游戏欢乐多,细心观察看端倪 下一篇:小学低年级故事教学中学生提问意识和提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