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峡:壮大特色产业,拉长产业链条

时间:2022-03-31 06:25:54

西峡:壮大特色产业,拉长产业链条

西峡县地处豫西南伏牛山腹地,历史上一直是偏远、闭塞、经济落后地区,但这一地区有着丰富的山、林、水、矿产等自然资源。近年来,西峡县紧紧围绕建设“经济强县、生态大县、旅游名县”的奋斗目标,适时发展“一村一品”经济,建设特色产业基地,培育农产品龙头企业,壮大农民合作组织,使农业走上了产业化经营发展之路,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抓基地建设,夯实农业产业化发展基础

依据西峡特有的自然资源,该县筛选出果、菌、药、牧、烟、游、工七大优势产业,在此基础上逐步优化出三大特色产业——“菌、果、药”。按照“扩果、调菌、稳药”的总体思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建设“一村一品”专业村,全面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发展,加速特色产业规模膨胀。

建立各类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严格按照“一村一品”总体规划,采取多种形式,每年重点续建、新建20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品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培育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努力推动传统农业向标准化农业、品牌农业转变。

与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先后建立了猕猴桃研究所、食用菌科研中心、名贵中药材开发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建立示范基地,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抓龙头培育,完善农业产业化链条

西峡县把农产品加工企业作为农业产业化的“发动机”,制定优惠政策,积极扶持,重点培育。扶持了宛西制药、福莱尔、华邦公司等一批涉农龙头企业,引导企业反哺农业,建设“第一车间”。

按照“节约用地、保护生态、同类企业相对集中、资源循环利用”的要求,西峡县在县民营生态工业园区划定食品工业园,引导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集聚发展,建成了占地1200亩的香菇城和猕猴桃深加工产业圈。

政府组织举办猕猴桃、食用菌产销见面会,邀请国内外大企业、大客商参加,让收购者与生产者提前见面,协商合作,签订合同,结成利益共同体,实现效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农户+基地+龙头企业”模式经营。

培育专业市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业市场化程度

西峡县把农产品市场作为农业产业化的载体和平台,先后投资近亿元,巩固完善双龙、丁河、重阳香菇专业市场,培育建设丹水猕猴桃市场和米坪、西坪以中药材为主的中药材市场。

西峡县把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抵御市场风险的重要问题来抓。引导农民自发组织,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00余家。

抓品牌建设,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上档升级

西峡县在全县范围倡导抓品牌、创品牌、护品牌、用品牌,增强品牌意识,树立品牌就是市场、就是效益的理念,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积极创建品牌,申报市长质量奖、县长质量奖。

质量是建设品牌农业的核心。西峡县突出抓好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体系和农业标准化技术推广三大体系建设,做到质量有标准,生产有规程,产品有标志,市场有监测;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内同行领先水平的标准,开展国际通用的体系认证,推广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注册制度。

抓机制建设,确保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

西峡县建立了县四大班子领导捆起来抓建设、抓发展的领导机制,一个产业有一套领导班子,一项重点工程建设有一个协调领导小组(指挥部),分别由四大班子领导分头抓,确保工作有安排、有落实。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奖补、农业品牌创建奖励等内容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完善的政策保障。

按照“多元筹资、整合资源、捆绑资金、保证重点”的思路,探索新的融资模式:一是政府投入,二是捆绑项目,三是激活“民资”,四是以工促农。多元资金筹措模式,有力保障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

上一篇:罗山:农业综合开发富农家 下一篇:浅谈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改进档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