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EM企业核心能力转型升级实践评价模型研究

时间:2022-03-31 05:37:52

OEM企业核心能力转型升级实践评价模型研究

摘要:本文尝试从评估企业“互联网+”核心能力的视角来研究OEM企业如何转型升级。本文在前人所构建的理论模型的基础上,结合“互联网+”时代的新要求,筛选出OEM企业6大内外要素来构建新核心能力评价模型,探索新时代OEM企业转型升级的可行性。通过5家广东OEM企业的实际数据对该模型的检验结果进行验证,摸索出一套“互联网+”时代OEM企业核心能力转型升级的新评价标准。

关I词:OEM 企业 核心能力 “互联网+” 评价模型

中图分类号:F740.4 文献标识码:A

目前,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我国从事低端OEM代工企业已经出现难以为继的趋势。与此同时,政府大力提倡“互联网+”新发展战略,部分优秀的OEM企业通过“互联网+”成功转型。这给其他OEM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思维和新形式。如果能够通过对照标杆企业,对各项能力进行自我评价,发展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新核心能力,OEM企业就能迅速找到适合自身的发展战略。本文借鉴“互联网+”集群化发展理论,从企业“互联网+”多种重要发展要素中选取六个指标,运用多层次灰色评价模型建模方式,建立OEM企业在新时期转型升级的核心能力评价模型。为OEM企业管理层和政府管理机关正确评估企业核心能力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1.研究理论综述

1.1有关理论模型中的第一代模型

企业业务增长阶段模型。Churchill和Lewis(1983)将企业发展划分为创业、生存、成功、起飞和成熟五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可以采取“管理风格”、“组织结构”、“制度管理”、“主要战略”和“所有者”这五个方面发展程度来进行描述。该模型主要从企业“阶段性问题”以及“发展战略”的角度来分析企业成长过程。

1.2有关理论模型中的第二代模型

核心能力及转型升级演进路径理论。Prahalad&Hamel(1990)认为,只有核心能力才对企业升级转型起到重要作用;核心能力必须是该企业所独有的,至少该项能力不是由其他企业通过简单借鉴学习和模仿就可以获得的;同时,核心能力必须是企业发展的基础,能够不断创新,派生出新产品和服务,可以适应不同的环境,并实现较好收益。如何强化一个企业的核心能力,需要两种途径:一是通过增加企业现存资产,提高资产质量来获取新的企业核心能力;二是企业运用现有资源,变化自身来适应满足新市场机会,形成新核心能力。

1.3“互联网+”理论升级要素模型(第三代模型)

“互联网+”理论升级要素模型,这是笔者以核心理论模型为基础,结合“互联网+”时代新的核心竞争理论构建的新模型。“互联网+”理论认为企业互联网化后,经营活动内容分为“线上”和“线下”两大部分,企业通过对供应链、生产与销售进行信息化改造,提高企业增值能力强的业务收益,维持和发展竞争优势,形成新的线上核心能力。按此理论,我们认为OEM“互联网+”竞争能力升级是一个以标杆企业为参照物的学习过程。通过学习,OEM企业将改变原有的代工转型固化模式,重新自我定义,转而发展在新“互联网+”时代实现经营创效的核心能力。

2.模型构建与研究设计

建立“互联网+”理论升级要素模型的目的是为了寻找OEM企业与标杆企业之间的差距,从而为企业转型升级战略提供指引。构建模型的重点在于建立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通过该体系全面地反映转型升级评估目标的竞争能力。在新“互联网+”经济发展理论下,“互联网+”改变了OEM企业传统升级路径和竞争方式。以前传统升级都是沿生产供应链自上而下依次传导,现在都是通过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最先形成转型趋势,改为消费习惯,再从零售端逐渐扩展倒逼制造端升级,同时产生涟漪反应,带动与之相应的物流、金融、服务等方面的转型。

因此,根据上述新互联网理论,设计新模型的评估指标不能单一将OEM企业所有经济指标和技术指标都予以罗列,而是选择那些能量化反映被评判企业“互联网+”水平的典型能力。通过研究,笔者认为“产能在线化程度”、“物流数据化程度”、“组织与优化能力”、“新融资能力与渠道”、“交易透明化程度”、“新网络产业生态链”是“互联网+”时代企业升级6大核心要素,它们决定了OEM企业的转型升级能力。

2.1 内要素

“产能在线化程度”是OEM企业生产环节中运用互联网技术来识别和利用内部和外部资源进行生产的能力。该要素还包括企业的“供应链在线化程度”、“生产在线程度”、“销售在线化程度”等子项目。

“物流数据化程度”是企业应根据自身现状,对其物流资源组织优化,通过物流数据实现对客户需求准确定位,主要包括物流结构现状、数据采集与利用优势、物流网络化程序等。

“企业整合优化能力”是指企业在互联网+时代的适应发展能力和参与竞争程度的能力,是由包括企业内部资源能力、信息化程度与市场适应能力与自我优化能力等多项小指标组成的综合指标。

2.2外要素

“新融资能力与渠道”是企业进行线上和线下融资创新,获得提升和再生能力。

“产业透明化程度”是整个产业在线上市场的需求透明程度,从资源变动到交易信息分享、价格弹性指标和线上交易渠道再配置能力等。

“新网络产业生态链”是企业在产业网络集群化环境中,产业上下游企业网络化关联程度、地方政府对产业升级扶持程度、产业信息数据网络化程度等。

3.“互联网+”理论升级要素模型的构建

笔者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来评价OEM企业转型升级能力,灰色关联分析提供一种定量分析两因素之间相互关联程度的方法。基本思路是:以行业内标杆企业为对照(信息披露较为透明),以该企业的有关指标情况作为参考数列X0的各实体 X0k,被评价企业的各指标作为比较数列Xi的各实体 Xik,求关联度ri。双方的关联度越大,说明被评价企业与标杆企业越相似,其转型升级能力和竞争战略越可以学习标杆企业;反之,则转型升级能力就越弱,发展方式就不能照搬,要么自我能力培养,要么就选择其他方式。因此,该关联度ri的大小顺序,就是被评价企业“互联网+”转型升级能力强弱的次序。评价步骤如下:

3.1选择参考数列

设i为第i个评价企业的序号,i = 1,2,…,m;k为第k个评价指标的序号, k = 1,2,…,n; Vik为第i个评价企业的第 k个评价指标的评价值。取每个指标的最佳值vok为参考数列 V0的实体,于是有:

利用上面的公式( 5) 计算关联系数ik,得到下列关联系数矩阵:

上式中, 为第 i 个评价企业第k个指标与第k个最佳指标的关联系数。3.4计算指标权重

结合专家打分和 AHP 层次分析法对生态位的两个维度进行赋权,权重值记为 W,下面 (表1 ) 是一种常用的 1-9 的比例标度方法。

3.5计算单层次关联度

考虑到各指标的重要程度不一样,所以关联度的计算采取权重乘以关联系数的方法。关联度的计算公式为:

3.6计算多层评价体系最终关联度

对这个多层评价系统,最终关联度的计算方法应如下: 利用公式(7)将第k层各指标的关联系数进行合成,分别得它们所属的上一层即k-1痈髦副甑墓亓度;然后把这一层所得到的关联度作为原始数据,继续利用公式(7)合成得到第 k-2 层各指标的关联度,以此类推,直到求出最高层指标的关联度为止。

3.7企业转型升级能力大小排序

依据关联度ri大小进行排序,关联度的大小顺序即为企业转型升级能力优劣次序。

4.样本筛选与研究

4.1企业各指标值及参考值

以5个中小企业(C1,C2,C3,C4,C5 )为实例,说明上述公式的应用。在研究过程中选取了广东地区的五家OEM企业作为调查对象,对各公司现状进行内外要素分析,并请了5位专家对这5家OEM企业进行评分,分别对5家企业的转型升级能力做出评价。5位专家是从业专业人士 3 名,理论专家 2 名。其中3 名从业专业人士是OEM企业的董事或高层管理者,2 位理论专家是资深高校教授。通过调查,最终确定了企业的各项指标分值及参考值,见表2。

将数据归一化处理,得到各指标与参考数列中最佳值的关联系数,见表3。

4.2计算各项指标的权重

内、外要素对六大指标的判断矩阵,见表4。

二级指标,即六大指标对内外要素的判断矩阵,见表5。4.3计算最底层关联度

利用 Rk = Pk?Ek,k = 1,2 得到最底层的关联度为

R1 = ( 0.4029 0.4264 0.7528 0.4708 0.7781 )

R2 = ( 0.6846 1.0632 1.5419 0.8763 0.7247 )

4.4计算综合关联度

将上述得到的 R1, R2 作为准则层的原始指标,利用R = P?E 计算综合关联度

R = P・E

= ( 0. 75 0.25 )

= ( 0. 4733 0. 5856 0. 9501 0. 5722 0. 7648 )

5.数据结论

第一,企业强弱能力分析。由上述模型计算可以看到 R 中关联度大小是:C3>C5>C2>C4>C1。因此得到各企业相对标杆的企业转型升级能力次序为C3、C5、C2、C4、C1。这两者是正相关关系。

第二,企业相似程度分析。关联度数据值越接近上限 1,体现其转型升级的能力与标杆企业越相似; 数据值越接近下限0,体现其转型升级的能力与标杆企业越不相似;

第三,转型升级能力评估。由上述模型计算可以看出,以0.58为中间基准值进行比较,如果数据值低于0.58,则说明转型升级能力未达到要求,改进方案可利用准则层各组指数与基准值的对比获取,有针对性地对各指标深入剖析,进一步优化。

6.结论与建议

OEM企业转型升级是一个系统性工作,受内外各种因素影响,评价其能力强弱和是否可行一直都存在信息不对称和指标难以量化的问题。本文所述“互联网+”理论升级要素模型是在总结新时期“互联网+”理论基础上,借鉴多层次灰色评价系统理论来评价OEM企业转型升级核心能力的新方案。以一个现实存在的标杆企业为参照物,利用现有的评价标准和基础信息,扩大信息源,提高评价分析的可信度,可以实现对企业较完整的量化考评。笔者构建的“互联网+”理论升级要素模型是一个评价框架,可以根据内外指标变化再做细化演变,所用的指标系统也可以通过实际需要和评价对象的不同做进一步完善。该评价模型较好地解决了企业发展评估和各级政府宏观经济指导中缺乏量化评估工具的问题,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运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李玉琼,朱桂龙.企业生态系统竞争共生战略模型[J].系统工程,2011(6):71- 77.

[2] H annan,M.J.F reeman. O rganizational ecology [M]. Cambridge,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9.

[3] Baum,Joel AC,Christine Oliver. Toward an institutional ecology of organizational founding [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6,39(5).

[4] 杨桂菊.代工企业转型升级:演进路径的理论模型――基于3家本土企业的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10(6):132- 142.

[5] 胡振华,张宁辉.基于生态位构建的企业动态核心竞争力分析[J].当代财经,2010(2):68- 73.

[6] 2015年“互联网+产业集群”研究报告[J].阿里研究院,2015(11).

[7] 杜栋,庞庆华,吴炎.现代综合评价方法与案例精选[M].北京:清华出版社,2009.

[8] 胡大立.应用灰色系统理论评价企业竞争力[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 20(1):159- 161 .

[9] 陈涛.灰色多层次综合评价模型建立及应用[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8,28(5):79- 81.

上一篇:浅谈创业担保贷款的档案管理 下一篇:核特色安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人才培养模式的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