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气,让我们坚强

时间:2022-03-31 02:30:16

2008,我们热切期待的阳光和欢笑,却不料被一路风暴阻隔。

谁也不曾料到,这是如此艰难的一年;

谁也不曾料到,这是如此团结的一年。

竞技场外,由国家总理指挥的一场特殊的物资和人力的接力赛正在进行,源源不断的物资承载着亿万中华儿女的爱心,争分夺秒地赶往受灾地区,抢救不幸被困受伤的同胞;与体育竞赛相比,这场与时间赛跑更惊心动魄。每一个中国人都以行动和情感参与其中,关切的慰问也从全球各地飞来。

竞技场内,一场场群雄逐鹿的好戏正在上演。中国的速度、中国的高度,还有中国的气魄与风度,都将因此而改写。

“更快、更高、更强”不仅仅是对奥林匹克运动的最好诠释,更是中国人在面对灾难和挑战时所展现出的勇气。

这勇气,是无数中华儿女和对人类勇敢向上的天性的信仰,支撑着“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精神;

同样是这勇气,支撑着无数华夏子孙昂头迎上,抗击灾难的坚强信心;

更是这勇气,令我们在这个非比寻常奥运年年无比团结,在奥林匹亚这个宽阔的舞台上自信地展示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

胡安・安东尼奥・萨马兰奇・托列略

来自老朋友的祝福

加油中国口号:

对四川地震的灾难,我感到非常痛心,我深信。在奥运期间于北京举办的重要的展览会上,我们会怀念这些人们。我相信。北京奥运会会取得圆满成功!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是中国代表团重新回到奥运大家庭参加的第一次夏季奥运会,萨马兰奇主席亲自为中国第一位夺得奥运金牌的选手――射击名将许海峰,颁发金牌。

北京时间,2001年7月13日晚10时10分,在莫斯科国家大剧院,萨马兰奇拆开信封郑重宣布:“2008年夏季奥运会主办城市是――北京。”正是在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的努力下中国奥委会重新成为奥林匹克家庭成员。萨马兰奇先生至今还清晰记得宣布北京赢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的场景。“2001年在莫斯科举行的国际奥委会全会上做出了两个重要的决定,也是两个正确的选择:第一是选举了国际奥委会的新主席――罗格,事实证明他是一位优秀的主席。另外一个决定是选择北京作为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地。从1984年第一次参加奥运会以来,中国一直坚持参加奥林匹克运动,尽管申办2000年夏季奥运会时令人遗憾地以微弱的劣势输给悉尼,精心的准备和坚持让他们最终获得了成功。2008年奥运会到北京是正确的选择,相信中国,北京能为世界奥林匹克运动做出贡献,中国即将书写奥林匹克的历史。”

“作为中国的老朋友,我相信,北京奥运会会取得圆满成功,而且,请记住,许许多多的中国人付出了多年的努力,把奥运会带到了中国。付出努力的并非只有我一个,我的很多朋友、同事与我一起,共同努力了很多年。”

对话萨翁:

COMFORT:据说您有奥运会全部的邮票,分享一下收藏故事。

萨翁:我一生都在集邮。这一爱好来自于我的父亲。我收集了很多年邮票,后来,被选为国际奥委会主席,我们决定在洛桑建立奥林匹克博物馆。在这个博物馆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邮票展览,我就把自己的集邮品捐献给奥林匹克博物馆。我一直支持奥林匹克邮展,以及与奥运相关的展览,我很清楚中国有很多集邮爱好者,体育用品以及奥运物品的收集爱好者,相信奥运会期间在北京举办的奥博会将是迄今为止所举办的最为重要的展览。

COMFORT:奥运会主要在欧英城市举办,北京作为第三个举办奥运会的亚洲城市。是否使得2008年奥运会具有特殊的意义?

萨翁:在中国北京举办奥运会,对我来讲,是一个梦想。北京市承办奥运会的第三个亚洲城市,第一个是东京,第二个是汉城(1988年)。汉城奥运会后。韩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不仅是体育运动方面,在经济和政治方面,也有很大的变化。现在,世界都在注视着中国以及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我曾多次到过中国,还记得第一次到中国的情景,那是在1978年至1979年间,那时的中国和现在的中国是完全不同的。最为重要的是,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准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北京有举办奥运会的资格和能力,相信中国会越来越好。

田亮 跳水王子眼中的别样奥运

采访田亮的前不久,他刚刚荣长为爸爸。可在我们整个的聊天中,对于妻子和女儿,我们只字未提。将现在这个为你父的他与一年前退役的他作对比,让我们不得不相信――仅仅过了一年,他转一下身,“优质型男”的气质便显现无遗。可他毕竟不是艺人,说起奥运、谈起振奋、他的专业程度总会让人心生敬佩。

轻车热路火炬手

2001年大学生运动会,这是中国第一次举办世界级的综合性运动会,田亮以火炬手的身份点燃了主火炬。那一刻全世界的焦点聚集在了他的手上。

2004年,当雅典的奥运圣火传递到中国时,田亮又是以火炬手的身份出现在传递的现场。他将主客关系看得异常清晰――4年前他是雅典的客人,对于火炬的传递,他只是帮了人家的一个忙而已。

2008年,一切都变了。当北京即将迎来这4年一个轮回的奥运盛典时,田亮终于找到了主人的感觉。尽管此时的他和4年前相比,竟是如此不同。

实际上,2004年的奥运会上,田亮在获得金牌后,并没有产生过退役的打算。作为运动员,他对能够在自己的家门口比赛充满期待,然而那一年发生的一些事情让他有些措手不及。2005年,田亮又获得了全运会的冠军,他单纯地认为,如此佳绩是可以解决到已经存在的问题的,可是事情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简单,最终,在2007年他做出了惊人的决定――退役。这个决定对我们这些旁观者来说多少充满了不解,就连田亮自己也是用了一年的时间来接受。或许只有退役才是他最完美的“收手”方式。

人们常说,第一职业对于一个人的影响力是以延续一生的。田亮听后带着默认的眼神笑了起来,如今身为陕西省游泳中心副主任的他,注定是为了水而生的。“其实对于身份转变,我非常理性,而这一年来我的心态也非常好。因为曾经获得了奥运冠军,奥组委对我们这些人还有一个优惠政策,就是如果我们想买开闭幕式的入场券,可以获得一个名额。这个机会我应该是不会浪费,一定会亲临赛场重温一下往日,虽然一定会有些别样的感受,但是觉得很值得!”

为四川加油是对自己的勉励

地震发生当天,田亮正在进行一本杂志的拍照工作,震感并不是很明显,但听到震中在四川时,他紧张了一下,拨着家里的电话,直到一个小时候,电话才拨通。听到妈妈的声音时,他的心总算安稳了。“真正让我感觉到地震严重性的那一刻,是温总理在第一时间抵达四川指导救援,看到从网上弹开的那些惊天动地的图片,我知道发生在自己家乡是一场灾难,绝非我所得到的晃晃的感觉那么简单。”

当地震进入到灾后重建的阶段时,田亮随一行人马进入绵竹绵阳,在战士中间,他抢着搬砖,和士兵们携手搭建帐篷。“在那样一个氛围中,我能想到的就是帮他们分担一些。这些战士多半都是十几岁的孩子

,可在我们排成队伍递砖的过程中,我与他们有过一次手与手的接触。你想象不到,他们的手粗糙到可以刮到我,那是一双双比砖都粗糙的手。”

在灾区所面对的,是我们这些没有前往灾区的人很难感同身受的,当我们对着报道泪流满面时,田亮把泪水咽回了心里。“我能做的不是流泪,而是和灾区的人们共同面对灾难,从精神上,为他们加油!”

刘璇 奥运,让我再次出发

2001年选择退役后,刘璇不同于体育界的其他运动员,她始终在我们的视线范围内去北大读书。踏入娱乐圈。出单曲、拍电视剧,广告代言。就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她却是从未偏离过陪伴她16年的体育。奥运于她。因为曾经经历,所以不同寻常。

帐篷学校里的体操表演

地震进入到重建阶段时,刘璇和李宁等昔日的运动员一同前往灾区。看到一些倒塌学校的废墟上,欲哭无泪的家长,看着那些试图用手去与钢筋水泥较量的、只为找到孩子尸体的父母,刘璇的心口像是被哽住了一样,根本谈不上坚强。但“人不能总是在悲痛中”的道理刘璇体会得很是深刻,很快,在她来到地处绵竹一所帐篷小学时,她要求自己暂时放下内心的感伤,而是将自己极为孩子气的一面留在那里。

“刚到学校时,从孩子们看我们的眼神我读出了很多内容,他们对我们是有陌生感的,那种天真无邪的、只属于孩子的东西都不存在。”这时候突然有一个4年级的孩子提出要和刘璇进行PK,孩子们选择唱歌,一首歌的时间过后,孩子们用渴求的目光的看着刘璇。 “那一刻我知道他们最想看到的是什么,所以我在狭窄的走道上表演了一个后手翻的动作。就是这一个动作拉近了我和他们之间的关系。”

《出发》,在即刻

该用哪一个身份形容现在刘璇?

一首《出发》将她定义为了歌手。一部《壮士出征》又把她归入了演员的行列中。而奥运期间,她又会以记者的身份出没在奥运赛场上为我们进行及时,专业,“刘璇式”的现场报道。“待到下一届的奥运会,我的身份可能会再多一个,那就是奥运会体操比赛的评委。”

2000年提出退役申请后的刘璇,一年后正式离开国家体操队。“从5岁到21岁那一段漫长的时间里,我的生活只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单调。那是一种常人所不能忍受的单调,每天早上5点半起床,吃过早饭就开始紧张训练。如果上午训练的成效还不错,我们才能获得中午一个小时的休息时间,下午的时间继续重复着这样的生活,一直到晚上7点半晚饭开餐前。9点45是一个让我极度敏感的时间,直到现在我也会对它敏感,因为16年运动员的生涯,每到这个时间就意味着我要睡觉了。”

作为奥运会的体操冠军,刘璇在光鲜的背后,在那样一个青春的躁动期,承受的除了单调还是单调。于是在退役后。好似是对自己的一种补偿,她用尽全部时间,经历着所有她感兴趣的事情,希望能为黑白两色的青春填补上一些光亮的色彩。但她发现,那16年经历虽然已成为过往,但却不会被任何一件事情覆盖。

“其实我不是那种活在过去的人我希望每一天我的生活都可以和昨天不同,那种单调会让我感到恐惧,可是对于‘运动员’、‘体操员’这些曾经和我息息相关的字眼,在退役后的这8年从未远离过我。”

单曲《出发》是刘璇第一次尝试用歌声表达情感。对于那些“出发”征战奥运的运动员来说,刘璇将“过来人”的感情融入其中。“我参加过两届奥运会,一次因伤没能获得好成绩,另一次弥补了上次的遗憾,终于获得了金牌。这首歌很好地表达了参赛运动员的心情。”“这一次,我为无线当特约记者,有记者证在身,就算不睡觉也要四处去看赛事!”

2008年8月6日,刘璇会在北京进行火炬传递,做了那么多年的运动员,这也是她第一次参与奥运火炬的传递。她的身份在奥运的舞台上不断地调转着,昨日的运动员,今天的赛场记者,4年以后又会以怎样一个华丽转身亮相于我的面前呢?

王涛 难解奥运情缘

“一直和乒乓球打交道,这辈子都和它耗上了。呵呵,就是喜欢运动。再苦再累也喜欢这个。”谈到乒乓球,提到奥运,王涛便打开了话匣子。 “奥运会比其他比赛都紧张,比赛前一天晚上肯定睡不好。谁要告诉你,他赛前一晚睡得特好特香,那绝对是蒙人。”

众所周知,王涛是在中国乒乓球由低谷走向辉煌的代表人物。在入选国家队的10年乒乓球运动员生涯中,他战绩卓著,勇夺9次世界冠军。谈起荣誉,谈到国手的称号,王涛笑言“在国家队呆过的都叫国手。其实国家乒乓球队卧虎藏龙,人才很多,技术全面的顶尖选手也不少。比赛时的状态和发挥很关键。”尽管在人数众多的中国乒乓球世界冠军中。王涛不算是他们当中成绩最辉煌的一个,但论起全面能力,王涛绝对是万里挑一。

奥运教练员王涛

“乒乓球这种单项运动,其实最讲求团队精神,传承乒乓球精神是乒乓球队的传统。”作为“八一队”的总教头,王涛谈起执教的事情一板一眼,专业而严谨。“每一个小队员进队时,都要先进行队伍历史、前辈经历的学习教育。乒乓球不仅仅是一项体育运动,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文化和精神。作为教练员,要成为队员的榜样,要给自己的队员作表率。”

王皓的名字,王涛一直挂在嘴边,面对奥运赛事的临近,王涛称现在最大的压力就是想让自己的队员拿一块金牌。“因为我还有任务就是王皓嘛,八一队的领导给我定的指标就是必须得有金牌,那么我就要为王皓做所有的事情。王皓现在在厦门集训,我马上也会去那。”

乒乓球一直被视为国球,包揽金牌,在我们看来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但这对运动员是无形的压力,“今年奥运我们乒乓球队的口号是要确保4块金牌。其实,每人都有压力,从运动员到教练员,还有总局的领导。压力总是要有的,要学会承受压力,释放压力,输赢在于心态。”这是王涛一直以来信奉的理念。

王涛笑言现在的他就是负责后勤保障的“保姆”,不单是球技的指导,还有队员的思想波动,“现在不能给压力了,王皓受不了。他有什么事,我就说你别管了,我帮你办。因为运动员分散精力以后是很麻烦的事情。现在一切我为奥运会铺路。”所以,我这个“保姆”也是相当不容易啊。

王涛有着众多的身份――曾经的奥运冠军,现今的“八一队”主教练,即将就职的奥运乒乓球比赛特邀解说评论员。再一次次的华丽转身后,王涛适应得很快。 “都是水到渠成的。解说评论,也没什么障碍。咱们的球迷很专业,不仅会谈球,懂球,还会打球。这对解说员的要求自然也提高了。”王涛对于奥运乒乓球解说员的身份倍感荣幸,同时对于如何更好地欣赏乒乓球比赛,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我曾经讲过怎么样去观看乒乓球。真的。乒乓球是一种很高雅的运动。在比赛之前应该不会出现任何声音的,比赛打完以后或者很精彩的球大家可以鼓掌,运动员发球的时候应该保持安静的氛围。在我们国内,我们球迷可能是过于兴奋,特别看了中国

这些大牌运动员,打球打得非常漂亮,非常艺术的时候,忍不住呐喊助威。其实这样做只能分散运动员的注意力,往往起到反作用。”

加油中国,寄望奥运

“奥运会是一个全人类的盛会,不一定都是运动员才能参加,在竞技场上是运动员很大的盛会,能够让世界的人民参与奥运会的话,估计只有圣火才会做得到。”提到前不久在南宁的圣火传递,王涛仍然很兴奋。“当你近距离接触火炬的时候,感受是完全不同的。手握着火炬。觉得很神圣。”

王涛说自己虽然不会亲自在赛场上拼杀,但是他会全力支持王皓,希望爱徒能实现自己的奥运梦。“预祝奥运会成功,预祝中国体育代表团2008年都拿金牌,乒乓球队摘得4金,圆满完成任务。”

王军霞 “东方神鹿”的华丽转身

赛场上的王军霞坚毅果敢;生活中的王军霞幽默开朗;身为运动员的王军霞努力拼搏;身为母亲的王军霞慈祥仁爱……

眼前的王军霞始终洋溢着笑容。

2008年,我们一起见证王军霞的“多面记”。

兴趣:运动员

叱咤田径赛区场这么多年,如此出色的一个运动先驱者,当年选择长跑的原因竟然出于兴趣或许很多人感到诧异,王军霞对此却很轻松,谈起自己当初的选择她又能几分骄傲:“纯粹是喜爱。当初是因为兴趣才选择跑步的,因为自己喜欢,所以会更有自信,只有喜爱跑步,才能做到倾情投入去克服一切困难,不懈追求。”一席话,让人不禁莞尔,正是这种兴趣的支撑,让王军霞一次又一次的站上了最高领奖台,让五星红旗票据在蔚蓝的天空,“东方神鹿”也好,“王军霞”也罢,仅仅是一具称号,却又不仅仅是一个符号,其中寄托了王军霞太多艰辛的汗水和人民群众的厚爱。

转型:多面娇娃

王军霞退役后,生活丝毫不比当运动员轻松,不论是代言还是如今母亲的身份让她在忙碌之余又多了一份责任。“成为母亲,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女人。这是一种必须经历的成长。”这种成长使王军霞内心的爱更丰盈,也让她更好得直面人生,更多地修正自己的内心,改变了以往的处事风格。当新闻中出现那些因为地震而失去父母的孩子,王军霞总会失声痛哭,身为人母,更深刻地体会到了“血亲”的含义。当看到母亲护着身下的婴儿和编辑的那条短信,王军霞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也感受到了人类在天灾面前的无助与渺小。通过互助用博大的爱来解释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大概就是王军霞成为母亲后对生命最好的感悟了吧。

更值得一提的是她退役后的华丽转型――由运动员转身成为明星代言人:最近两年的工作,王军霞都在以美津浓形象大使的身份致力于“健康跑”的推广,她说这份工作让她肩上又扛起了一份责任,也许这份责任,比田径场上勇夺金牌更难、更苦。王军霞解释说:其实不只是“健康跑”,准确地说是“健康运动”,这不仅仅是跑步,而是通过科学的方式方法提高身体素质。这种从运动员的到推广的转变使王军霞更加顺其自然,只求尽力去完成喜爱之事,保证将来不会后悔。王军霞很希望可以通过奥运会的召开这个平台,借用自己和“健康运动”的力量,让更多的人喜欢运动,提高中国国民的综合素质,拥有健康的保证,让中国成为真正的体育强国。

赈灾:志愿者

灾难无疑是悲痛的。王军霞坦言,那时看到电视报纸上的照片和报道,会毫不顾忌地大哭。内心的震撼和感动无法用言语表达,灾后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精神更加可贵。王军霞感受到了灾后中国人民所进发出的那种勇气和团结,看到了中国人的上进心和凝聚力,也体会到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2008本来因为奥运的召开而欢天喜地,当大家都沉浸在奥运会这个盛典的欢快氛围中,突然降临的灾难让中国开始反省,大家都自发地献出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四川人民重建家园。珍惜我们现在的生活、工作和平日里的每一丝忙碌吧,生命是如此美好。

奥运:支持者

曾经在1996年奥运会上以14分59秒88的成绩获得女子5000米金牌和女子10000米银牌的王军霞,现在对于奥运会的态度是一个铁杆的支持者。面对即将到来的奥运会,王军霞说这不能说是期待,更重要的是要感受奥运的精神。奥运精神是什么?拼搏?追求?都不!这是一种自我挑战和永不放弃。只要超越自己,就是成功。当谈到绿色奥运的时候,王军霞很直接地指出这是中国所欠缺的。有些运动员因为中国的空气质量差而尽量推迟晚来中国的时间,甚至拒绝参赛。她呼吁大家提倡绿色奥运,尽量少开车、少开空调,节约每一滴水,种植绿化,一起来改善环境污染。在条件如此之好的奥运场馆中,王军霞祝愿所有运动员创造出好的成绩。奋斗,奥运会!

毕文静 让祈祷充满力量

毕文静说,作为中国人我们都该感谢2008北京奥运,因为如果没有这届举世瞩目的奥运会。我们很难找到一个机会将北京进行这样一次翻天覆地的改变。奥运给了我们一个从绿色开始的起点。让我们可以很自然地进入到一个绿色环保的未来。

完美的“毕氏转体”瞬间诞生

1997年。16岁的毕文静在瑞士洛桑参加世界体操锦标赛时,成功地完成了一套由她和她的教练共同创作的运动。这是史无前例的一次尝试,在比赛开赛前,便已经提交到了国际体操联合会。“那一次我的压力特别大,因为如果我能够成功的完成,这个动作将以我的名字命名,并且得到一个定级的机会。”

怀揣着忐忑的心,文静成功地完成了难度系数颇高的动作,同时这个被称为“毕氏转体”的动作也在那一刻诞生了。此后每到世界级的比赛,都会有运动员挑战这个E级(体操难度系数由A―G)动作。在体操比赛中,通常情况下,F级和G级的动作基本上都是鲜有人挑战的,因而E级就成为了各个赛事中的重要看点,难度系数对于运动员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美观度对观众来说也是一个绝佳的欣赏。

如今,每当文静看到有人以她的“毕氏转体”参加大赛,她都会回忆起曾经在队里苦练又幸福的生活。“运动员所要经历的残酷性比任何一个职业都强烈,体操陪我度过了童年,少年,青春期。如今看着一个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动作出现在国际赛场上,那种自豪感是曾经不敢想象的。”

1999年。“残酷”的事实朝着文静的事业猛烈地袭来,18岁在我们看来还是一切刚刚开始的年龄,可文静所要面临的却是生命中的第一次离开,离开令她难以割舍地体操队。“退役的确是让每一个运动员都挺难抉择的事情,但它又是必然发生的。18岁在体操队已经算是很大的了,每次和那些比我小很多的队友一起训练,我都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压力感,所以我安慰自己,‘算了,还是就此收手把。’”这样的“收手”方式并非每一个运动员都可以经历的,“毕氏转体”将永远留在体操界。这也是文静最为自豪的事情。

飞鸟,一直飞不停歇

退役后,文静转辗到上海财经大学读书。4年的大学生活,弥补了她曾经学习的时间,并为日后的发展储备了足够的能量。毕业后文静投身到李宁公司进行服装设计工作,“我这

辈子可能注定了是离不开体操队了,你看我现在的工作,基本上每天都要和体操队打交道,为运动员设计服装。”

提起今年的奥运会,文静认为,它精髓的地方就在于“绿色奥运,从我做起”上。曾经我们找不到一个合理的、必然的契机将北京、为中国的环保事业提上日程。但奥运会的召开,让大多数的中国人都从这一刻意识到了“绿色”的意义,让我们很自然地进入了一个绿色环保的未来。这该是奥运对中国最为深远的意义之一吧。

如果说如意的工作让文静幸福地享受着工作带给她的快乐,那么在山东泰安做一名火炬手则更是让她兴奋的一件事。“这个机会是花钱买不来的,我真的很荣幸。特别是对于有过运动员生涯的人。火炬对我们的意义不同于普通人。”

文静就像一只飞行在高低杠上的小鸟,曾经她的空间属于体操队,现在她的空间更为广阔,但不管怎么飞,飞到哪里,她的毕氏转体都牢牢地记在我们心里,而这只从未停歇的飞鸟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美好的未来。

林依轮 奥运“完人”,微笑示人

在歌坛闯荡了10余年,从最初到现在,他的形象似乎从未发生过变化。岁月催人老的定论在他这里找不到存在的理由。他始终以微笑示人,他的笑极具感染力。笑,在这个夏天显得异常珍贵又极为重要,因为这是一个需要用笑容来面对的特殊季节。

奥运火炬手,是可以传承下去的荣耀

林依轮的爽朗在娱乐圈里是出了名的,他有着超凡的记忆力,只要是对他进行过采访的人,他都可以清晰地记住对方的名字,哪怕上一次的访问只是通过电话的对接完成。这已经是我们的第二次聊天,比起上一回,他的亲和力更加明显。

说起林依轮和奥运的关系,在我们这些普通人看来,他简直就是一个奥运“完人”,志愿者,奥组委授予的微笑使者,火炬手,奥运文化的宣传大使……关于这样的称谓在林依轮的身上数不胜数。他玩笑似的一句“我就差上场比赛去了”,可见他是多么的自豪。

提起火炬手这个特殊的身份,当用“心里美”来猜测他的感受时,立刻被不爱较真的他更正了,“那不是美,是一种莫大的荣耀和骄傲。”他说得对,20000多名的火炬手,看似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可是当把中国13亿的人口与这区区2万作对比时,我们不难理解林依轮的兴奋和幸福感。“我的骄傲不仅仅存在于这一生,而是可以传承下去的,我希望有一天我的后辈可以说我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曾经是2008年的火炬手,这是一个可以持续永久的荣耀。我的两个儿子当知道我是火炬手的时候,他们比我还兴奋,但很遗憾的是他俩不能去现场,但我会带回很多的照片和他们分享,并且让他们也捧一捧那沉甸甸的火炬。”

其实,当得知林依轮身兼如此之多的奥运身份时,心里面一直存在着一个疑问,他究竟是靠什么赢得这些称谓的?这些称谓仅仅是一个名头那么简单吗?

然后他不经意的一句话,让我们心中的疑问得到了答案。“今天我所收获的这些令人羡慕的身份,就是因为我一直以来给人们留下的阳光,健康形象,以及家庭事业都很完美的这样一个事实。”

奥运期间,作为明星羽毛球队的队长,林依轮已经拿到了羽毛球赛事的入场券,相信比赛现场,因为有了林依轮,啦啦队的表现也一定会像中国队的成绩一样,值得期待。至于其他的项目,他希望在姚明,易建联,大郅的引领下,中国队可以走得远一些。而他也会用自己的方式为每一个项目的选手加油鼓劲。

500顶福娃帽子带给孩子们的快乐节日

“六一”当天,林依轮抵达四川绵竹,他用独有的父爱方式关爱着那些在灾难面前临危不惧的孩子们。父亲的角色使他在赴灾区的群星中颇具优势,尽管他想不明白,为什么孩子们都会对福娃表现出那么高涨的热情,但既然孩子喜欢,他就要满足他们的心愿。去灾区前,他购置了500顶福娃的帽子,买了香甜浓郁的冰淇淋用特殊的方式保存着带入灾区。“我想这个‘六一’儿童节是这些孩子有生以来度过的最‘奢侈’的一个节日。”之所以说奢侈,真的不夸张。他们没有吃过那样的冰淇淋,没有戴过福娃的帽子,没有机会在节日里穿着新衣服看专业演员为他们创作表演……如果不是这场灾难,他们恐怕永远也得不到这些。对于我个人来说,我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心理重建的志愿者,我会用爱自己儿子的方式去爱他们。

生活要继续,它不会因为灾难的袭击就停滞前行的脚步。灾区的人们比我们想象的要坚强,这是林依轮此行的最大感受。在此番感受的影响下,由林依轮和妻子西华共同提出“用我们的家庭影响力带动更多的家庭投入到赈灾当中,”的号召得到了业内外很多人的认同。人们争相把父爱母爱献给灾区的孩子,7月中旬,西华作为发起人将组织几十个妈妈再次前往灾区,看望那些需要关怀和抚慰的坚强的孩子们。

王学兵 2008,我们是主人

印象里,王学兵只是一个单纯的演员,好像和演戏无关的事情也都与他无关。

印象里,他的低调总会让他在不经意间丢掉一些机会。

印象里,他该是个粗犷的硬汉,可是硬汉的柔情却也是在细节中慢慢显露的。

将火炬手的光环戴在头顶

时隔4年,王学兵再次成为奥运火炬手,一向低调的他,近来将火炬手的光环戴在头顶。此刻,就算他还想继续低调下去,可“两次”常人难以经历的机会也是值得他骄傲一下的。所以采访当天,按他工作人员的话说,向来惜字如金的他聊起奥运,语言突然变得丰富起来。

4年前,雅典奥运圣火的传递虽不及北京奥运来得隆重,但所到之处也还是得到了人们的一片欢呼。王学兵是奥运的宠儿,自己并未涉足体坛,更提不上什么奥运冠军,可他觉然比那些拼杀在奥运赛场上的运动员都幸运。早在4年前,雅典火炬的接力棒就已经传递到了他的手上。“我发现北京奥运火炬传递的这支火炬比雅典的那个要轻一些。”在中国,能够将火炬与火炬进行对比的人该不是很多的,可以现在的情况来看,王学兵要算在其中了。

4年前跑完一段接力后,王学兵花了近4000块买下了那极具收藏价值的火炬;4年后,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一次他可以在家乡乌鲁木齐完成那60米的短暂征程。60米对于运动来说,不过转瞬即逝的一刻。可是在那归属于成就的跑道上,它涵盖了太多的内容。“那是大众对你的一种认可,也是我们表现出奥运精神的一种方式,没有人会不看重它。跑之前有人跟我说,那60米要跑得慢一点,让自己多体会一小会儿,可轮到我跑的时候,我跑得还是挺快的,不是不能控制速度,只是跑慢了,在原地高抬腿,那就不叫跑火炬了,什么戏都不能过,我还是要把最真实的一面表现出来心里才舒服。”

“出逃”,给北京做了一份小小的贡献他就像戏中的饰演的警察,总是以一种认真地神情自说自话。那是一种主人的姿态。没有了2004年的客套。“2004年做火炬手,不管它传递到哪里,只要不是雅典人,我们都是以客人的

身份出现的,然后今年不同了,我们成了主人。我需要招呼好客人,然后把我们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

奥运开幕后,王学兵将回到剧组继续工作,似乎的生活和工作从不会被周遭的环境所影响。他说自己的“出逃”也算是给北京做了一份小小的贡献,因为那时候北京最难以解决的问题就是“人多”。通过电视的传播,他为奥运喝彩的热情依旧不会打折扣。

黄征 “榜样”在演讲

2003年,一首献给CBA的主题曲《奔跑》进一步成就了他的音乐理想;2005年,为北京国际马拉松创作的一首《I CAN》进一步彰显了他的音乐才华;2006年。作为明星足球队的种子选手,《我爱世界杯》的诞生给了大家有一个惊喜。转眼到了2008年,他又以一曲《榜样》作为大礼献给了北京、献给奥运、献给每一个爱体育、爱中国的人。他以他特有的才华和方式高喊着:“加油,中国!”

2008年,意义非凡

黄征总是与运动脱不了干系。虽然身处娱乐圈,可是作为明星足球队的主力队员,我们总是容易在不经意间忘掉他的歌手身份。其实不管是在音乐还是体育的哪个领域,黄征的作为都是显而易见的。然而从开始聊天的那一刻起,一种感觉一直想告诉我们―这简直就是一个演讲家,他所吐露的一字一言,都是一种不同凡响的力量,留在听者的心灵深处。

“2008年是意义非凡的一年,首先我们面临了一场又一场不可避免的灾难,特别是在这次地震中,所有中国人所表现出的空前的团结,是国家给予的支持和鼓励的基础。这样的团结也是外国人看到后始料未及的。第二,我们即将举办一场奥运盛事,这是对中国发展的一种肯定。以前在我去国外时,总有人问我‘Where are you from?’,当我说出China时,他们的眼神里流露出的是不一样的内容。他们追问我在国内能不能吃饱饭,他们以为中国现在还是一副落后的面貌……每当这时,我都有一种说不出的悲哀感。但通过这次地震,我们中国人让他们看到了我们的人权,以及政府对百姓的爱护。”

这就是黄征的开场白,不需要提问,更不需要引导。就像在灾难刚刚来袭时,黄征和音乐圈的几个朋友,高旗,羽泉共同创作了一首名为《要你坚强》的歌曲。随后。他理智地选择暂缓进入灾区的计划。一句“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是黄征在灾难面前最常说的一句话。捐款当天,他右手摸着心脏,左手把钱捐出去,他在心里问了自己一个问题,“这些钱是否能够让你问心无愧?”他肯定地为自己的提问点了下头,“我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那些受难受助的人们,我已经做到了问心无愧了!”

《榜样》

奥运前夕,一曲《榜样》预示着太多的故事在其中。黄征将奥运与灾难巧妙地结合起来,榜样被他赋予了新的含义,他用歌声告诉我们,“不是只有拿到奖牌的运动员才是榜样,不是那些救出伤员的士兵才是榜样。对于那些在奥运幕后工作的义工,志愿者,或者是比赛失利的运动员,他们因为参与了都是我们的榜样;那些在地震中坚强活着的人更是我们好好生活的最好榜样。”

董炯&希亚 爱与和平・大爱奥运

一首《爱与和平》,让董炯的生活增添了些许音乐的元素;一次《爱与和平》的单曲合作,让希亚对羽毛球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感情;董炯和希亚本是没有交集的两个群体里面的两个人,却因一首大气磅礴的奥运歌曲《爱与和平》。让他们彼此熟悉。

董炯,昔日的羽毛球世界冠军;希亚,乐坛极具国际潜质的歌手。这看似搭不上边际的两个人,却在奥运来临之际,成为了令人瞩目的一个焦点。然而,他们从未远离过扎下根基、属于自己的小世界。他们始终遵循这着自我,简单的方式行事往来。但却已经满足了自己内心的需要。他们相信。生活中一定是需要爱的,,特别是在这样一个可以震撼世界的8月,两个人的华丽出演将大爱以及对和平的使命唱出了一种荡气回肠的力量。

董炯――成功在等待

不管是破釜沉舟,还是逆水行舟,知难而上的事总是有人做。捧得冠军站在世界之巅的最高领奖台上,董炯收获的荣耀和幸福怎是我们这些普通人能感同身受的?8年前选择退役后,他的选择仍多得足以炫目。去国外做教练,或者在国外继续打球……然而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在“国内发展”成为了他最后的决定。“对于像我这种做什么事情都要做到位的人。从开始打球的那天起我就知道,这辈子很难再离开羽毛球了,所以开一家羽毛球俱乐部,培养那些对羽毛球有兴趣的孩子们,这就成了我的事业重心。”

曾经,羽毛球是他生活的全部,他的生活因为羽毛球而变得枯燥,当运动员是要耐得住寂寞的,要忍受那种与世隔绝的日子,现在,这个俱乐部成了他的事业重心。虽已投身了商海,可却仍没有偏离羽毛球这个项目。

2008年,当北京成为全世界的焦点时,董炯说,他不是没有想象过“如果不退役,在自己家门口打比赛”的场景,可是在每一个运动员的心里,“世界冠军”的梦想从来都没有被遗忘过。“如果以这个标准来评判,那我该是幸运儿了,因为在羽毛球领域,我已经达到了一个顶峰,只是术业有专攻,我们在各自的领域都实现着自己的梦想,所以也就没有什么遗憾可言了。”

真正亲临过奥运赛场的人,看待奥运会存有他独到的见解,到现在观赛这一可以诱惑很多人的事情,被董炯看得云淡风轻,“对是我这种一直从事体育事业的人来说,奥运的精髓在于它鼓舞着全民动起来的一种热潮,这一点才是最重要的!”

希亚――8月8日,注定是一生难忘的

奥运的圣火在传递,《爱与和平》的歌声也在传递。国际化制作班底的注入,13种语言汇集成的对“爱与和平”的向往,MV画面中呈现在太庙的欢庆,鸟巢和水立方的舒展、世界公园的童真。董炯和希亚将他们所理解的奥运精神唱出了独特的味道。

谈起幸运,希亚的幸运一点儿也不比董炯少。8月8日晚上8点,希亚将亲临奥运开幕式现场,感受最浓烈的奥运气息。“当拿到开幕式入场券的那一刻,我特别兴奋,不知道那会是怎样的一种情境,但那个晚上一定会成为我一生难忘的一次经历。”

和董炯合作的《爱与和平》,那恢宏的气质伴随着希亚独特的声线,将大爱的光芒尽情展现。“奥运期间,网球,跳水,羽毛球都会是我关注的项目。相信在奥运会的激情感染下,中国人的团结精神会比我们想象得还要强大。”

李兆林 因脆弱而坚强

因为主演了奥运电影《一个的奥林匹克》,演员李兆林开始被人关注。本身从事过体育,却又很会演戏,自然拿捏起运动员的角色比较顺畅。“导演当初选我来演刘长春这个人物,其实就是看上我‘文体合一’这一面。我能跑,更能演,可以说这个角色非我莫属”。言辞之间,你分明在兆林的脸上,读到一种自信。而他却说,他之前是没有自信的。

我就是刘长春

从小就是体育苗,李兆林的日记道:只有枯燥的赛跑记录。“那会儿成天就就是训练,每天陪伴我的只有寂寞的跑道。跑累身体不怕,就怕越跑越没自信。”兆林

说,“做一名短跑运动员,远比做一名演员艰辛。因为运动员的终极目标是比赛,是冠军,而比赛是残酷的,如果做不到最优秀,只能被淘汰下来,瞬间便能感觉到到自信的挫败。后来做了演员,告别了职业运动员的角色,这种怕受伤害的感觉,偶尔还有。每当接一个角色,就会去想我胜任的程度有多大。如果不足以自信,我就不会去演!”过高的自我要求,过度的强化训练,逐渐让李兆林显得敏感而脆弱。

真正改变这种脆弱的还是电影《一个人的奥林匹克》,李兆林扮演了中国奥运史上第一个勇者――刘长春。“我眼中的刘长春是个非常坚强的人。他是第一个代表中国去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这种自豪是无与伦比的,我更为我能演绎他而骄傲”。在戏里,李兆林再次来到熟悉的运动场,再次嗅到那久违了的跑道塑胶味。他在镜头里加速,在奔跑中找寻当年英雄刘长春的心跳与激越,最终,他越过了终点!这是李兆林呈现在大银幕里。冲刺的瞬间,他和刘长春双人合一,那种更高、更快、更远的大理想、大梦幻在那一刻彻底迸发,李兆林演成功了!而让他更欣慰的是:许久找不到的自信心,再次回到身体里,并且这次永恒不移。

“这部电影给我带来的惊喜太多了,他让我长度摆脱以前的不洒脱,很脆弱,我能找到一种自信,那就是坚强!”李兆林说很感激侯咏导演给予他这个角色,他收获镁光灯照耀的荣耀,也收获一份无比炫目的坚强。“我的坚强来自于脆弱,因为经历过失败,所以不怕死的劲头,越来越足。”

中国人是最团结的

对于今年国家举办奥运会,兆林的眼中充满满期待。“我相信这将是奥林匹克历史上,最成功最辉煌的一届!因为有56个民族参与,13亿人民的努力,这些都将载入奥运史,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做到如此的强大和自信!”听了他的话,不由想到之前的汶川地震,前者盛事,后者则是一场灾难。但不论是盛事还是灾难,国人顽强拼搏的精神,都空前高涨。“中国人是最团结的,也最有处世之道,小到我们戏里的一众演职人员,大到临危不惧的、抢干在灾区最前列的战士们,这都是我们不输人的一面!”讲到此处,兆林很激动,在他那双大手随着慷慨激昂挥舞的律动里,没有惊艳,但着实精彩。一个初露锋芒的演艺新人,能讲出如此这番话,颇让人有些刮目相看。从离开跑道,到栖息水银灯下,在演员李兆林的身上,你定然会学习到什么叫做不屈,换句话说,那些曾经遭受过脆弱打击的个体,真该和这个男子汉好好聊聊――铿锵有力。

上一篇:夏日狂飙 第8期 下一篇:老当益壮 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