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翁:古代还是现代?

时间:2022-03-31 09:36:56

莎翁:古代还是现代?

莎士比亚笔下的人物在舞台上应该穿什么样的服装?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已经知道,他们也可以穿现代服装。不错。但很多人又认为,那只是某些先锋派导演的做法。错了。事实上,莎剧“现代化”古已有之。

莎士比亚去世二十多年后,曾是西方戏剧中心的伦敦剧场被清教徒全面封杀,莎剧就此销声匿迹了十八年。复辟成功的查尔斯二世1660年重开剧场,但要求对剧场进行改革。女演员这才开始登台演出,取代莎士比亚时期扮女角的男孩;以前没有布景的莎剧出现了绘制的简单布景。舞台形式朝着逼真性迈出了步子,剧本内容也在与时俱进――根据当时社会的需要改写剧情。

就像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戏剧人一样,英国人那时对莎士比亚的文本并没有特别的敬意,只觉得他的那么多剧本可以很方便地拿来剪裁一下,影射现实。《请君入瓮》竟和《无事生非》合成一剧,讽刺清教徒政府的虚伪道德,台词也“现代化”了。《威尼斯商人》中的鲍西亚在法庭戏中,干脆模仿当时著名的法官。这样的与时俱进延续了整整两个世纪,那时虽然没有导演,但剧本却不断被改动。谁来拿主意呢?名角兼剧团经理。

这种演出,往往突出主角,而不是为了诠释剧本。再加上一个剧团常要轮演诸多剧目,服装就那么几套,不可能把每个剧本的历史背景分得那么清楚(这情况和我们戏曲的古装大都是明朝服装差不多)。这期间,还冒出了不少未必是追求逼真的新招,例如女扮男装。美国演员夏洛蒂・库希曼演罗密欧演得特别好,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看了以后说,没人会相信这是女人扮的。

到了1870年代,德国的赛克斯・梅宁根公爵成了戏剧史上第一位正式的导演,他导演莎翁的历史剧,进行过细的考古式研究,提倡“画面现实主义”。那也正是从左拉到易卜生的写实剧作逐渐成型的时候,欧洲这股讲究科学的潮流把莎剧演出从任意改编、发挥,拉回到了“原汁原味”的轨道上来。但是,现实主义独霸剧坛的时间其实很短,到了二十世纪,莎剧的“忠实”演出很快又被多样化的别致演出淹没了。如今在欧美“原汁原味”的莎剧演出属于少数。但凡讲到莎剧演出,人们不仅要问导演怎么阐释主题,还要问故事放在何时何地。不但可以穿现代服装,还可以穿未来服装,甚至无所谓时代的服装。即便古装也未必意味着“原汁原味”,导演完全可以把《哈姆雷特》放到十九世纪的南美,或者一百年前的俄国。彼得・布鲁克的经典演出《李尔王》受到《等待戈多》的启发,揉进了存在主义《仲夏夜之梦》则让演员穿着白色长袍在极富现代感的秋千上演绎这个神话剧。

那是不是有点荒唐?对了,和莎士比亚一样“荒唐”。莎士比亚自己就常常喜欢把剧情放在他从未去过的外国,例如《哈姆雷特》的丹麦、《仲夏夜》的希腊、《安东尼》的埃及、还有《奥赛罗》等好几个戏的意大利。追求异国情调一点也不损害他的主题,莎剧导演们只不过是继承了他的风格。但有一点,后人特别感到遗憾――谁也写不出莎翁那样美妙的语言,所以反而不敢像十七世纪的人那样改写他的剧本。只有导外文版的德、法、意等国导演有语言上的自由,甚至每个新演出都想要个新译本;而英语导演不管多么大胆地改变剧情所在地和时代背景,但是谁也不敢改一句台词(只是删)。英语世界的观众早已习惯了看到演员们身上穿着现代或者二十五世纪的服装,嘴里却说着四百年前的语言,并不觉得奇怪。

莎士比亚到底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正像他一个剧名所说的:As you like it(皆大欢喜)。

上一篇:我对喜剧有病态的偏爱 下一篇:“白玉兰戏剧奖”是怎样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