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的“三味课堂”

时间:2022-03-31 09:01:59

小学数学的“三味课堂”

就一堂优秀的小学数学课,我觉得有三个因素是必要的,结合三味书屋的叫法,我给它取名叫做“三味数学课堂”――“逻辑味、数学味、趣味(儿童味)”。

一、逻辑味

逻辑主义的代表人物罗素曾经说过――数学即逻辑,我所指的数学课堂的逻辑味主要有这么几个层次:

1.从课程设置上来看 必须板块分明,逻辑严密,各个版块在实现教学目标中的作用要明确,版块间的联系要明确,版块内的实施环节要严谨,一节课如果从设置上来看就是毫无逻辑、杂乱无章的,这一节课肯定称不上是一节合格的课,更谈不上是一节优秀的课,不会有利于学生知识树的生成,学生的学习效益也不会得到最大优化。

2.从课堂教学使用的资源上来看 每个资源自身必须符合逻辑,不能闹笑话,资源符合逻辑主要体现在资源必须符合数理逻辑和资源必须符合日常生活逻辑,比如三年级练习9有一题填表,编者设置的题目虽然符合了数理逻辑却不符合生活逻辑,公交车一般是先下车后上车的,而题目是先上车后下车,虽然是小的细节,虽然教材都有这样的疏漏,但是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不该有这样的疏漏,一节优秀的数学课更不应该出现这样的疏漏;那些连数理逻辑都不符合的资源,我就不再举例了,那是更加不能出现在课堂的,出现了便是教学事故。

3.从教者的教学组织和教学语言上来看 每个环节教师的语言必须要有逻辑性,不能似是而非,也不能不知所云,教学组织的每一个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处于什么样的逻辑地位,教者要心中有数,这样你的课堂才能有的放矢。

二、数学味

所谓数学味,我的理解就是指数学的思想、方法和应用价值。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炼并升华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有着特殊的美和价值。但是如今的数学课堂的数学味流失、淡化得相当严重,在一节数学课堂中该怎么寻回那沁人心扉的数学味呢?

1.巧用认知冲突感悟数学味道 比如听“可能性”这一节数学课的时候,有这么一道例题,2红2黑4张纸牌,摸到红和摸到黑的可能性相等,然后教者告知学生因为红黑牌数量相等所以可能性相等。这样的操作全然丧失了思维碰撞的机会,失去了数学本该有的味道,要是教者再做一个3红3黑的袋子,可能性还是相等,这时引起学生的思维冲突,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机会,由学生总结出规律,有的学生可能还不死心,再给他一次实验的机会去再次验证规律,学生通过这样一次深度思考完成了从具体到抽象的概括,发现了其中蕴含的数学规律。

2.善用数学活动体验数学味 数学的学习过程,从本质上来看是数学认知的过程,使学生将已有的数学知识内化为自己认知结构,构建出自己的知识树的过程,我们的数学教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尽量让孩子在做数学中掌握数学、体验数学和享受数学。

3.常用精准的语言凸显数学味 在平常的听课学习中经常听见数学课堂教师语言的随意性,一个数学教师说出的话都不是数学常用的规范用语,课堂怎么会有数学味道的存在?思维的物质外壳就是语言,语言也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是思维的结果,所以说教师的课堂语言非常重要,必须做到:“精、准、密”,“精”就是语言必须精炼,干净利落,能够体现出数学的简约美,不要拖泥带水。“准”就是语言必须准确,教师自己不能说有漏洞的话,更不能说错话。“密”指的是教师语言要严谨缜密,严丝合缝,不要东拉西扯。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用数学的语言阐述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抽象能力。让学生用准确的语言描述概念,使他们形成正确的、科学的、清晰的知识结构。在课堂中一般,“相等”尽量不要说“同样大”;“完全相同”不要说成“一模一样”,“转化”尽量不要说成“变成”,“交换位置”不要说“换过来”……

三、趣味(儿童味)

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儿童的天性就是爱动、爱说、好玩,扼杀天性的教育是泯灭人性的教育,放任不管的教育又是不负责任的教育,在尊重学生天性的基础上,如何加以开发、利用、引导呢?这就要求我们增加课堂的趣味性,特别是小学生的课堂一定要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带着孩子们在玩中学数学,慢慢地达到在学中玩数学的最高境界,为了增添课堂的趣味性,作为老师我们要做些什么呢?

1.保有童心,引进课堂的趣味性 做一名小学教师,整天面对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儿童,教师也应该保有一份童心,小朋友喜欢看的电视节目,教师也要观看了解,小朋友喜欢的话题,老师也应该知道,这样才能为给课堂引进趣味性打下伏笔。每周《喜羊羊》、《猪猪侠》、《光头强》、《小魔仙》……节目都要抽时间看一看,听一听。当然教师常保童心不仅有利于师生的精神交流(心理交流),也有助于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

2.开发游戏,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课堂游戏有两种,一种是放之四海皆可用的游戏,比如:摘苹果、夺红旗、蜗牛找家、足球比赛、魔法闯关……还有的是在特定课程中才可应用的游戏,比如:8的乘法口诀中数螃蟹脚的游戏、9的乘法口诀中双手记口诀的游戏、一一间隔排列中学生排一排的游戏、有余数的除法中“几人一组抱一抱的游戏”。将枯燥乏味的数学学习转换成课堂游戏,学生在玩中不知不觉掌握、练习、巩固了所学知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不再惧怕数学,慢慢地喜爱上数学。

当然,一节优秀的数学课除了上述三个方面,还有很多的细节需要注意,我们只有教并思考着,执着地探索出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才能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引领学生爱上数学,教会孩子数学地思考,智慧地生活。

(作者单位:江苏省高邮市周山镇实验小学)

上一篇:对儿童线描画教学方法的认识 下一篇:关注生活 实践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