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数学课堂里一些现象的思考

时间:2022-03-31 06:10:39

对数学课堂里一些现象的思考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准确理解、把握数学新课程的理念。我们欣喜地发现,现在教师的教学观念正逐步更新,学生的学习方式正不断转变,课堂教学充满鲜活的气息。但是,一些教师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不透,产生了教学上的一些模糊、困惑、矛盾与冲突,引发了教学实践行为上的偏差,出现了一些形式化、片面化、绝对化的教法和学法。

一、要给学生一定的思维时间

在听《8的乘法口诀》一课时,当老师出示两行五角星图时,问道:两行是几个8,比几十少几,是多少?虽然学生已经知道了一行,但要他们说两行,学生很难一下子说出来。因为学生既要观察图,又要回答长长的一个问题,确实有困难。此时大部分学生沉默,只有几个思维敏捷的学生一下高举起小手。由于这堂课教学内容十分多,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就匆匆忙忙地指名学生出来回答。结果,那个学生没有让老师失望,回答得很流利。老师接着让学生观察三行、四行……八行五角星图再回答问题,仍然只有那几个学生“撑场面”。其他的学生不仅丧失了思考的机会,而且对这个学习内容也没有了兴趣。

我的思考:为了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一些老师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时间。一个问题刚抛出来,不顾难易程度,就急于请学生出来回答问题。我想这样的回答不过是借助思维活跃学生的嘴巴,把老师想说的答案间接地告诉学生。老师关注的是最终答案正确与否,而不是关心有多少学生学会了思考。虽然在一堂课的时间内完成了教学内容,但是学生真正掌握数学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的又有多少人呢?

二、教师要指导学生的合作学习

新课程提倡合作交流。在教学实践中,合作学习已被教师广泛采用。我发现很多的合作交流都是这样进行的:课堂上,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立即宣布讨论开始。前排学生“唰”地回头围在一起讨论,顿时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有的小组你一言我一语,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些什么;有的小组组长一人唱“独角戏”,其余学生当听众,不作任何补充;有的学困生把此时作为玩耍的最好时机……

我的思考:这样的合作学习不过是一种教学上的时髦流程,是一种形式。合作学习不能流于形式,为了顺利地、有目的地开展,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要求,每组学生分清各自的任务,协调配合。然后再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

三、情境创设要符合学生的特点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创设情境便成为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程的一种潮流和时尚,几乎每位教师都在努力创设情境。于是,在数学课堂上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我曾听过六年级数学课《倒数》,执教者是这样创设情境的。师:今天我们先来做个游戏,游戏的名称叫做倒着说。

我的思考:初看上面的教学情境似乎非常精彩,但换个角度来看,创设这样的情境对于六年级学生而言却显得幼稚了些,也和本课的教学牵强附会。我认为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符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同时要有实效性,即创设的情境能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实践与经验,创设的情境对整堂课的学习要具有源泉诱导作用,具有思考的意义。所以,我们不能一味追求情境创设给我们带来的表面精彩,更重要的是要充分考虑情境的创设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产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是否能在课堂上起到思维的导向作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四、尊重学生不同的想法,但教师要及时进行优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方法的多样化。”

在执教《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一课时,教师要求学生想一想34-6可以怎么算,在算法的交流过程中五位同学发了言。

生1:(边摆小棒边说)我把6分成2和4,34-4得30,再减去2得28。(师板书:34-4=30,30-2=28)

生2:(边摆小棒边说)我先在30个小棒中拿走6个,再加上4个小帮,一共是28个。(师板书:30-6=24,24+6=28)

生3:我是先在心里记住34,然后先减一个手指就是33,减二个是32,减三个是31,……(在他数的过程中好几个学生表示太繁了,纷纷举手要说自己的算法。师板书:扳手指算)

学生满心欢喜地坐下。

生4:(边摆小棒边说)我觉得个位上的4不能减6,可以从旁边的30里借给他10个,这样14减6等于8,在加上剩下的20是28。(师板书:14-6=8,20+8=28)

生5:我是先从34中减去3得到31,再从31里减去1得到30,再减去2得到28。(师板书:34-3=31,31-1=30,30-2=28)

教师对于学生给出的方法不加分析的“眉毛胡子一把抓”,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练习。实践证明,当学生有一种方法的时候,往往会认为自己的想法是最好的,就会很自然地抵制或抗拒和自己不同的方法。如果教师此时一味地追求尊重学生,而不进行恰当的引导和方法的优化,那么像扳手指的生3以后将怎样进行更加复杂的计算呢?

我的思考:方法多样化,能够促进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但并不是所有的方法都是好方法,因此在教学时要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优化方法,同时要“有效促进学生对自己所选择的方法作出积极的反思和必要的改进”。教师要选择既简单又方便,既尊重了学生,又优化的方法。由此可见,“尊重学生”和“方法优化”并不矛盾。

新课程核心理念是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创造性地使用课程是关键。要在课堂上形成师生相互沟通的良好氛围,帮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真正主人,使教师的教学更符合学生的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奔牛镇中心小学)

上一篇:让学生畅游在愉悦的阅读教学中 下一篇:还语文课堂本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