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坚持“四民”改革打造创新城市

时间:2022-03-31 04:21:53

台州:坚持“四民”改革打造创新城市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台州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1978-200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递增15.0%,分别高于全省全国同期1.9个百分点和5.4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年均递增19.5%,分别高于全省全国同期2.2个百分点和6.4个百分点。近年来,台州市居“中国最佳商业城市”百强榜第19位、城市竞争力排名第42位(包括港澳台7个城市)、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比第6位,并被评为中国十二大品牌经济城市之一。

回顾二十多年的奋斗历程,台州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很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进取,勇于创新,较早实行市场取向的改革,并在各个领域取得新的突破,呈现政府以人民为根本、企业以民有为主体、运营以民营为载体、社会事业以民办为主导等四大主要特征。

一、民本――政府以人民为根本

我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靠的是“群众战争”;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也要依靠“群众经济”。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一是以关注民生为本。历史上的台州一直是浙江的贫困地区,交通不便、资源贫乏、人多地少、基础薄弱。为此,台州各级政府坚持以发展“群众经济”为途径,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目标,走出了一条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富民强市之路,创造了以“市场运作、政府推动”为主要特征的“台州现象”。台州民营经济迅速发展,全市形成了行业门类比较齐全的汽摩配件、缝制设备、医药化工、家用电器和模具塑料等九大支柱行业,在2005年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产业本体指标排名中位居第16名,有48个工业制成品市场占有率居国内(外)第一。台州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升,2005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均是1978年的56倍,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到28.3平方米和49.6平方米;市区每百户居民汽车拥有量达到12.7辆,均居全省全国前列。二是以民众福祉为本。台州各级政府把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增进人民群众的福祉、着力构建和谐社会作为重要任务。充分发挥民营经济优势,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扩大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障覆盖面,对失土农民实行养老保险,全面推开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实行低保政策,完善社会救助体系,集中供养“五保户”,社会保障安全网不断健全。三是以民益为本。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台州率先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通过椒江20余年的试点,近几年来,全市全面推行党代会常任制,一年召开一次党代会,充分发挥党代表的作用,反映民众心声。农村基层创造性地开展民主政治建设,如荣获“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优胜奖的农村基层民主恳谈会,村级重大事项决策“五步法”,成立村民监督管理委员会等,这些都不断地完善了在村党支部领导下村民自治运行机制,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民益。

二、民有――企业以民有为主体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建国30年,国家在台州投资仅4.6亿元,国有经济十分薄弱,大力发展民有企业,是台州实现富民强市的必然选择。一是大力发展民有企业。台州各级政府充分尊重群众首创精神,从民间“打硬股”中得到启迪,支持群众创办了一大批股份合作制企业,开辟了台州民有企业发展的新天地。1983年温岭工商局在全国最早为“股份合作”企业“登记户口”,1986年黄岩县委县政府率先发文推行股份合作制。近年来,台州不断深化政府自身改革,优化政府服务,为民有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如“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扶持政策”和“现代服务业扶持政策”等,鼓励各种所有制企业平等竞争,有力地支持了民有企业全面发展。台州民有企业(单位)经过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三个阶段的发展,总量已达27.6万家,占企业(单位)总数的99%以上,上规模企业有4000多家,创造了90%以上台州经济总量,80%以上的就业,70%以上的财政总收入,涌现了吉利、飞跃、星星、苏泊尔等一批骨干企业和国内外知名品牌。二是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按照在竞争性领域国退民进的要求,积极调整国有经济布局结构。早在九十年代末,就已完成了全市570家国有企业和779家集体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转换员工身份,改制面达到99%。三是严格保护民有产权。产权是经济制度的基础。台州民有企业私有产权清晰,按照所有权和收益权相统一原则,实施严格私有产权保护,保障民众创业成果,激发民众创业创新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民营――运营以民营为载体

计划经济最大的弊端是政企不分,政府直接干预企业运营,企业缺乏活力,市场竞争力弱化,而民有企业是市场经济的天然“宠儿”,大力发扬民营特色,是台州增强发展后劲的必然要求。一是推进企业制度创新。鼓励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全市现有股份有限公司69家,上市公司7家,已完成上市辅导或正在接受辅导的有12家。二是推进企业管理创新。引导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引进职业经理人,提高管理水平。如国有控股的海正药业高薪聘请外国管理类和营销类职业经理人担任公司高管。通过举办培训、企业家沙龙、企业家高峰论坛等活动,造就一支国际化、现代化、职业化的新台商队伍。三是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优化政府资源配置结构,优先保障自主创新的水、电、土地等资源需求。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对企业自主创新实行政策倾斜,加大财政和税收的扶持力度,切实提高企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从台州的实践看,民有企业自身运营能力和水平正在不断提高,而国有控股或参股企业、公用事业领域等已经广泛引入民营机制。

四、民办――社会事业以民办为主导

开放非公经济的市场准入领域,是世界大潮流,历史大趋势,对于台州这样一个公共财政投入严重不足的地区更为紧迫。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台州积累了丰厚的民间资本,加快开放市场准入,是台州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台州较早地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创新社会事业举办模式,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基础设施、市政建设、科教文卫等各个领域。一是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领域。1985年温岭率先集资打藤岭隧道。1993年通过民间资本,启动建设浙江省首条股份制甬台温高速公路,改变了台州交通翻山越岭的历史。二是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市政建设领域。1998年引导民资投入5亿元(政府不出一分钱),用短短一年的时间,建起了全国最长、极具欧陆风格的台州商业街,促进了新市区人口的快速集聚和产业的快速发展。三是引导民间资本进入社会事业领域。通过企业或个人投资,创办了浙江吉利汽车工业学院、浙江经济管理专修学院等40多所大中专院校,12所成人教育学校,113所中小学和幼儿园。一大批民办医院、民办艺术馆、民办歌舞团等均成为台州社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台州在全省社会综合发展水平评估中上升到第7位。

(作者系浙江省台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上一篇:加强我国社会保障基金进入资本市场的监管 下一篇:黄石:提高整体实力 力创“工业强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