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治“羡腐病”劲吹“廉洁风”

时间:2022-03-31 03:39:12

【摘 要】文章通过对当前社会上“羡腐”心态的分析,提醒和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党性修养,提高自身人品,保持良好心态,自觉抵制各种诱惑,从思想上筑牢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堤坝,保证廉洁从业。

【关键词】羡腐病;危害分析;医治处方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7-187-01

十六大以来,我们党不断加大惩治腐败力度,掀起一轮又一轮反腐高潮,取得了许多新的突破和进展,对规范党员干部行为,促进廉洁从业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但目前在部分党员干部群众中,仍然存在“羡腐”心态,这种心态实质上就是一种思想“病变”,无疑是反腐败工作的一大障碍性因素。因此,对这种社会心理现象要认真对待,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引导和矫正,以防进一步蔓延和扩大。

一、“羡腐病”的现状分析

一是无权者的羡腐。在现实生活中,少数“平头百姓”和手中无权的普通干部,他们患“羡腐病”时有一个共同的思维定势:“有权就有钱,有钱就有一切。”这就是他们羡腐的思想根源之所在。受“羡腐病”影响,不少人认为当官发财是理所当然,贪污受贿是心安理得;会走歪门邪道、用不正当手段打通某些关节,办成一些用正常手段很难办到的事情是“有门路”、“有能力”、“有眼光”。腐败分子借助于贪污腐化所造成的“业绩”“政绩”假象,被评价为“有气派”、“有魄力”、“有前途”。腐败成了“成功的标志”。

二是当权者的羡腐。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特别是面对“精彩世界”的种种诱惑,有些人常常会心理失衡。如果这种心理失衡发生在领导干部身上,那就会产生严重的恶果。

三是思腐者的羡腐。少数患“羡腐病”的人在没有能力和条件时只好在一旁眼馋,一旦时机和条件成熟,就会由羡慕转向付诸实施,“不在位时恨腐,有时机时爱腐”,是思腐者“羡腐病”的具体表现。

四是恨腐者的羡腐。恨腐者是一提起腐败无不咬牙切齿、深恶痛绝,可很多时候又表现出一种羡慕的态度,羡慕人家“有办法”、“有门路”,能办成事。有一些人,他们平时谈起反腐败,总是慷慨激昂。但遇到自己办事失利,或听说某位领导通过与外商谈判让孩子出国学习。就羡慕的不得了,恨自己没门路。言语中不是愤恨、批判,而是眼红、羡慕。

二、“羡腐病”的主要危害

首先,“羡腐病”为腐败提供了孳生繁衍的舆论温床。或许有人会说,羡慕腐败并不等于腐败,因为真正有机会腐败并且已经是腐败了的,毕竟是极少数。羡慕腐败者虽没有资格腐败,却能够仿效腐败者的行为,甚至利用腐败者的权力,过一把“腐败瘾”。比如,钱权交易,色权交易等等,均由腐败派生而来。换个角度看,许多腐败者正是被那些羡慕腐败的人拉下水的。腐败者诱惑羡慕腐败者大发黑心财,羡慕腐败者蛊惑腐败者更加贪婪,如此“互助”,势必导致“前腐后继”的恶性循环。。 其次,“羡腐病”是腐败的思想基础,也是走向腐败的前期心理准备。人不是生来就贪婪无度的,而是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逐渐变异到了一定阶段的结果。先是吃点、拿点,后是贪点、占点,尝到了“甜头”,又没有受到惩罚,于是欲望和胆子便会越来越大。先由想不通到羡慕,从思想上的蜕变转为行动上的摹仿。天长日久,丧失了思想的免疫力,经受不住金钱美女的诱惑,走向了腐败的深渊。

三、“羡腐病”的医治“处方”

一要培养知耻意识,给“羡腐病”者一支“防腐剂”。羡腐者之所以羡腐,就是因为缺乏知耻意识。我们必须要培养知耻明德的风气,要让党员干部牢记“八荣八耻”,真正懂得什么是可耻,什么是光荣。要通过举办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等,旗帜鲜明地高扬主旋律,表彰先进,使大家学有榜样,赶有目标。组织观看警示片、赴监狱参观、接受服刑人员现身说法等立镜为鉴,让党员干部自觉做到警钟长鸣,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决不“闯红灯”和“踩红线”。

二要加强文化引导,给“羡腐病”者一支“清醒剂”。要不断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大力开展廉政文化“四进”活动,可通过举办喜闻乐见、易于接受、覆盖面广的“廉政知识竞赛”、“廉政作品征集”、“廉政文艺演出”等,创建廉洁文化窗口、廉洁文化长廊、廉洁文化园地等文化娱乐活动,用先进文化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不断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不断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讲道德、讲廉耻。要把反腐倡廉教育渗透到各种文化活动中,利用各种文化载体,促进廉政文化建设,使廉政文化走进千家万户,形成反腐倡廉的良好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

三要营造廉荣氛围,给“羡腐病”者一支“免疫剂”。一方面要采用发放教育资料、举办党风党纪知识竞赛、召开座谈会等宣传教育手段,大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教育活动,积极营造“人人思廉、人人保廉、人人促廉”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可以结合单位特点和实际,集中时间、集中内容、集中教育,组织开展系列专题教育活动,如“元旦、春节、五一、十一”等重大节日,在违纪违法问题的高发部位,不失时机地进行超前防范教育,以此来对抗、抵消“羡腐心态”,最终让一切与清风正气有悖的思想观点都消弥于无形,从思想上根除腐败。 四要加大反腐力度,给羡腐者一支“还魂剂”。从近年来发生的典型案件来看,“羡腐病”者之所以患病,很大程度上与反腐不力、监督不严有关。因此,必须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把“羡腐病”者思想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要以监督党员干部为重点,加强对“三重一大”等重大决策的监督,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只有在全社会形成清正气, 才能彻底根治“羡腐病”。

上一篇:浅谈高中生填报高考志愿现状 下一篇:对网络流行语体的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