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装饰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初探

时间:2022-03-31 02:55:40

建筑装饰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初探

摘要:本文在探讨了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建设改革的方案后,提出了建筑装饰专业应该坚持办学特色,加强职业技能教育, 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制定出既符合当前社会需求,又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

关键词:建筑装饰技术人才培养 初探

中图分类号: TU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建筑装饰技术专业”其教学体系介于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和环境艺术专业之间,也是一门跨学科的专业,在教学上目前仅停留在两者兼顾的层面上,并没有形成一个相对独立与完整的专业教学体系。现如今装饰行业在我国已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迫切需要新型专业人才,但在很多院校,装饰专业招生及就业压力却越来越大。在这样的形势下,加深对装饰专业特色的探索与教学创新,形成一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较为系统且相对独立的人才培养体系已势在必行。

一、高职高专院校装饰专业建设的重新定位

在我国,装饰专业的办学主体主要是各类高职高专院校。高职院校近年发展很快,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起步较晚,与同属高教系统的普通高专院校相比,在教学设施、教学管理、师资力量、教育经费、办学规模等软硬条件上多方面存在不足,办学特色还不鲜明,较多地延续了中等职业教育模式,偏重实践教育,起点较低。相对来讲,普通高等专科院校办学时间长,软硬件积累了一定优势,教学体系也较为完备,但其人才培养模式一直强调传统的学科性教育,实践教育相对缺乏。

目前国内高职、高专院校装饰专业大多是偏职业和厚基础的两种教育体系并存的状况。部分高职院校为追求较高的就业率,强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挤压理论教学学时,在两年时间里完成了三年的课时量,留了一年的时间让学生下基层“顶岗实习”。这种教学培养体系,可以收到一定的效果,提高了就业率,学生也可以较快地适应社会工作。而许多老高专院校在专业教学改革如何与社会需求同步调方面却表现的较为谨慎,只在第六学期才安排部分时间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锻炼。该教学培养体系,一次就业率相对较低,毕业生适应社会工作时间较长,但学生的基础知识扎实,对今后自身发展相对有利。

高专、高职院校最终的走向是一致的,过于激进的教学体系会忽视学生的基础教育,但过于保守的教学体系又不利于提高就业率,因此在两种教学体系互相借鉴与补充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有利于专业健康发展的教学体系,才是专业创新发展的根本。

二、培养方案与专业内涵、社会需求的对接

“建筑装饰技术”有别于“室内装饰”、“室内设计”等概念。 “建筑装饰技术”主要是为了满足视觉艺术要求而对建筑室内外空间及围护进行的一种附加的装饰,以及对使用设施的选用配置,它除了注意审美价值,迎合时尚流行外,亦须保持技术和材料的合理性,同时兼顾空间构成和材质色调等的协调性。装饰专业更侧重于学生掌握材料技术、构造作法、施工工艺等相关知识,在此前提下,或可创造出一种优美的建筑室内外空间环境。然而许多院校装饰专业主干课程的设置与专业内涵是不相协调的,过于偏重空间设计或艺术设计。

在借鉴加拿大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确定教学内容的CBE(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模式,对建筑装饰行业的职业岗位群进行了综合能力分析,分解列出各项综合、专项能力。结合综合素质要求,并适应行业市场及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确定本专业的两个主要方向: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以及依托工程技术的装饰设计技术。通过不断完善课程支撑体系,对专业主干课程进行模块化设置,使得人才培养模式更加专业化。

高职教育侧重对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 同样不可忽视综合素质的培养。社会需求的是专业素质高,知识更新快,适应能力强的人才,这势必考验人才培养阶段专业体系设置的合理性。

三、与专业理论课紧密结合的实训类教学体系建设

实践教学在高职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通晓建筑装饰设计、施工、管理,并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的专业应用型技术人才,我们对建筑装饰技术专业进行了岗位能力分析,确定毕业生实践能力要素,根据培养目标形成基本专业技能实训、顶岗实践的循序渐进的实践教学体系。

3.1 认识实习结合课程教学分散进行

以往认识实习是在学生初次接触专业时所安排的一次校外考察实习,时间固定、集中,一般安排在第2学期,约1周时间。然而大部分学生“走马观花”,似懂非懂,返校后又不能很快与课程实践相联系,实际意义不大。近几年通过将实习与课程紧密结合,分散机动穿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建筑装饰材料、构造、施工等授课教师分别组织学生下工地、材料市场进行认识实习,通过现场讲解、素材收集,在理论课堂结合多媒体教学予以强化。装饰设计课在结合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实际实施中,我们要求学生能够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深入工程实际,通过对具体工程案例进行“假题真做”,并加强过程控制,保证每个设计课题都安排1~2次现场教学,让学生获得更好的感性认识。

3.2 写生实习与历史、设计课程紧密结合

写生实习是建筑美术课程的强化实践锻炼,通常带学生到较有特色的地区实地风景写生,集中2周左右的时间,完成一定数量的写生作业。写生就是画画,但看什么、想什么、画什么、拍什么,则需要进行实践和探索。根据教学安排,前半段时间学生着重于技艺练习,后半段适当降低写生工作量,要求学生有意识的收集素材,为回校后的设计创作课做准备。近几年,我们经常安排于徽州地区写生,外出前,专门安排几个课时讲解明清徽派建筑文化,充实建筑历史课程,让学生在写生过程中更能深刻体会徽派建筑的内涵,把握其细部构造以及建筑装饰风格。回校后,紧接着布置的设计课题就紧紧围绕徽派建筑,以继承和保留着我国的传统建筑特色进行创作,提高学生的观察、概括和表达能力,从更宽阔的背景去看待艺术和创作,以更富创造的形式去表达白己的感受。

3.3 基本专业技能实训课程紧密结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以“强化应用为重点”的原则构建理论课程,强化学生职业技能的培训;以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为切人点,深入推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根据学生的专业方向,我们通过努力,完善行业内相关的各职业岗位(如CAD绘图员、施工员、材料员、安全员、质检员等)的职业资格考证制度,专业课程设置及授课内容与之密切结合。在校其间,我们鼓励学生至少取得一项上岗证,使得学生一毕业就能持证上岗,增加就业机会,同时缩短工作适应期。这更需要我们积极创造实训条件,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以就业为导向,推进产学研紧密结合。

五、结语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尚处于摸索阶段,我们只有坚持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不断强化和完善教育体系改革,才能摸索出一条适合专业自身发展的道路。要适应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人才市场的需要,就必须坚持正确的定位,狠抓内涵建设,增强自己的办学实力和竞争力,充分发挥各种优势,找到自己的立足点、生长点。建筑装饰专业教学体系应该适应社会的发展,以培养高素质职业技能的专业人才为己任,明确专业办学方向,深化教育体系改革。

参考文献:

[1]. 张敏:建筑装饰专业的特色建设;《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5)

[2].李书琴:浅析室内设计三大专业课程多媒体课件的创作;《室内设计》,2005(4);

上一篇:浅谈建筑软土地基换填加固技术 下一篇:浅谈高校会计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