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豆加工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思考

时间:2022-03-30 02:55:29

【前言】黑龙江省大豆加工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思考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1.2国际粮商对大豆原料的价格控制。美国AMD公司,美国邦基公司、美国嘉吉公司和法国路易达孚公司这四大国际粮商已经控制了中国80%的进口大豆货源。低价买入南美及享受巨额农业补贴的美国大豆,再高价卖给中国的大豆加工企业,赚取垄断的贸易利润。2002年、2003年和20...

黑龙江省大豆加工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思考

摘要 提高黑龙江省大豆加工企业的竞争力对中国的大豆产业安全有重要意义,本文从造成黑龙江省大豆加工企业竞争力低下的原因入手,通过分析和思考,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以期对提高对黑龙江省大豆加工企业摆脱困境有所裨益。

关键词 竞争力 黑龙江大豆加工企业技术创新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口的增加和食品结构的优化,人均消费水平的快速增长造成对植物油的消费量稳步增长,从而推动饲料、饲养业和油脂加工业的快速发展,养殖业规模以及加工产能扩大。近5年来我国豆粕的年需求增长率维持在约10.9%的平均水平,反映到大豆油脂加工需求量上,其趋势性增长大约为每年300万吨。黑龙江省做为农业大省,饲料行业的豆粕需求大幅增长;在市场需求不断增加的良好形势下,黑龙江大豆加工企业连续两年出现亏损停产。在2008年末、2009年初没有政策补贴在没有国家补贴的情况下出现亏损而停产,2009年11月国家出台政策,从2009年12月日起对东北三省一区大豆油脂加工企业给予每吨160元一次性补贴,鼓励其入市收购农民手中的大豆。这是一项惠农惠企、促进流通的好政策,但是,到2010年1月,国际市场大豆、豆粕、豆油价格下滑国内市场应声连动,价格急速下滑,进口大豆港口分销价一度达到3,200元/吨,豆粕3,080元/吨豆油7,200元/吨,均比上月下跌了400元/吨左右黑龙江大豆加工企业把国家补贴加进去后仍然亏损130元/吨左右,部分企业为规避风险再次停产。如何提高黑龙江省大豆加工企业的竞争力已经是迫在眉睫的问题,这关系到中国的大豆产业安全。

1 造成黑龙江省大豆加工企业的竞争力低下的主要原因

1.1大豆油脂加工能力迅速扩张产能过剩。截至2008年底,我国大豆油脂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超过8700万吨,其中日油脂加工能力超过500吨的加工厂有150家,日油脂加工能力为26.3万吨,年加工能力超过7900万吨。2000-2008年,我国大豆的日加工能力增长了4.3倍。按照目前我国大豆年实际油脂加工量4150万吨计算,实际加工能利用率只有48%,且新建、改扩建项目势头不减。2009年以来全国总计增加大豆油脂加工产能约1000万吨,其中央企增加约800万吨,邦基等外资企业在沿海和内陆地区建设新生产线的形式增加产能,黑龙江一些民营企业也开始在辽宁等沿海地区开设分厂。

1.2国际粮商对大豆原料的价格控制。美国AMD公司,美国邦基公司、美国嘉吉公司和法国路易达孚公司这四大国际粮商已经控制了中国80%的进口大豆货源。低价买入南美及享受巨额农业补贴的美国大豆,再高价卖给中国的大豆加工企业,赚取垄断的贸易利润。2002年、2003年和2004年,中国大豆加工企业连续三次在国际大豆期货市场遭受重创,国际大豆贸易商整体“逼仓”,最后受到国际投机基金的疯狂打压而造成巨大损失。大豆原料价格已经成为黑龙江省大豆加工企业停产的主要原因。

1.3大多数黑龙江省大豆加工企业没有大豆进出口权,无法购到低价的进口大豆。大豆加工企业加工进口大豆的优势比较明显。企业加工进口大豆具有仓储成本低、批量大、信用证结算、质量均一、运输距离短等优势。另外我国大豆的含油率一般为16-17%左右,而美国、巴西和阿根廷大豆含油率一般在19-20%左右,比我国大豆含油率高2个百分点。大豆进口权只有少数的国有粮食企业才有,这些国企的进口大豆,基本供应自己在沿海城市的加工企业;而黑龙江的大多数油脂加工企业都是民企,没有大豆进口权。目前在黑龙江暂时还买不到进口大豆。

1.4黑龙江省大豆加工企业设备优势却没有充分发挥。黑龙江省大豆年总产500万吨左右,能够保证大豆精深加工的原料供应;黑龙江省由于加强了国外专项考察和技术引进工作,基本上汇集了西德鲁齐、美国温哥尔、丹麦尼鲁、日本日清及瑞士林达的先进设备、先进工艺、先进技术。引进应用或消化吸收的油脂、磷脂、蛋白、饲料加工设备和工艺技术,数额之多、品种之全为全国之首。黑龙江省大豆加工企业尚处成长期,竞争逐渐日益激烈,产品的同质性较强。在终端促销上缺乏对自己产品在同类产品中的卖点和个性的挖掘,没有强化对差异化营销策略的实施。如大豆油、豆粕等大宗商品质量相差不多,价格随行就市,在此情况下竞争力严重缺乏。与此同时,要加紧研发新产品,创新产品的差异性,不断丰富企业产品的内涵,建立品牌差异性,以保证与同类产品的差异,完善服务系统,树立本企业的特色。如发挥绿色大豆食品、非转基因大豆食品等黑龙江省的大豆产业优势,在巩固现有市场的同时,以市场细分为基础,划分消费群体,确定目标市场,有针对性的开展营销工作,以避免不必要的恶性竞争,发掘适合本企业的市场空间。

1.5技术研发能力没能有效转化为企业竞争力。在黑龙江省有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黑龙江省粮食科研所等14个综合科研院所,以及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及齐齐哈尔大学等9个设有食品加工或粮油加工院系的大专院校和数千家专业加工大豆的企业,培养和储备了大量的研发人员,具有一定的技术研发能力。但技术研发的成果与转化与西方发达国家差距非常大。目前大豆加工企业进行油脂生产时绝大多数采用“高温脱溶”工艺,而“高温脱溶”所得豆粕在高温作用下蛋白质发生“过度变性”。从而导致豆粕会失去再加工功能,只能用作饲料。使得占大豆40%以上的优良蛋白质和其他成分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除此之外,大豆低聚糖、异黄酮、皂贰、膳食纤维等多种营养及功能性成分的利用也是微乎其微。另外,大豆传统食品生产长期以来处于作坊式生产的原始水平,传统豆制品生产无论技术水平还是产业发展规模都远远落后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

2 提高黑龙江省大豆加工企业的竞争力的对策措施

2.1建设企业的大豆基地。黑龙江省大豆加工企业要建立非转基因大豆食品的营销观念,建设企业的大豆基地,将黑龙江大豆的天然高品质的优势在大豆食品加工中体现出来,从而提高营销优势。依据健康、安全、绿色、生态的食品消费理念的要求,建设非转基因高品质大豆种植基地,按绿色、有机的种植标准进行非转基因高品质大豆种植,并在条件合适地区,进行土地资源整合,进行规模化种植和标准化收割,保证大豆过硬的质量。取得非转基因大豆定价的“话语权”,严禁转基因大豆进入黑龙江。进行黑龙江省非转基因大豆及产品的品牌形象建设。利用品牌效应,提高大豆加工企业的营销优势并提高企业的利润,阻止外资进入黑龙江省大豆加工业。

2.2积极进行有机食品中、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的认证工作。随中国加入WTO后,在世界经济政治作用影响扩大,中国无公害食品

体系的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经过一段时间的完善适应,一定会得到世界认同。因此,黑龙江省大豆加工企业应该抓住机遇,建立大豆有机食品的绿色健康观念,对国外出口大豆有机食品,对国内加强绿色大豆食品和无公害大豆食品的营销工作。

2.3加强对功能性食品的研发和生产

科学实验证实植物中的一些化学物质可预防或治疗至少四种常见的死亡疾病: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高血压,并将此类食品称之为“功能性食品”。大豆中有5类化合物被证实具有此类功效:异黄酮、皂角苷、植酸、蛋白酶抑制剂、植物甾醇及多聚糖类。现代人追求健康、健美与长寿,大豆食品正符合了人们对此的要求。黑龙江省大豆加工企业要提高营销保健观念,针对消费者的需要,开发大豆功能性食品,满足国内外消费者的需要。

2.4顺应低碳水化合物食品的饮食潮流和素食风尚,开发和生产大豆蛋白产品

一方面,可用大豆蛋白对面包和布丁等高碳水化合物食品进行修饰;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大豆蛋白开发低碳水化合物的新食品。从而满足更简单实惠的产品配方和加q-q-艺要求。另外,由于大豆含有优质蛋白,被认为是理想的素食食物。因此,提高食物中大豆蛋白含量,不仅仅能更经济地替代肉类蛋白,同样也给素食市场提供各种各样的改良食品。由于人们对肉类食品能引起疾病的关注和对植物性食品的健康意义有了更深认识,素食发展较快。这也给使用东北大豆的黑龙江省大豆加工企业带了市场机会。

2.5充分运用非转基因大豆食品的优势,开发国内和国际市场

中国已经成为唯一的非转基因大豆基地。而且黑龙江省大豆加工企业生产的是非转基因大豆食品,应针对不同市场开发非转基因大豆食品组合,应注重强调产品差异性,提高中国大豆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如在九三油脂的规划中,实现磷脂的规模化生产之后,将国产非转因大豆全部加工成非转基因磷脂销售。但前提是必须使用非转因大豆作为原料,并且不能再添加任何化学物品。欧盟作为全球最大的大豆消费市场,为了保护消费者利益,已经基本上禁止进口转基因大豆食品;同时日、韩等大豆食品消费大国由于存在着对转基因食品的恐惧,也出台了对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因此我国非转基因大豆产品在日、韩很受欢迎。

结束语

提高黑龙江省大豆加工企业的竞争力,就要充分挖掘黑龙江省的资源优势。要建设非转基因高品质大豆种植基地,按绿色、有机的种植标准进行非转基因高品质大豆种植;要抓住,机遇,建立大豆有机食品的绿色健康观念,对国外出口大豆有机食品,对国内加强绿色大豆食品和无公害大豆食品的营销工作;要提高营销保健观念,针对消费者的需要,开发大豆功能性食品,满足国内外消费者的需要;要顺应低碳水化合物食品的饮食潮流和素食风尚,充分运用非转基因大豆食品的优势,开发国内和国际市场。

上一篇: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模式浅析 下一篇:商务档案管理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