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城市化水平比较分析

时间:2022-03-30 08:29:12

辽宁省城市化水平比较分析

摘要:通过对城市化内涵的探究,得出人口等单一指标测度的城市化水平,已经不能反映城市化的全部内涵,因此采用层次分析法对辽宁省14市城市化化水平进行综合测度并比较分析。并对辽宁省不同城市化水平城市进行分类,将14市分为高中低三类;分析辽宁省城市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地区间产业结构不均衡、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不协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在尊重城市化发展定律,在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党中央科学发展的理念指导下构建辽宁新型城市化战略。

关键词:城市化水平;层次分析法;大连

中图分类号:F2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2-0132-03

前言

城市化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之一 [1],当前中国处于急速工业化进程中经济发展迅速,因此中国地理学界对城市化展开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在城市化研究中,对城市化水平的测度则成为关键的问题之一。在以往的研究中,学者常常采取单一指标(例如城市人口)测度城市化水平的研究方法。但是随着人们日渐深入地认识城市化内涵,学者逐渐放弃使用这种片面的测度方法,进而选择多指标的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的方法 [2~3]。本文以辽宁省区域城市化为研究对象,从城市化内涵出发,构建城市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山东省进行实证分析和聚类分析,分析山东省各地市城市化水平的现状、分类、区域差异及各类城市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一、城市化定义

城市化是世界性的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然而关于城市化的定义理论界尚没有统一的定义。纵观城市化的各种定义有以下三种典型代表:(1)人口城市化观点;(2)空间城市化;(3)乡村城市化。他们都只是对城市化内容的描述,或是对城市化过程一些特征的概括,而未能完成对“城市化”概念由现象到本质的揭示。

税尚楠、吴希翎认为,城市化的科学内涵是“乡村人民和城市人民共同创造和分享经济增长的利益,共同享用人类数千年来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宝藏,无论在什么地方居住其生活都是无差别的 [4]。”城市化至少包含着三个方面的含义:

1.城市化是乡村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大批农村劳动力需要寻找出路,可是原有的城市根本无法容纳这么多的剩余劳动力,因此农村非农化和都市化成为必然的选择。” [5] 这一过程是城市化进程“量”的增加过程,是城市化的初级阶段。其结果是导致城市人口不断地膨胀、城市数量不断地增加、城市用地规模不断地扩张。

2.城市化是产业结构转变、城市文明不断发展与传播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仅是城市化进程“量”的增加过程,更重要的是城市化进程“质”的提高过程,是城市化的发展阶段。随着乡村人口向城市的集中,使得原来从事传统的、低效的、第一产业的劳动者转向从事第二、三产业,产业结构逐步升级,城市经济不断发展。同时,城市的运营机制、管理手段、服务设施、环境条件不断得到提高与改善。

3.城市化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城市现代化、乡村一体化。这是城市化的高级段。“人口和非农产业的集中,只是物化了的城市化。只有城市人在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上实现了现代化才是完全的城市化。” [6~7] 城市化也是城市文明向乡村不断渗透与传播的过程,并使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城市化。在实现高度发达的城市社会同时,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广大农村地区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上,享有与城市社会同等的文明程度。因此,采取人口等单一指标测度的城市化水平,已经不能反映城市化的全部内涵。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大连市城市化水平进行综合测评。

二、城市化指标体系的建立及权重

1.城市化指标体系。主成分分析选取指标,利用软件计算出相关矩阵特征值,以及各主成分的贡献率和累积贡献率。按照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共选取4个主因子,其累计方差达到89.827%,基本上能够反映出原始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具有显著代表性,能够反映出辽宁省14 个地市的城市化综合水平(见下页表1)。

本文根据系统性、可操作性、相关性、可比性等指标体系构造原则,构造城市化评价指标体系。具体指标体系(见下页表2)。

2.权重。本文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综合指标权重及综合指标内分指标内权重;在此基础上进行层次加权确定各项分指标权重 [8]。具体指标权重见(见下页表2)。

三、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模型的建立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t时期现实的人均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与同时期城市人均经济社会发展指标或预期的经济社会发展指标的比值称为综合城市化率,并与人口城市化率相区别,以表示该国或地区的综合城市化水平。设用St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t时期综合城市化率、表示其Mt时期现实的人均经济社会发展的指标、表示同时期城市人均经济社会发展指标或预期的经济社会发展指标、Nt则t时期其综合城市化率或综合城市化水平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

St=Mt/ Nt (1)

由于是复合指标法,因此有多个指标参数,这些用来评价综合城市化水平的指标单位是不一样的,不能直接相加,所以Mt和Nt 也就不能直接计算出来。因此,在综合计算之前,必须将各参评指标换算成可以相比较的无量纲的相对值,设为Lt i即:

Lti=Mti/Nti(2)

式中:Lti――所要评价的国家或地区的参评项目t时期的相对值,也就是国家或地区第i参评项目城市化的程度;Mti ――表示其t时期现实的人均经济社会发展的指标;Nti――表示同时期城市人均经济社会发展指标或预期的经济社会发展指标。

若考虑到各项参评指标各自在城市化中的重要程度会有差异,需要适当的加权处理,使计算结果更接近实际情况,经过加权处理的的和,既城市化率公式表示为:

St=Wti*Lti(3)

Wti――第i参评项目t时期的加权值。

四、测度结果及分析

1.测度结果。计算辽宁省14市各综合指标城市化水平及总城市化水平,结果(如下页表3)。

2.聚类分析。为了使其结果更加清晰明了,我们采用系统聚类的方法对山东省各地市城市化水平进行聚类分析(见下图)。

鞍山市3─

抚顺市4─┤

本溪市5─┼─

盘锦市11─├─────

营口市8─┬─│

辽阳市10─│

丹东市6─├──────

葫芦岛14─┤││

锦州市7─┤││

阜新市9─┼───││

铁岭市12─├───│

朝阳市13────│

沈阳市1─┬──────────────

大连市2─

辽宁省城市化水平聚类谱系图

从图中可知,辽宁省诸市按城市化水平可以划分成三类,沈阳、大连城市化水平最高归属第一类,鞍山、抚顺、本溪、盘锦、营口、辽阳等城市化水平居中归属第二类,丹东、葫芦岛、锦州、阜新、铁岭、朝阳等城市化水平最低归属第三类。

3.分类分析。从人口指标城市化来看,人口城市化率高的地区有抚顺、本溪、沈阳、大连,这些地区是建国以来辽宁省重点发展地域,重工业发达经济发展水平高。鞍山、营口、辽阳、盘锦等人口城市化水平中等,这些城市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力不及大连等城市。其余城市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尤其是锦州和朝阳还处于工业化发展的初级阶段,第一产业比重过大,人口城市化水平低。

从经济城市化角度分析,经济城市化水平高的地区有沈阳、大连、盘锦,这些地域是辽宁省经济发展的重心,开发时间早经济最为发达。经济城市化水平中等的地区有鞍山、抚顺、本溪、营口、盘锦,这些地域是辽宁省传统重化工业中心,产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产业机构继续调整,经济发展处于转型期。其余城市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第一产业比重大经济水平低。

从生活城市化角度分析,大连及沈阳生活城市化水平明显较高,与其他城市差距显著,沈阳都市区及大连都市区这里城市及人口集中,基础设施及公共设施完善,城市中心地等级高,辐射能力强,此因大连、沈阳构成一级,其余城市构成第二级。

从社会城市化角度分析,辽宁省诸市差别显著小于以上三种指标。改革开放后中国城市扩展,重视城市规划的作用,按照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法律法规,设置城市道路等设施,此因除大连沈阳的少数经济特别城市外其余城市差别不大。

五、城市化问题及对策

地区间产业结构不均衡、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不协调。以产业结构和从业人员比重为基准,辽宁产业结构和从业人口地区不均衡现象严重。当前处于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第一产业比重小于20%,第二产业大于第三产业,占GDP 比重最大,农业从业人员的比重处于30 %~45 %;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现象明显,辽宁地区生产总值其中,大连、沈阳分别占1/4 ,其余12市占剩余的50%。具体分析大连、鞍山、抚顺和本溪的产业结构已经进入成熟阶段,但是,沈阳、丹东、锦州、阜新、朝阳和葫芦岛的产业结构并不合理,尤其是锦州和朝阳还处于工业化发展的初级阶段,第一产业比重过大。然而,锦州、阜新、铁岭、朝阳和葫芦岛仍处于工业化起步阶段,工业化发展程度和水平很低,同时由于这些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人力资本短缺、农业机械化水平低,农产品产量、效益和农业产值能力较弱,还无法真正实现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现代化。

省级和各级地方政府需要针对地区发展实际重新调整发展思路,尤其要解决好地区间协调发展、优势互补、特色产业等核心问题,充分发挥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县域化城镇的产业承接作用、城市群的整合作用,从而使区域内、区域间发展体现科学性、协调性、互补性和特色化。

面对辽宁城市化发展的矛盾和制约因素,构建辽宁新型城市化战略是最佳解决策略,尊重城市化发展定律,综合考量各种制约因素,在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党中央科学发展的理念下,构建新型农村、新型城市,塑造新型农村公民和新型城市公民;在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上实现县域城市与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一体化共生;产业调整、空间规划和制度保障的一体化共进。

参考文献:

[1]周一星.城市地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100-105.

[2]颜世元,蒿峰.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研究[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7:23-25.

[3]高义.中外城市化比较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45-50.

[4]蔡俊豪,陈兴渝.“城市中化”本质含义的再认识[J].城市发展研究,1999,(7):69-72.

[5]税尚楠,吴希翎.试论中国的乡村城市化道路[J].经济地理,1984,(1):21-23.

[6]周大鸣.论深圳特区的多村都市化[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l997,(6):25-31.

[7]周大鸣,郭正林.论中隅乡村都市化[J].社会科学战线,1996,(5):31-34.

[8]刘艳军,李诚固.城市化综合水平测度初探――以中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为例[J].世界地理研究.2005(6):25-30.

[9]大连市国家统计局.大连年鉴2007年[K].大连: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8年[K].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11]朱之鑫.国际统计年鉴[K].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责任编辑 吴明宇]

上一篇:发展中的吉林水运事业 下一篇:基于房地产业结构调整的房价控制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