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整合营销传播的武汉形象构建

时间:2022-03-30 06:02:56

基于整合营销传播的武汉形象构建

【摘 要】武汉是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与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虽然它在国内外具有良好的城市形象,但从传播的国际性来看还具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联系国内社会环境与营销现状,提出通过整合营销传播来构建城市形象,树立城市品牌,以此来解决武汉所面临的传播难题。

【关键词】城市形象;整合营销传播;营销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中国各大城市都进入了飞速发展阶段,武汉的经济发展也日新月异,并在全国的政治经济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了国人关注的城市。武汉的发展举目共睹,但发展带来的问题也如影随形。当下,提高武汉城市的传播力,树立良好的国内形象,成为武汉所面临的一个难题。

二、武汉城市形象宣传的实践难点

从传播的角度来看,武汉的形象的构建话语仍未摆脱“宣传”的色彩。在宣传点上过多的表现武汉的经济发展,城市面貌的变化,而忽视了文化底蕴的宣传。宣传只是在做信息的传递,是单向的;而营销则是在互动,在于传递信息着和接受信息着的共赢,是双向的。现如今,单纯的利用宣传来推广城市形象已经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为了能更好的树立武汉的城市形象,必须改宣传为营销。

三、武汉城市形象营销的构成要素

所谓城市形象,是由一个城市对自身的认知与其他区域对其认知共同结合所产生的,也就是说它是由结构分明的信息资源所组成,是信息输出与输入的结果。城市形象是由内部受众与外部受众通过自身感知或通过媒体传播对一个城市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众多软硬实力的总体印象评价。

在城市营销中其构成要素有以下几个方面:①行为主体――媒介、政府管理人员、居住公民、公司企业等;②形象的构成――分为内部形象与外部形象两个方面;③受众――分为内部受众和外部受众。其中媒介是用来传播城市形象的工具,而其他公民、服务机构则是展现城市形象的载体。④展示的内容――既包括硬实力(如政治、资源、环境、经济等),也包括软实力(文化、风俗等方面)。

四、武汉城市形象的营销方法策略

武汉城市需要塑造鲜明的城市形象,这样才能更好的打造城市品牌,更有利于城市的长期发展。现如今,对于城市形象的塑造仅仅局限在零散的宣传上,并没有系统化、整体化的宣传策略,缺乏严密的战略与系统的规划构想。城市形象的构建既需要管理者加强对城市的管理,同时也少不了其他营销活动的配合。一个良好的城市形象的建立需要从城市居住群体、传播工具、信息接触点这三个方面着手进行整合,以此来向全国传达统一的城市品牌信息,树立明确的城市形象。城市形象营销的主体(居住群体)具有多元化的特征,传播的渠道(传播工具)多样化,信息接触点多形态,面对这些不可忽视的特征,唯有采用整合营销传播的策略才能完整的构建良好的城市形象,塑造城市品牌,减少城市宣传过程中的噪音,向大众传达统一的信息。

整合营销传播是将进行市场营销有关的一切传播活动一元化的过程。其中心思想是以通过与顾客的沟通满足顾客需要的价值为取向,确定统一的促销策略,协调使用各种不同的传播手段,发挥不同传播工具的优势。整合营销传播与以往的传播模式不同,它更注重于与消费者的沟通,是一个针对于现有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沟通互动的一个长期过程。

应用整合营销传播来建立城市形象不但可以提高和改善受众对城市的认识,更能加强受众与城市形象之间的互动。在信息接触点与传播渠道上,整合营销传播避免了单纯“自上而下”的传播方式,采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互动沟通方式。使传播的方式由城市向受众的单向传播变为城市向受众的传播与受众向城市的反馈的双向传播方式。这种双向传播方式使传播渠道得以多样化,不再局限于大众媒介,而扩展到任何可能在传播过程中大众得以接触的信息点,这使得文化交流、外交合作,公众事件也成为塑造城市形象的有力点。

2014年,武汉迎来了恩特林顿美术馆珍藏展,文化的交流带来了武汉旅游业的发展,也为武汉城市形象的建立做出了贡献。由此可见,城市形象的塑造不单单只有大媒体可以达到,文化交流、外交合作、公众事件也可以成为塑造城市形象的有利点,而这正是传统的营销模式所忽视的。只有采用整合营销传播策略才能充分发挥各种传播渠道的优势,整合受众,整合传播工具、整合信息接触点,加强沟通,与受众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向受众传达统一的信息,用一种声音说话,这样才能更好的树立城市形象,打造城市品牌。

五、结语

在城市形象的塑造上,只有从营销的视角出发,应用整合营销传播策略变宣传话模式为营销模式,才能向大众传达统一的声音,塑造明确的城市形象,打造独特的城市品牌。

参考文献:

[1]刘邦凡,刘莹.从传播学角度看政治谣言的危害及防治[J].新闻爱好者,上半月

[2]陈映.城市形象的媒体建构――概念分析与理论框架[J].新闻界,2009,5:103-118.

[3]海蒂・舒尔茨,唐・舒尔茨.整合营销传播[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4.

上一篇: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引进与管理之研究 下一篇:股份有限公司加强经济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