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与康德

时间:2022-03-30 05:51:11

摘要:陈寅恪先生是学贯中西的大师,他的学术研究既有对中国传统四部之学的继承,又受西方近代学术思想的影响。本文将陈寅恪与德国古典哲学巨匠康德联系在一起,是因为他们在艺术创造的“天才”问题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关键词:陈寅恪;康德;天才;自由

中图分类号:G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9-0203-01

“天才”一词,陈寅恪在《论韩愈》、《论》和《元白诗笺证稿》等著作中曾多次提及,从而引起了笔者的注意。笔者认为,陈寅恪关于“天才”的论述与康德的“天才说”有许多相似之处,具体可概括为三个方面。

一、自由是天才之所以形成的根本因素

“自由”在陈寅恪和康德的艺术论中都是最为核心的范畴。这里的“自由”,主要是指思想、心灵的自由。陈寅恪在《论再生缘》中对于文学创作,他给出了自己的看法:“故无自由之思想,则无优美之文学。”①另外,他在《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中甚至说:“思想之不自由,毋宁死耳”。康德认为,只有通过自由才能产生艺术。“我们出于正当的理由只应当把通过自由而产生、也就是把通过以理性为其行动的基础的某种任意性而进行的生产,称之为艺术。”②

陈寅恪和康德都将“自由”视为天才的根本特性。陈寅恪在《论》中称《再生缘》这部弹词小说在结构上可与西方的史诗相媲美,并且高度赞扬了作者陈端生的“绝代才华”,感叹曰:“若非端生天才卓越,何以得至此乎?”陈寅恪指出,陈端生的“天才卓越”就是她具有“自由活泼思想”,他说:“如弹词之体者,苟无灵活自由之思想,以运用贯通于其间,则千言万语,尽成堆砌之死句,即有真实感情,亦堕世俗之见矣。”康德认为,想象力和知性“构成天才的内心力量”,二者必须和谐统一。也就是说,只有在“协和一致”中天才才能表现出他的创造性,而“自由”是这种心灵状态的首要前提。

二、天才的独创性

康德说:“天才就是:一个主体在自由运用其诸认识能力方面的禀赋的典范式的独创性。”在这里,康德将天才的特征概括为独创性和典范性两个方面。康德认为,天才是自然赋予某一类人的才能秉性,这是后天努力所无法获得的素质。所以在他那里,独创性是天才的“第一特性”,是一种不可重复的发明,它与“模仿”是对立的。陈寅恪在《论韩愈》中指出,自东汉以来没有人能真正地做到“以文为诗”,而韩愈却“独运天才,以文为诗”。因此,陈先生高度称赞了韩愈的天才独创性,称其“不仅空前,恐亦绝后”。在《元白诗笺证稿》中,陈寅恪叹曰:“微之天才也。”他说:“吾国文学,自来以礼法顾忌之故,不敢多言男女间关系,而于正式男女关系如夫妇者,尤少涉及”,然而,元稹之“文笔极详繁切至之能事”,高度肯定了元稹《莺莺传》和悼亡诗在这方面的独创性。

三、天才的典范性

康德说:“由于也可能会有独创的胡闹,所以天才的作品同时又必须是典范。”典范,用康德的话说,即“有示范作用的”。天才的典范性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用作评判的准绳或规则,即为艺术立法;二是唤起“另一天才”的“独创性的情感”,成为“另一天才”所追随的榜样。

康德认为,每一艺术必须以规则为前提,无规则,作品便不得称为艺术。然而,艺术不能自己产生规则,规则得由天才所确立,“天才就是给艺术提供规则的才能(禀赋)”。陈寅恪也曾有过类似的观点,他在《序》中指出,那些关乎民族盛衰、学术兴废的“大师巨子”(笔者按,“大师巨子”此可看作“天才”的另一表述)的著作“可以转移一时之风气,而示来者以轨则也。”

康德认为,天才的作品是不可仿造的,“因为这样一来它身上作为天才的东西和构成作品精神的东西就会失去了。”陈寅恪在《论韩愈》中对后来模仿韩愈“以文为诗”的人进行了批评,称“决非效颦之辈所能企及者矣”。康德认为,虽然天才不能模仿,但天才的典范性能唤醒和启发其他天才。陈寅恪也有此看法,他在《论韩愈》中认为后来苏轼、辛弃疾的词创作就是受到了韩愈“以文为诗”的启发而成功的。在这里,苏轼、辛弃疾就是“另一天才”,是韩愈唤起了他们天才的“独创性的情感”。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陈寅恪与康德在“天才说”上却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但笔者却不能武断地说陈寅恪是受到了康德的影响。尽管陈寅恪先生有多年游学欧美,特别是在德国学习的经历,但笔者并未在其著作中找到明显的证据。

参考文献:

[1]陈寅恪集[M].北京:三联书店,2001.

[2]康德.判断力批判[M].邓晓芒译、杨祖陶校.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上一篇:试论招贴设计中群组文字编排的创意可能 下一篇:老年合唱的声音训练方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