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产业结构与碳排放的关联度研究

时间:2022-03-30 02:14:24

四川省产业结构与碳排放的关联度研究

[摘要]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四川省为研究对象,将减少碳排放与四川省产业结构优化结合起来,进行四川省产业结构与碳排放的灰色关联分析,以期为四川省产业结构优化以及政府部门节能减排政策的制定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四川省 碳排放 产业结构 关联度

一、四川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四川省是中国西部第一人口大省,也是我国资源大省和经济大省。改革开放以来,四川省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农业发展和工业发展比翼齐飞,同时,第三产业比重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本论文主要对1978~2011年四川省三大产业的产业结构及其内部结构做系统的分析。

图1-1显示了四川省1978~2011年间三大产业结构的演变趋势。从图中产业结构变化的数据可以明显看出,总体上,四川省产业结构呈现是“第一产业减、第二产业增、第三产业先增后减”的态势:四川省第一产业比重,由1978年的44.5%下降到2011年的14.2%;第二产业自改革开放以来总体呈现的是稳步增长的状态,由1978年的35.5%上升到2011年的52.4%;第三产业走势有点小曲折,呈现出“先快速增长,后慢慢降低”的这样一种趋势,由1978年的20%攀升到2003年的41%,又由2003年的41%缓慢降低到2011年的33.4%。

二、四川省产业结构与碳排放的灰色关联分析

产业结构的变动对碳排放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次产业内部部门的调整对碳排放的影响上,内部行业的性质直接决定了碳排放总量的大小以及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状况。图2-1和图2-2分别给出了四川省2005-2011年的能源消费量以及能源消费结构。

从上图2-1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四川省能源消费总量呈现出逐年递增的一个趋势。其中:煤类能源的消费量呈现出先增长后下降的状态;石油类能源和天然气能源换算成标准煤量后的消费量变化幅度比较小,一直处于大致重合趋势。

从上图2-2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四川省2005-2011年煤类能源消费比重呈现出开始三年下降,后上升两年,后有下降的趋势,表中显示,虽然其最近两年煤类能源消费比重在下降,但其比重仍然占很大,最近7年,每年消费比重都在60%以上。石油类能源消费比重这几年的走势状态是一直在缓慢增加,图中显示出,2011年的石油类能源消费比重是最近七年比重最大的。天然气能源的消费比重呈现出先增大后降低,然后又缓慢增加的趋势,大致都在13%以上的水平,不过最近2年比重增加比较快,并且2011年较2010年比重有明显下降。因此,总体来看,四川省能源消费结构仍然以煤类为主。天然气和石油类能源消费比重综合起来在逐年加大。

以下将以四川三次产业碳排放量为依据,通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四川省产业结构与碳排放的关系进行研究。

第五、排关联序

由前面关联度的计算得出:R2>R1>R3。这样的关联序说明:第二产业对碳排放带来的影响程度是最大的,其次是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对碳排放带来的影响程度是最小的。由此可以看出,一个国家或某一地区要想减少碳排放,完成节能减排目标,采取措施的主攻方向是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特别是第二产业,由于其具有高碳排放的特点,务必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将其作为重点优化和调整对象。

[参考文献]

[1]李健,徐海成.技术进步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关系的实证研究[J].软科学,2011(4)

[2]李金华.对当前中国产业结构、增长及效益的若干认识[J].经济学动态,2007(10)

[3]傅道忠.国外产业结构调整及其启示[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2, 23 (6)

[4]李国璋,魏梅.国外产业结构转型理论评述[J].科技管理研究,2008, (11)

[5]朱慧明,韩玉启.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运筹与管理,2003

[6]刘再起,陈春.低碳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研究[J].经济学研究,2010 (4).

[7]刘彦随,彭留英.我国中部地区农业发展定位与战略[J].经济地理.2008(4)

[8]李小平,卢现祥.中国制造业的结构变动和生产率增长[J].世界经济,2007(5)

[9]屈大磊,王雨.产业结构的关联分析――以重庆市为例[J].关注政府,2007(20)

[10]张丽峰.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对策研究[J].开放导报,2010 (2)

(作者单位:1.川庆钻探有限公司培训中心,2.浙能集团城市燃气有限公司)

上一篇:散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探究 下一篇:浅析《落日》一文的细节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