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非图书馆学专业年轻馆员职业发展探讨

时间:2022-03-29 06:19:11

高校非图书馆学专业年轻馆员职业发展探讨

[摘 要]

非图书馆学专业高学历人员越来越多地充实到高校图书馆,使得高校图书馆的队伍结构得以优化,同时,人才不足与人才浪费的矛盾更加突显。文章分析了制约这些人才职业发展的各种因素,并从组织与个人两方面进行探讨,力图实现非专业、高学历与图书馆实际工作的最佳结合,以达到人才转型,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推动个人和图书馆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图书馆员;职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251.6[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41(2012)05-0069-03

随着高校图书馆在数字化、专业化、学科化服务方面不断拓展业务,与学校开设专业相同或相近的高学历人员越来越多地充实到图书馆,使得图书馆的队伍结构得以优化。但是,部分图书馆却不善于恰当使用引进的人才以及有的个人也不能很好适应工作等多方面的因素致使人才不足与人才浪费的矛盾突显。分析制约这些人才职业发展的因素,从图书馆组织与馆员个人两方面努力,实现非专业、高学历与图书馆实际岗位工作的最佳结合,以达到人才转型,充分发挥这部分人的优势,使他们尽快融入图书馆职业与工作氛围中,推动个人和图书馆的共同发展,是摆在图书馆管理者面前一个值得思考重视的问题。

1 高校非图书馆学专业年轻馆员职业发展现状

1.1 专业背景与工作岗位匹配基本合理,但人才流失依旧存在

据笔者对高校图书馆近十年引进人才及利用情况调查来看,各高校图书馆采编部、信息咨询部及技术部等知识技术含量较高的部门,人才相当充足。当前图书馆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托信息技术,所以计算机专业人才得到欢迎和重视。其他专业人才分布也相对均衡,并且与高校学科建设的侧重点紧密联系,大多安排在信息咨询部或学科部。而流通、阅览等读者服务部门服务意识和个人修养方面要求较高,社会科学方面人才安排相对集中。调研中也发现,在一些图书馆中人才利用存在问题,而且缺乏合理的流动,致使人才流失严重。主要有辞职和校内流动两种情况。对于校内流动,从专业方向分析,多是计算机人才或与学校所设专业相同者,攻读了硕士或博士学位而离开图书馆。究其原因,除个人的发展无法在图书馆得到应有满足外,图书馆的地位、待遇、体制也是不利因素。

1.2 教育培训机会少且不均等,上升空间相当局限

除采编部、信息部及技术部这几个部门的学习机会多些之外,其他部门如读者服务部门基本上没有学习进修机会。而且,各图书馆大多缺乏正规的系统的入职培训与长期的人才培养的规划,基本上都是根据当前的工作需求安排学习培训。这种模式,势必造成个人发展的差距,而且长远规划的缺乏,使大家难以把握个人发展与图书馆需求之间的关系。总体来说,教育培训机会少而且不均等,对这些非图书馆专业的年轻人来说,是一种打击和挫伤。调查也显示,对于这些年轻人,职务上升通道相当狭窄,担任领导职务者寥寥无几。他们职称多半为中级,说明中级职称上升通道基本顺利,但高级职称由于比例限制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只有给这些高学历,有追求且要求上进的年轻人施展才华的去处,给他们个人职业发展更多培训机会、路径选择和上升空间,才能让他们发挥知识占有丰富、精力充沛、思维活跃等方面的优势。

1.3 个人职业追求重价值体现,趋向功利

这些新进馆员大多出生于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前期。他们个性突显,能够接受多元化的信息,形成了独特开放的思维方式,并且追求自我价值的最大实现。同时,现行中国社会功利化价值观普及,“行政化”的触角无所不在,没有人能置身事外,处在事业成长期或奠定期的这些高学历人群,对此当然格外敏感,表现为急于求成,多想走捷径的急功近利心态。

2 高校非图书馆学专业年轻馆员职业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高校图书馆研究生比例逐渐升高、专业分布较为全面,人才后备力量雄厚。从在职攻读高学历来看,各馆的学习风气浓厚,年轻人在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优化知识结构方面做出了努力。随着馆员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他们不再简单地满足于最基本的物质需求,而是对职业成功寄予厚望[1] 101。只有正确分析制约非图书馆学专业馆员发展的各种因素,才能够更加有效地对人才加以利用。

2.1 内因

2.1.1 缺乏图书馆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这类馆员,由于没有图书馆学相关的专业背景知识,刚走上工作岗位的这段时间内,陌生的工作岗位与原有专业知识之间的矛盾使得他们找不到自己和工作的契合点,难以树立明确坚定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主要表现在兴趣点或切入点难以与图书馆工作或专业结合。

2.1.2 缺乏职业规划与职业追求。这些年轻馆员已经意识到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和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积极争取良好的职业生涯发展环境和路径,希望单位能够搭建帮助他们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平台,尽可能多地提供各种增强职业能力的机会,以便能尽早实现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获得工作的成就感和归属感[1] 。但也有个别馆员视工作仅是生存之道,不关心图书馆整体发展,对个人发展不做长远打算,没有根据图书馆的发展方针,合理规划个人职业生涯,更没有根据图书馆员职业发展的趋势提高工作技能和补充业务知识,促进自己的发展的实际行动。

2.1.3 对自己和周围环境不能正确认识。由于图书馆工作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与单一性,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个人的创造性,使其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受到一定压抑,甚至滋生倦怠和消极情绪[2] 。有些馆员不能及时完成学校到社会、学习到工作、学历到能力的转型,没有再学习的意识和意愿,不愿为适应环境或工作做出积极改变,从而放弃了职业发展的机会。有的馆员则不安于平凡的工作,不能保持平常心,对职务期望过高,使得职业上升通道变得越来越狭窄,遇到挫折又不能及时调整心态、正确认识问题,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自设障碍。

2.2 外因

2.2.1 组织环境障碍。目前,部分图书馆人事管理制度不利于图书馆员的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表现在用人机制上缺乏活力和竞争力,缺乏规范的用人制度、评聘制度和考核制度,致使人才闲置、人才压制的现象较为严重。有的领导即使思想认识到位,却因各种顾虑或利益平衡而不作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故而相当一部分高校图书馆没有根据工作发展需要充分重视人力资源建设,也没有对馆员进行正确的人力资源评价和制定长远的人才培养计划,致使馆员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干预的缺失,不利于馆员职业生涯管理[3] 。

上一篇:基于“三位一体”的怀化学院机构知识库模型设... 下一篇:毛竹皇后的财富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