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华师大”

时间:2022-03-29 12:51:59

谈到母校华东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华师大”),我的心里总是充满喜悦的。尽管华师大并不算是最好的大学,却是我学习与生活了四年的地方。在这里的日子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一) 初见华师大

距我第一次到华师大,已经十多年了。1998年9月,我生平第一次来到上海。那时的我并不知道在这以后的十几年,我都将在这个城市度过,将在这个城市有自己的工作,自己的家,并且还将继续生活下去……

初见华师大,跟我想象中的大学不太一样。我去过被称作“西湖边最美的学校”的浙江大学,其地势开阔,布局对称。而华师大的大门口,一座高架横穿南北,门口车水马龙,热闹非凡,完全不是我想象中的静谧悠闲的景象。不过总的来说,大门修得还算是气势恢弘,窄而高的校门上写着几个大字“华东师范大学”。那时的我才突然惊觉:这就是我的大学了!

华师大面积很大,大大小小的汽车在校园里来回穿梭,路上不时还可以遇见许多外国留学生,相视一笑,算是招呼。进校不久,可见一座白桥,桥的两侧是清清的湖水,微波荡漾。沿湖前行,两侧的绿林点缀着假山和亭子,使人仿若置身于自然之中,在炎热的夏天,可寻一份清凉。登高而望,有袅袅的、淡淡的清烟弥散在湖水的表面,给人一种迷离朦胧之美,再加上学生的高谈阔论,相得益彰,大有“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清静意境。而这时的我也如入画中般,得意而忘形。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学四年过去了,我也不得不离之而去。

(二) 吾爱吾师

我一直在想,一个好的大学究竟应该有什么,最终我得出的结论是:能让人终身受益的好老师。华师大四年,很有幸上过几个老师的课,虽然内容已经不太记得清了,但是从他们身上感受到的人文学者的气息,却是无法忘怀的。

第一个是高建中老师,那时他已经不做系主任了,只在系里上课。我曾上过他的唐宋词鉴赏课。对高建中老师印象最深的是他严谨的态度和漂亮的字。很多大学老师,尤其是文科教师,板书都是天马行空,随心所至。可高建中却不是这样。他的字不但漂亮,而且非常工整。记得有一次,他点评蒋捷的一首词时在黑板上写下了“如秋云一缕,双翼翩飞”九个字,舒展中带着一种飘逸之感,令人好生佩服。

第二个是贝文力老师。他是一个很有风度的老师。当时,他所教授的俄罗斯文学欣赏和俄罗斯艺术欣赏是选修课的大热门,报名稍晚一点就选不上,而且还有很多人都是慕名前来旁听。他的课一般安排在周五下午和晚上。在大学里,周末的课学生一般是很难到齐的。贝文力从不点名,但他的课非但没有人逃,反而要在上课前半小时就在门口排队,因为旁听的人实在太多,掐着时间进教室的学生就只能坐地上了。以前的我是很反感俄罗斯的,总觉得这个国家落后又残暴,印象中的全是沙皇、农奴制。可是,上了贝老师一年的课以后就渐渐爱上这个浪漫且富有艺术气息的国家了。俄罗斯对于文学和艺术的热爱是其他国家所不能比的。每个周五的晚上,所有的人都随着贝老师在俄罗斯的白桦林里漫步。而那些人、那些故事是那么美。一个半小时的课,专心听的我们从来都不会看表,只是每次下课时贝文力说“今天先到这儿”的时候才会感叹时间过得太快了。寝室同学晚上睡觉前都要朗诵普希金的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着急……”、“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在我的面前出现了你,犹如昙花一现的幻影,犹如纯洁至美的精灵……”。原来超越这个教室的空间,外面的天地如此广阔,现实的一切都可以不存在,文学的魅力如此之大。很快,贝文力成了整个寝室的偶像,心想以后男朋友能赶上他的一半就可以让我们这群人乐晕了过去。

当时的中文系还有一位老师叫程怡。程老师完全不像上海女人,从外貌到性格都颇有东北人的豪爽。嵇康、阮籍、王羲之……这些千年以前的人,在她的口中似乎又“活”了过来。她说:“看待历史人物是要用到心理学的,从一个人的角度去理解。”那时的我还不能体会其中的深意,到后来写作学年论文时才稍稍有了些体悟。当时,我的论文选题是嵇康,她问我:“当你写到嵇康被杀的时候,你会热血沸腾吗?如果有,那么你真正理解了他!”这句话,让我至今还记在心里。如今,我也成了一名教师,每当在课堂上分析人物形象时,我都会为学生讲起程老师说过的那些话。

(三) 图书馆的青春岁月

在华师大的四年,生活相当单调,每天四点一线,寝室、食堂、教室和图书馆。别的大学图书馆我没去过,不能比较,但在心里仍然觉得华师大图书馆还是很不错的。新馆一楼是机房,二楼是文科阅览室,上面几层没怎么去过。老馆在新馆的后面,也在丽娃河边,有三层,是供借阅过期期刊和外借图书的。

不上课的时候,图书馆是我去得最多的地方。我正经的书,大多都是在图书馆看的。那什么算是不正经的书呢?就是武侠小说和言情小说。当时的我最想看遍琼瑶所有的言情小说和金庸所有的武侠小说。后来,我迷上了图书馆的文学和美学类书籍。面对那些“大部头”,从一排排书架旁走过的我,忽而踌躇满志,忽而索然无味,在心中臧否人物与学术。

图书馆环境很好,但有时一本书一下子看不完,就只好放回书架,待到第二天来时再继续看。但有时再来时,就找不到了那本书了。就像我看《活着》的时候,正哭得伤心的时候,图书馆要关门了,只能离开,可是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到后来很多天,这本书怎么都找不到了,令我怅惘了许久。等这本书再浮出水面的时候,已经过了很长时间,之前培养的感情也全都没了。后来我就想了个办法,就是每次把自己觉得很精彩的书藏在书架的角落或者最高的地方,那样下次来就可以继续看了。虽然“手段”不怎么光明,但绝对管用!

有段时间,我对图书馆的爱好几近痴迷。每天中午一下课便在食堂门口买个面包,一边吃一边往图书馆走,走到门口刚好能吃完。之后,整个中午都泡在图书馆里,无比陶醉。现在回想起那些日子真是无比幸福。文学的力量是很强大的,它会让你的心不再计较眼前的得失,而变得更加深沉与充实。那些坐在图书馆的日子,是我在华师大最难忘的,也是最珍贵的,因为到了今天,我已经再也做不到整天整月地待在图书馆里如饥似渴地看书了。

(四) 蓦然回首

在华师大的时候,我最爱的是每天傍晚迎着夕阳从图书馆走回寝室那段路的时候。那时,校园里的广播总是放着浪漫的情歌,蜿蜒的丽娃河,河旁的摇曳的柳树,来往的同学……在夕阳的余辉下,校园的一切是那么美,映照着南方大学特有的精致和灵巧。

四年的时间一晃就过去了,我一生中最重要、最精彩的青春年华也永远地烙上了师大的印记。在那里,我成熟了很多,也因为一个人在外地,更加懂得如何照顾自己。十几年后,当我再次回首昔日的点滴,才发现师大的一切原来早已融入了自己的血液之中,这一辈子都挥不去,抹不掉了。

现在,已经工作的我还是会偶尔回到学校,回忆一下自己的大学生活。每当从图书馆旁走过,总会心不在焉地瞄上一眼门前的常青植物。因为它在我的心中,已成为一段凝固生命的象征,见证着当年的青春岁月。

上一篇:当合格高三家长跟我来 下一篇:人文“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