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绿地的人性化设计

时间:2022-03-29 09:51:38

城市道路绿地的人性化设计

摘要:以邯郸市东环路道路园林景观为例,探讨了以植物为主的城市道路园林景观的造景手法,通过与周边环境功能等相协调的植物景观布局、植物配置,以强化城市道路景观意象,创造一种“人性化”空间,达到生态、功能、可持续性发展等兼容的目的。

关键词:道路;园林景观;植物配置

中图分类号:TU98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1)04011902

1 引言

街道绿地是街道环境中的重要景观元素。而道路设计的一切都是围绕着人的需求而建设、变化的[1]。人是城市道路运营的主体,不断趋于文明和理性的社会越来越关注人的需求和健康。所以,城市道路绿地植物造景要适合居民的需求,也必须不断地向更为人性化的方向发展,植物造景和人的需求完美结合是植物造景的最高境界[2]。

人性化城市道路绿化设计,主要是考虑车行其中的安全感及动态美感,人行其中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以及人们在休闲、运动时由绿化带来的愉悦、安全、舒适与美的享受等,从而达到通过绿化设计,使城市道路变成一个充满人情味、生活气息和美感的环境空间[3]。

在城市道路两侧绿化带的植物配置过程中,应以在行驶的汽车中的观赏作为主要依据。通过植物群落、色块、色彩等有变化的重复,大小乔、灌木组团的交替来体现景观的连续性、节奏感和韵律美的整体效果。两侧绿化带种植宜为组团式,突出群体效果。特别是成片种植季相变化明显的树种,景观随时间季节而变化,能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感受,引起心理共鸣,体现了园林艺术空间之美和时间之美[4]。

2 邯郸市东环路绿化设计分析

2.1 项目概况

邯郸市东环路(陵园路―高速北连接线)道路两侧绿化,道路全长约6 200m,绿地总面积约为300 000m2。道路两侧绿带宽度为25m。

2.2 设计指导思想

(1)以植物造景手法为主,注意美学原则的体现,强调运用丰富的植物材料,侧重植物造型与色彩变化,在植物造型、季相变化、色彩搭配及平面构图方面体现植物景观特色,突出简洁、开朗、自然的环境风格,强调时代感。

(2)在植物选择时注意选取观赏效果好、管理简单、抗病虫害能力强的乡土树种,同时也适当选用较大苗木,适当密植,以表现植物组团效果,满足近期成景的观赏要求,形成东环路绿地和谐、统一的独特风貌。

(3)结合邯郸市东环路现状条件,运用景观生态学、景观美学、景观行为学、视觉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以遵从自然、生态优先、以人为本、符合地方文化特色,以及适合城市形象和发展、保持和节约自然资源为设计原则,把东环路绿地建设成融生态、景观、休闲、防护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景观廊道。

2.3 设计内容与特点

2.3.1 遵循“树木成群”、“花木连片”的原则

主要以群植和片植为主,通过丰富多样的植物,营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植物景观。以白蜡、栾树为基调树种,不同景段选用不同的常绿乔木作为骨干树种,并配以适当比例的落叶乔木、开花色叶小乔木、灌木及地被,形成不同的植物生态景观。各种类植物根据不同的景观主题分布于道路两侧绿化带中,以纯林如樱花、红叶李、紫玉兰、紫薇等,和混交林、阔叶针叶混交林、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等方式组合搭配。

2.3.2 以标准单元为设计单位

精心选配植物和有节律的序列栽植,在统一中求变化。道路绿化设计时,树种之间要保持一定的相似性(如树形、色彩等),引起统一感,但树形、色彩、线条、质地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显示多样性,这样既和谐统一又富于变化,体现自然生态风格。在东环路植物造景设计中考虑道路长度,注重体现总体风格的美学特性,以不同单元的复现来突出鲜明的节奏感及和谐的韵律感,使之符合道路绿化景观的视觉要求。

2.3.3 体现“点、线、面”3大要素及“前、中、后”的层次

整个绿化带为一个狭长的绿色走廊,运用有规律布置的模纹色带与基调片林,将25m 宽的绿带自然分割成前景层、中景层与背景层3 个层次。模纹色带构成平面中的一大要素“线”。在色带前方即绿带的前景层等距点植或自然丛植金叶女贞球、海桐球及黄杨球等,强调了整个道路绿化景观的序列感,同时又形成了平面构成中“点”这一要素。在基调片林与模纹色带之间是中景层,中景层以开花及色叶小乔木为主体,自然种植红叶碧桃、日本晚樱、白玉兰、西府海棠、紫薇、蜡梅、木槿等,其下种植白花三叶草地被,由小乔木密集种植而形成的大色块效果,体现了“面”这一构成要素。后方的基调片林和以常绿乔木为主的骨干树种即是背景层,基调树种(白蜡、栾树)等距阵列种植,而骨干树种则配以其他树种进行自然式种植,这就又增添了一个层次。

2.3.4 采用大尺度、大色块的设计方法

植物配置切忌过分追求技巧、趣味而纠缠于细节。空间上采用多层次种植、平面简洁有序、线条流畅、色调明快并富于节奏感,强调整体性和导向性,注重道路景观的整体效果,形成一个完整的绿化景观序列。在总体风格基本统一的前提下,各路段又自成特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道路两侧绿化种植疏密结合,其形式或造型上有着共同的特点,以强化节奏和韵律。运用重复的方法体现植物景观的统一感,在不同地段配植大小、高矮、形状、色彩等不同的植物,达到一种五彩缤纷、富有变化的植物景观。有时也可以利用植物间形态、色彩等不同,产生对比效果来突出主题或引人注目,比如在以大量绿色植物为背景时,栽植几株红枫、红叶李等,产生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景观效果,通过对比丰富道路绿化景观,引起行人的注意。通过树木高低和疏密度的变化,产生变化丰富的林冠线和林缘线,给人以一种动态的韵律美。城市道路绿化设计在满足绿化功能的前提下,充分应用各种艺术设计手法融合周边自然环境,把城市道路变成一条景观优美的视线走廊,达到“车在路上走、人在画中游”的完美景观效果。

2.3.5 绿化与人文特点相结合

把自然绿色主线与人文文化主线紧密结合,将人文融入自然之中。笔者在重要结点处设置了标志性硬质景观。如在东环路与联纺路的交叉口处布置一组装饰性极强的彩钢螺旋形柱阵,彩柱由低到高,螺旋式上升,标志着城市发展的趋势与旋律,成为该路段的个性标志,体现道路景观的特色,又增加了城市道路的可识别性。在东环路两侧绿带设计中,结合所经过地区人文特点,做了一些相关主题的人文绿化景观,如结合绿带设计人文长廊、小型文化广场或设置一些能反应当地人文、历史特征的艺术小品等,来增加城市道路绿地系统的艺术性和景观性。城市道路空间是居民重要的活动场所,市民在此空间内的活动,形成了一个城市独特的人文环境,反映了一个城市居民的生活习俗、精神面貌、文化修养、道德水准等等。

3 结语

优美的城市环境,宜人的道路绿化是人们对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第一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性化的道路绿化是自然景观的提炼和再现,是人工艺术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相结合的再创造,它所体现的姿态美、意境美、蕴含着文化与艺术的融合与升华,使人感到亲切、舒适、具有生命力,是衡量现代化城市精神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志。

参考文献:

[1] 凯文•林奇.城市意象[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2] 苏雪痕.植物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3] 王 浩,谷 康,赵 岩.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4] 王洪成.城市园林街景的空间性格[J].中国园林,2000(2):58~59.

Study on Landscape humanized Design of City Road

―Taking the Design of Donghuan Road in Handan City as an Example

Han Hongwei,Liao Xiaohuan,Zhaojian,Sun Weizh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Bureau of Handan City,Handan 056002,China)

Abstract:Taking the landscape design of Donghuan road in Handan City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esign techniques of plant-based city road landscape Through the overall arrangement of plants and collocation which assorted with the environment and function,the landscape image of city road has been strengthened and humanized space has been also constructed,so as to achieve the compatibility of ecosystem,traffic func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road;landscape;plants collocation

上一篇:冷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汞 下一篇:语码转换的动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