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黄河水资源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3-29 07:19:55

浅议黄河水资源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摘要:水乃万物生命之源,居十大自然资源之首,土壤、森林、草原乃至气候等资源离不开水之养育。进入21世纪,人类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面临着水资源紧缺的严峻挑战。

水资源管理就是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技术和教育等手段,对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进行调节的各种行为。在水资源日益短缺的今天,水资源管理的目的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利用效率,使其发挥最大的社会、环境、经济效益。

关键词:水资源管理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TV211.1 文献标识码: A

1、水资源管理存的在问题

1.1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导致水资源短缺与水资源浪费共存

现行的水资源管理机制,是一种非高效利用水资源的机制,由此造成水资源短缺与水资源浪费共存尴尬局面。众所周知,我国的农业水资源严重短缺,但与此形成明显对照的是水资源浪费极其惊人。我国主要灌区的渠系利用系数只有0.4—0.6,即约有一半的水被浪费。

1.2现行体制和政策难以形成有效的节水机制

现行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导致管理单位失去节水的积极性,如灌区没有法律地位,缺乏经营管理自。灌区处于两难境地,具有“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的说法,实际上,作为事业单位,没有人事部门下达的行政编制,财政部门不安排事业经费;同时又要求它实行企业办法管理,它既没有法律地位,又受多种限制,不能像企业那样追求利润。现行的政策不利于节水。目前的灌区收入主要依靠水费,在固定的价格条件下,水费的多寡取决于供水量的多少。一些灌区为了获得较多的收益,甚至鼓励多用水,有些灌区虽然节约了水,但被无偿地调给其它部门,无利可图,严重地影响了节水积极性,不利于节水机制的形成。

 1.3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收不低支,举步维艰。

由于水价太低,全国平均水费为运行成本的50%左右,导致经营单位亏损严重,生存处于困境,甚至难以维持生存。

2、解决水资源管理问题的对策

2.1增加水库的调节能力,尽可能多蓄水

要解决黄河下游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关键是解决上中游水库的蓄水问题。即只要上中游水库能够在汛期尽可能多地蓄足水,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下游用水紧张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小浪底水库,应该通过合理调度运用方式,使水库长期保持较大的调节库容。具体地讲,就是在上游地区发生较大洪水期间,通过调水调沙,减少水库淤积量,同时造成较大流量冲刷下游河道;其余情况下采取蓄浑排清方式进行运用调度。如果小浪底水库在汛末能够蓄足60-80亿的水量,就基本可以保证下游地区的生产生活用水。

2.2完善水市场建设,充分发挥水量调节的经济杠杆作用

解决黄河下游水资源短缺问题,除依靠上游开源外,还需要通过发挥经济杠杆手段实行节流,即开展节水高效农业。

目前,黄河水价远远低于成本价,水管理体系还很不完善,造成水资源管理不能形成良性循环,无法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供水市场。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供水单位的积极性,也使水库管理部门更注重发电的效益。如果能够按照供水成本,适度提高水价,使水价达到微利价,就可以促进水市场建设,提高供水积极性;同时,通过水价的提高,推动节水意识和节水工业和节水农业的发展,这样就会缓解水资源紧张的状况。

水价的上涨,必然增加用水产业的成本,特别是农业成本。在这种情况下,发展节水农业和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发展高效农业就显得非常重要。通过这种方式,消化水价上涨因素,一方面将解决农业用水问题,另一方面,也会通过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大提高沿黄地区农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2.3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

传统的水资源管理可以统称为供水管理,其主要的特征是根据工农业用水需求,建立大中型水利工程来实现水资源供需平衡,它为缓解甚至彻底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在某些地区仍将发挥重要的作用。随着水利工程不断兴建,工程难度愈来愈大,成本也不断增加,而且随着径流开发加大,带来了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水资源供需矛盾也不断加剧,完全依靠增加工程解决水资源问题已经成为不可能,运用综合手段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成为一种必然。供水管理的最大缺陷是忽略了用水者节水的可能性,它将水资源供需矛盾的解决寄托在水源供给上,其结果是水资源浪费的增加和低效。必须改变供水管理为需水管理。所谓的水资源需水管理就是综合运用行政的、法律的和经济的手段来规范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人类行为,从而实现对有限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它强调把水资源作为一种稀缺的经济资源,对水资源的优化利用应着眼于现存的水资源供给,而不是自发的向新的供水能力投资以满足未来的水的需求。

2.4行政区划管理向流域管理转变

按流域(地区、灌区)统一开发利用和管理水资源,是我国水资源管理的一个方向,其最大的特点是打破单纯的行政区划管理,走向以流域为单元的综合统一管理轨道。水资源按流域形成自然体系,只有按流域统一管理方可做到保护与合理配置相结合,使上下游依赖水资源的各经济部门得到均衡发展。对于农业水资源而言,具体内容是以流域为单元,对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运用,优化调度,合理利用。灌区应以开发利用浅层地下水为基础,以地表水作补充,以浅层水的地层空间作为调节大气降水、土壤水、地下水、地表水的地下水库,以调控地下水埋深达到适宜动态为指标,最大限度地把天然降雨转化为可持续利用的水资源,综合治理旱涝盐碱,获取最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3、总结

滩区的发展要以防洪安全为中心,积极服务于两岸经济社会的发展,要以人为本,统筹规划,有序治理与开发,实现人与黄河的和谐发展。

 作者简介:

杨中华,(1972.10-) ,男,技师,工作于滨州恒达黄河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有限公司

上一篇:浅析热振筛故障原因及技术改造 下一篇:桥墩防撞结构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