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时间:2022-03-29 06:57:47

谈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学生,是教师授课的对象,是知识的承受者,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得如何,直接影响教学过程的进展,制约着教学效率的高低.学生这种主观能动性,集中地表现在对教师讲授是主动积极配合还是消极被动的对待.不难想象,学生消极甚至反感抵制,毫无积极性,像“瓶子”“容器”等待老师去灌注知识,课堂效率必定是不理想的.那么,怎样减轻学生课后过重的学习负担?怎样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对教师来说,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教学实践已经证明,提高课堂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决定课堂效率的核心因素.在课堂上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掌握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至关重要的.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些看法.

一、老师要成为学生的偶像

事实证明,部分学生厌学的原因,就是对上课老师不感兴趣.学生讨厌那个老师,他们就不学那一科.小学生这种现象比较严重,中学生同样也存在这种现象.因此,笔者认为,作为一个老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有广泛的业余爱好,吹、拉、弹、唱要样样行.假如你的书法好,上课能写漂亮的字,这样很多学生就羡慕你,对你就感兴趣,上课就认真听,课后和你交谈,师生感情自然融洽,他们就更加喜欢数学.

二、老师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

上课离不开老师的讲解,讲解是否生动,准确、形象、有趣,关键看老师的专业功底和语言艺术.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就要是一汪清泉.很多老师由于课后不钻研,基本功不扎实,导致学生一问三不知.相反,那些爱钻研、知识渊博、课上课后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又快又准确且解题方法多样的老师,学生非常佩服,这样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有这样一道习题: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若a2+a8+a11=30,那么S13的值是().A.130B.65C.70D.90.在数列一章中,很多老师知道这样一个知识点:在等差数列{an}中,如果m+n=p+q,则有am+an=ap+aq.还可以推广到:在等差数列{an}中,如果

,则有am+an+…+as=ap+aq+…+at.有了这样一个知识点,解上面的题就简单多了.因为a2+a8+a11=3a7(2+8+11=21=3×7),所以a7=10,又因为S13=13a7=13×10=130,因此很快就解出来了,故选A.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学生学而无疑,是教学的失败.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创设得好,学生在新奇未知事物刺激下,提出问题或接受教师提问,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失时机地结合学生的认知需要创设问题情境,层层设疑、步步紧扣,进一步激活学生更深层次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在这种情境中,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促成学生认知、情感、兴趣三者融合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四、教学方法多样化

启发讲授法是普遍提倡使用的讲授方法.所谓启发,主要启发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因素的作用.启发讲授不是今天才有的,在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在《论语述而》中说:“不愤不咎,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意思就是说,学生若不是处在积极思维苦求通达而未得之时,不进行启发;不是处在极想表述而又不能流畅说出意思的情况下,也不进行启发;举出某一方面而不能由此推及其他,就不能重复教他.孔夫子这几句话虽短,但对启发教学的条件、方式、目的等都做了较好概括、深刻的论述.

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如果只有教师的积极性,而没有学生的积极性,其结果将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懒洋洋地听”,这样收不到好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应根据教材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思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五、要善于优化言辞,言传身教

著名作家赵树理曾经说过:“语言是传达思想的工具.为了很好地传达思想感情,在语言方面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让人听得懂,就须说得通;想叫人愿意听,就须说得很好.”虽然他说的是作家,但作为一名教师,也应该考虑语言的艺术.教师的教学语言切忌干巴巴或拖泥带水,更忌“口头禅”.有的教师讲课常搭个“那么”“是不是”“对不对”之类的口头语,这极大影响语言规范和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它的生命在于创造,为了深化教学改革,实现讲课优质高效,每位教师都应该使自己成为一个语言艺术素养较高的教师.

六、讲课要有层次性

人的认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数学课的概念和定理比较抽象、难懂,学生一下子难以理解,教师的讲解不能一步到位,一下子把整个内容交个学生,而是应该先化整为零,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层层深入,最后再化零为整.

总之,我们在进行教学时不能机械地照本宣科,只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课堂教学要尽可能使学生听得懂,讲课时该详则详、该简则简,才有可能提高教学质量.

上一篇:改变初中学生厌学心理的对策 下一篇:高效英语学习方法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