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协商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

时间:2022-03-29 01:47:04

摘 要: 意义协商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意义协商的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意义协商是互动理论的核心基础,在社交互动中可重要作用。本文从意义协商的概念、方式、交际手段和理论基础等方面探讨意义协商。意义协商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任务型语言教学是促进意义协商的最佳教学法。

关键词: 意义协商 社交互动 互动假设 二语习得 语言交际

1.引言

意义协商指的是一个语言的使用过程,作为一个不可或缺的沟通,意义协商已经引起了研究人员的极大关注。互动际在二语习得领域是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当交际双方在互动中进行意义协商时,学习机会将会大大增多。意义协商作为互动的一种特殊形式,从上世纪80年代早期开始就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它是在口语交际过程中为解决理解困难所进行的交互活动,在二语习得研究领域受到广泛重视。二语习得领域对意义协商的研究包括意义协商对二语习得的作用和影响意义协商的因素不仅有语言方面的因素,而且有非语言方面的因素。分析了研究的不足,并指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意义协商对教师了解课堂中学习者的理解困难和改进课堂教学实践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2.意义协商

2.1意义协商的概念和交际性手段

意义协商是指学习者与其会话对象在理解彼此话语困难时做出的话语修正和信息重建。意义协商源于Long的交互修正理论。Pica(1994)在二语习得领域将其定义为“学习者与对话者预测、觉察或遇到意义理解困难时对话语进行的修改和重构。”简单地说就是交际双方在交际的过程中可能遇到交际困难或障碍。为了克服这种交际困难,交际双方要经过意义协商的三种方式通常包括理解核查、澄清要求和确认核查进行意义协商。

对英语教师来说,让自己所教授的内容被学生接受和掌握是最终目的。教师要尽量用学生能理解的目标语句并适当运用一些“交际性手段”,促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互动中,促进师生间进行交流。满足意义协商的交际性手段有很多,例如,支架式帮助,它是以俄国心理学家Vygotsky的“最近发展区”为理论依据。所谓的支架就是指儿童在独立完成某项任务遇到困难时所需要的帮助。当然,其他的交际手段还有很多,启发、纠正错误等都有助于师生互动和沟通,让学生通过意义协商式的沟通提高英语交际能力。可见,“意义协商”在促进师生间的互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师生互动中意义协商仍然起着重要作用。还必须注意到的是学习者对语言的理解障碍也就是说任务参与者在外语水平上的差异对意义协商的影响。此研究尚存在不足,文章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意义协商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2.2意义协商的研究阶段

意义协商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意义协商的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定性描述阶段(1980—1984年),理论创建阶段(1985—1995年)和理论修正阶段(1996年至今)。

定性描述阶段,属于意义协商的起步萌芽时期,其研究方法单一,研究内容狭窄。意义协商研究的逐步发展时期是1985年至1995年,研究内容发展到对意义协商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包括:(1)进行初步的对意义协商与二语习得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创建;(2)根据意义协商理论,采用实证研究探索有利于意义协商发生的教学条件。1996年至今为意义协商研究的第三个阶段,属于意义协商研究的多元发展时期,相比第一个阶段,研究内容面广,研究方法多样,研究内容丰富。这一阶段的研究内容主要是:(1)吸收二语习得研究的最新成果,对早期的意义协商理论进行修正;(2)根据意义协商理论,多角度进行实证研究的意义协商。

3.意义协商与互动假设

意义协商的研究主要是研究互动协商在二语学习中的作用。而意义协商的理论基础则是Long的互动假设。

Long(1985)提出了互动假说理论:当沟通理解发生困难时,交谈的双方必须依据对方理解与否的反馈,进行语言上的调整,也就是说要意义协商,使得输入变得可理解,从而促进习得。意义协商指学习者之间为达到沟通的相互调整,包括了输入和输出两方面。为达到协商的目的,可以采用很多种的反馈方法对话语中可能存在的语法错误进行提示或纠正。这些方法和手段对于学习者源语言意识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在其后期的互动假说中,Long(1996)调整了之前的观点,指出:意义协商,尤其是由本族语者或语言能力强的会话者做出的互动调整,有利于语言习得。

4.意义协商与二语习得

意义协商为二语习得提供可理解性输入;意义协商为二语习得提供可理解性输出;意义协商能使学习者注意语言形式。

4.1意义协商与输入的理解

Krashen提出的“可理解性输入”是从输入角度来研究意义协商的。Long(1983)提出交互修正。认为交互修正促进输入的理解;可理解性输入促进习得;所以说,交互修正促进习得。许多的实证研究也证实了交互修正对理解的积极意义。总的来讲,意义协商能够促进对输入的理解。但理解与习得的非直接因果关系使大家逐渐认识到意义协商对二语习得的作用不单单体现在对输入的理解的方面。

4.2意义协商与可理解性输出

Swain(1985)提出“可理解输出”也可以说是“强制性输出”是习得产生的另一个必要因素。与输入所不同的是,可理解输出的产生预设着反馈。协商指示语这一反馈形式,可以使说话方发现自己在使用语言中产生的问题,及时进行修正,把不恰当的语言变得更加的准确和适当。说话者根据协商指示语调整自己的语言输出,并对话语进行及时的修正,所以说,输出修正和协商指示语之间存在紧密关系。意义协商又能够帮助修正输出的产生,学习者应该进行更多的修正输出,最终对语言习得有重要的作用。

4.3意义协商与学习者注意语言的形式

注意假说是学习者有意识地注意到一种特定的语言形式,从而对该种形式进行认知、加工和吸收。注意力的两个重要的因素:凸显性和频率。意义协商对这两个因素有重要作用。一方面,交际双方通过意义协商凸显某些语言形式,目的是为防止交际的中断。在交际过程中,当交际一方出现理解困难时,会以升调、重音、重复信息等方式对说话方的语言进行重构,就如理解核查、澄清要求一样,从而凸显某些语言特征。另一方面,意义协商过程能够提高某些语言形式出现的频率。

意义协商对二语习得有帮助和促进的作用,从以上不难看出,意义协商可以说是可理解性输入和语言输出的中介与系统。意义协商对二语习得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将输入、输出、反馈、注意等结合起来,学习者在意义协商的时候,能够及时做出话语的调整,可以通过意义协商的三种方式吸引听话者的注意力,从而促进对二语的习得。

5.意义协商与外语教学

意义协商能够促进学习者对外语的理解,理解是交流的基础,而且意义协商也为学习者提供了师生互动和联系的好机会,在意义协商的过程当中,意义和形式都能兼顾。少了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能保证有效进行外语学习,而且要为学习者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Long的互动理论在语言教学中的运用体现在任务型语言教学。在任务型语言教学中,因为意义协商在语言习得中有着重要作用,所以研究者做了大量的相关研究,力图找出意义协商发生的最佳条件,从而为外语教学提供有力的借鉴。通过意义协商,学习者可以获得更多的可理解性输入,通过话语的修改和调整,从而进行话语输出,用一种恰当合理的语言形式,让它能够最大限度地被学习者接受,从而促进外语学习者对目标语的掌握和学习。

6.结语

意义协商在二语习得研究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国外对意义协商的研究已有二十多年,然而国内在此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很少。对意义协商的研究和理解,可为以后教师的教学实践中提供指导,从而结合具体情况更有效地开展课堂活动,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有助于更好地指导外语教学。

参考文献:

[1]Ellis Rod.Task-base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3.

[2]Swain municative Competence:Some Roles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Comprehensive Output in its Development[A].Pvowley,MA:Newbury House,1985.

[3]Vygotsky.Mind in Society: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M].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8.

[4]程晓堂.任务型语言教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丰玉芳,唐晓岩.任务型语言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6).

[6]刘学惠,钱薇薇.协商互动与即时输出:课堂语言学习探微[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11).

[7]岳守国.任务语言教学法:概要、理据及运用[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5).

[8]赵飞,邹为诚.互动假说的理论建构.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09(2).

上一篇:Time相关句型结构及其用法归纳 下一篇:浅谈新课理念下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