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培酮治疗脑梗死所致精神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时间:2022-03-28 10:14:13

利培酮治疗脑梗死所致精神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摘要:目的 通过临床观察,探讨利培酮治疗脑梗死所致精神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有益的参考。 方法 选择2010年3月~2011年6月进入我院进行脑梗死所致精神障碍治疗的患者68例,依照入院顺序的不同,将其分为试验组(偶数组)与对照组(奇数组),分别使用利培酮治疗以及丙戊酸镁治疗,疗程79周,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的第1、3、5、7周分别使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患者的不良反应利用副反应量表(TESS)进行测评。 结果 试验组的治疗效果要优于对照组,不仅疗效好而且起效更快,两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结论 利培酮治疗脑梗死所致精神障碍不仅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在安全性上,拥有较好的保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利培酮;脑梗死所致精神障碍;疗效;安全性

脑梗死性精神障碍指的是因为患者的脑血管出现一系列病变,从而导致患者机体血流供应异常而出现精神障碍。细小动脉痉挛以及硬化会引发脑供血无法达到正常标准,甚至出现缺血,引发患者产生一过性或持续性的神经精神障碍[1]。患者脑血管以及器质出现异常,通常会导致患者短时期以及长久的精神障碍交替出现,在临床上表现得更加复杂和多样[2]。此外,研究还证实,患者心理敏感度、环境因素以及遗传原因也会增加精神障碍的发生概率。由于本病发展缓慢,且经常会出现突发脑梗死后而引起精神障碍的现象,因此采取有效的方法对其进行治疗便显得尤为重要。我院自2010年3月~2011年6月使用利培酮治疗脑梗死所致精神障碍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3月~2011年6月进入我院进行脑梗死所致精神障碍治疗的患者68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32例,年龄分布在41~19岁之间,平均年龄56±3.1岁,其中伴发神经症的患者数目是18例,伴发抑郁症的患者数目为24 例,伴发其它精神障碍的患者数目为26 例。依照入院顺序的不同,将其分为试验组(偶数组34例)与对照组(奇数组3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全负荷脑卒中诊断标准以及CCMD-3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

1.2 方法

试验组患者在10d之内将利培酮的剂量加至5mg/d,对照组患者丙戊酸钠剂量加至0.9mg/d,治疗7周,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的第1、3、5、7周分别使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患者的不良反应利用副反应量表(TESS)进行测评。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的第3、5、7周分别对患者进行一次血、尿常规,血生化以及心电图检查。

1.3 评价标准

为科学的评价两组的治疗效果,本次评价以BPRS减分率作为评价标准,减分率小于50%作为无效,相反的情况视为有效[3]。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全部SPSS13.0软件进行t检验,以p

2 结果

2.1 量表评分

通过表一观察可以发现,试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每次检测的BPRS得分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试验组的减分率要明显明显的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明显(p

2.2 不良反应

治疗结束时TESS试验组的评分为(2.3±1.2)分,对照组为(2.3±1.4)分,两组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两组的不良反应都表现为无法长时间静坐、恶

心、便秘、入睡困难,两组差异不大。

3 讨论

近些年的研究表明,腔隙性脑梗死时精神障碍的发生率有逐年上升的趋[4]。患者临床表现为情绪烦躁、容易激动、控制情感能力下降,甚至有部分患者会出现幻听以及妄想的症状,对于患者本人以及患者家属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与困扰,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一直是临床治疗过程中的重点。利培酮属于苯并异恶唑衍生物,是新一代的抗精神病药,拥有强有力的D2拮抗剂,在改善患者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上有着明显的治疗效果。

本次研究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使用利培酮治疗脑梗死所致精神障碍不仅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在安全性上,拥有较好的保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资料:

[1] 张静.脑梗死所致精神障碍的护理对策[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08):345-346.

[2] 张静.脑梗死所致精神障碍的护理对策[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2009(04):100-101.

[3] 马存秀.脑梗死所致精神障碍的护理[J].中国民康医学.2011(15):108-109.

[4] 许宝贵,丛志辉.椎基底动脉缺血性脑梗死所致精神障碍的经颅多普勒和磁共振血管成像的对照研究[J].医疗装备.2011( 11):117-118.

上一篇:老年妇女妇科疾病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 下一篇:临床观察自动痔疮套扎术(RPH)治疗轻中度痔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