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血管炎相关问题解答

时间:2022-03-28 05:35:31

过敏性血管炎相关问题解答

王 天 首都医科大学风湿病学系系务委员,安贞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从事内科及风湿病临床工作20余年,有丰富的风湿病临床经验和扎实的免疫学基础。任北京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免疫吸附专业委员会委员等多项职务。擅长各种大血管炎如大动脉炎、多发性大动脉炎、白塞病、风湿性多肌痛和各种关节炎及其他风湿病的诊断及治疗。

过敏性血管炎的定义

过敏性血管炎是一种由过敏因素引起的血管炎性疾病,是最常见的血管炎。其引起过敏的“过敏因素”称为“抗原”。人体接触的外界物质,称之为“外源性抗原”,因体内因素引起的过敏,称之为“内源性抗原”。本病一般只限于体表部分,病理是类纤维蛋白坏死和小血管及毛细血管炎症,病情进展可侵及较大血管。类纤维蛋白坏死始于血管内膜或内皮下基质,然后波及整个血管壁,伴多形细胞反应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皮肤受累特征为白细胞分裂性血管炎侵及毛细血管后静脉。

过敏性血管炎发病原因。

过敏性血管炎有狭义和广义两种。前者称为典型过敏性血管炎,病人在发病前常因外界因素引起的过敏反应。这些外源性抗原通常为药物、某些化学物质和血清制品。①药物:主要是青霉素及其衍生物,磺胺类药物,还有阿司匹林、非那西汀及碘剂。②化学物质:包括杀虫剂、除草剂。③体外蛋白质:如蛇毒血清及各种脱敏剂。

广义的过敏性血管炎临床表现和病理与狭义的过敏性血管炎相似,但引起过敏反应的抗原可以是外源性的,也可以是内源性的,还有可能找不出明确的致敏原。病人可以是幼年,也可以是成人。

从这一角度出发,过敏性血管炎实质上为临床综合征,包括多种疾病:第一类为典型过敏性血管炎;第二类为非典型过敏性血管炎,包括过敏性紫癜、荨麻疹血管炎、血清病、混合性冷球蛋白血症等。

过敏性血管炎的皮肤表现

过敏性血管炎均发生于成年人,95%的病人年龄在16岁以上,平均发病年龄47.3岁,女性稍多于男性。起病可急可缓,一般接触外源性致敏物质后,过一段潜伏期开始发病。全身症状较常见,包括发热、乏力、疲倦等。局部表现以皮肤症状为主,少数病人可有关节、肾、肺、消化系统及神经系统受影响。

皮肤表现常常发生于膝下低垂部位,臂部及背部,手及上臂也很常见,但面部及前胸部少见。主要表现为紫癜、荨麻疹、丘疹、疲斑、结节和坏死性溃疡,慢性病可有网状青斑。

皮疹最初往往是扁平红疹或紫斑,很快发展为可触性紫癜,稍突出皮面,用手可触及,按压不退色。皮疹可自针尖至蚕豆大小不等,小皮疹往往没有症状,大皮疹或相互融合的皮疹则会有疼痛感。皮疹发作无规律,持续1~4周消退,可残留色素斑。约30%的病人皮肤病变较严重,表皮坏死,形成溃疡,愈合后结痂。

过敏性血管炎的治疗

过敏性血管炎的治疗应结合临床药理、发病机理,中西结合,辨证进行。如本病早期患者疼痛较甚,结节色鲜红、浮于肌肤,有时有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热象明显,应以清热解毒药物为主。后期结节颜色发紫,疼痛虽减轻,但肌肉酸痛、下肢乏力,偏于气虚阳虚,故应辅以温阳益气法,用活血化瘀药物有利于血管炎消退,可增强免疫力,使紊乱的免疫系统趋于自稳,必要时配以西药,疗效更佳。

上一篇:信息技术环境下新建本科院校公选课教学模式创... 下一篇:当女儿对我说,热爱比获奖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