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才引智 纺机再次创业

时间:2022-03-28 05:06:38

招才引智 纺机再次创业

在太平洋机电作为传统的、国有纺机产业,如何在上海大都市的环境中,融入电气总公司的整体战略,按照电气总公司“再次创业”的要求,通过调整转型,推进产业创新发展?在电气总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太平洋机电通过反复研讨、酝酿与完善,最终确立了太平洋机电“十二五”发展战略:坚持差异化竞争战略,充分利用宝山纺织机械制造基地(简称“宝山基地”),在新基地、新产品、新机制(简称“三新”)上寻求突破,打造国际化、现代化(简称“二化”)的纺织机械集团,走出一条在上海发展新型纺机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之路。太平洋机电起航“再次创业”,必须紧紧依靠核心员工,才能进一步推进产业的创新与发展。而根据意大利经济学家兼社会学家帕累托的“二八”理论:核心员工占企业总人数20%左右的少数,掌控和创造企业80%资源和财富的大数。随着“再次创业”的不断深入,如何加强核心员工队伍建设,已正成为我们面临的紧迫课题。

一、宝山基地核心员工队伍的结构比例与数量分析

电气总公司对核心员工的定义为:具备较强的专业技术、管理能力、技能操作能力,拥有专门技术、掌握核心业务、控制关键资源,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的员工。我们暂且把具有中高级以上职称、技能员工列为核心员工队伍。数据统计:宝山基地三家企业中具有中高级称职的共计233人,占总人数的31.9%,其中:(见表1)

同时把职称和年龄结构相结合进行了统计,数据显示如下:(见表2)

根据以上数据,对照太平洋机电“十二五”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中对宝山基地人力资源结构提出的要求:工程技术人员占从业人员的20%(其中:高级职称35%);管理人员占从业人员的22.5%(其中:高级职称30%);一线人员占从业人员的57.5%(其中:高级职称25%)。我们可以看出:宝山基地核心员工总体数量基本达到了“二八”理论的要求,但高端专业人才、青年人才资源缺乏,创新实力和持续发展的动力明显不足;同时由于近几年来企业结构调整和人员分流,三家企业的人力资源总体结构呈现出不合理的状态,尤其是生产辅助人员比重超高,造成核心员工队伍结构比例严重失调,主要反映在技术条线、生产一线比例需进一步提高;管理条线和生产辅助条线应从数量上作较大的紧缩,从而使核心员工的素质能力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二、宝山基地核心员工队伍的工作生活心理状况分析

1、基本情况:在参与调研的107位员工中,72.8%是中共党员,1.9%是共青团员,2.8%为派人士;企业级领导占5.6%,中层干部占19.6%,组长或工段长占34.6%,业务经理或骨干7.6%;87%的员工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或中级以上技能等级。

2、工作环境:在参与调研的107位员工中,对企业领导是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14%表示非常重视;56%表示比较重视,26%表示一般,2.8%表示不重视或很不重视;对工作环境:74.8%表示非常满意和比较,21.5%表示一般,1.8%表示不太满意;对岗位是否有危机感:14%表示很强烈,61.7%表示有一些,35.5%表示基本没有或一点没有。对影响工作积极性的主要原因:归结为工作压力大、干了工作却得不到肯定、工资报酬三大因素。

3、薪酬待遇:在参与调研的107位员工中,相对于在企业的工作贡献,对目前收入水平:32.7%表示很满意或比较满意,39.3%表示还可以,19.6%表示不太满意。对薪酬待遇水平主要衡量要素:归结为实际工作贡献、工作岗位/职级、同类人员的市场价格。对薪酬激励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归结为大锅饭现象依然存在、固定成份太大,激励性不强、薪酬不透明,看不到晋升的途径和机会等三大问题。

数据和意见表明:核心员工能较理智地看待自己的薪酬待遇,期望能打破大锅饭现象,改变固定比例大、激励比例小薪酬结构,建立公开透明、看得到晋升途径的激励新机制。

4、职业发展:在参与调研的107位员工中,对岗位与本人愿望的吻合度:15%表示非常吻合,72.9%表示基本吻合,1.9%表示不吻合;对培训的态度:33.6%认为很有必要,会主动申请培训;45.6%认为很必要,但不会主动申请培训,15.9%认为无所谓,上级要求,0.9%认为没必要,但上级安排会参加岗位与本人愿望的吻合度,15%表示非常吻合,72.9%表示基本吻合,1.9%表示不吻合。

数据表明:三家企业基本上都能按核心员工的所长安排适合的岗位。大部分核心员工有过参加业务培训,有进一步提升自身业务能力的愿望,希望企业更能主动提供服务与帮助。

三、宝山基地核心员工队伍建设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通过宝山基地核心员工队伍的结构比例与数量分析、宝山基地核心员工队伍的工作生活心理状况分析,以及征求宝山基地三家企业党委的意见,按照太平洋机电“再次创业”战略目标,当前,宝山基地核心员工队伍建设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1、为适应“三新二化”发展要求,推进宝山基地“实体化”管控模式,如何着手落实“一体化”的核心员工队伍建设?

2、为保证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持续动力和智力支持,如何不断优化核心员工结构比例,在扩充核心员工的资源库上下功夫?

3、为最大限度地调动核心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如何解决对产业发展信心不足和各种思想顾虑问题、激励评价机制不完善问题?

四、思考与对策

总书记提出:加强人才工作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要以人才优势构筑新的发展优势。在太平洋机电“再次创业”中,要把人才作为做精、做好纺机产业的第一资源,要充分认识:核心员工队伍建设是产业发展的竞争之本、转型之要,是推进太平洋机电“十二五”战略规划、建设好宝山基地的根本保证。

(一) 加强领导,规范标准,探索“四个一”核心员工队伍管控方法

要以“打造人才聚集高地、建设一流的宝山基地”为目标,注重顶层设计,建设完善核心员工建设的领导机制,强化系统推进,按照集团“推进宝山基地一体化管控模式”的要求,积极探索核心员工队伍建设一体化的管控方式。重点落实好“四个一”:

“一案”: 依据太平洋机电发展战略, 在宝山基地制造“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新型纺机产品, 按照集团“探索和实践新的一体化运行机制和运行模式”的要求和阶段性目标,科学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宝山基地核心员工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

“一库”:以点到面,逐步建立起宝山基地核心员工信息库。通过动态管理,对核心员工的培养、选拔以及充实、调整,定期做好信息的修改完善和归纳分析,为宝山基地核心员工建设提供第一手准确的信息资料。

“一册”:在电气总公司的指导下,根据“三新二化”发展战略,规范岗位职级,尽快建立核心员工岗位职级体系手册,科学界定核心岗位,明确核心员工的选拔标准,为核心员工晋级打开通道。

“一台”:构建核心员工经常性联系、沟通、协调的服务平台。服务平台的内容包括:设立核心员工咨询热线电话;协调领导干部与核心员工联系制度工作;设置岗位竞聘与业务培训信息栏;根据产业发展和员工所缺,为核心员工创造业务培训和深造机会;对后备核心员工队伍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等。

(二) 创新方法,多管齐下,建立开放的核心员工队伍市场渠道

聚集产业发展重点,进一步解放思想,大力开展招才、引智专项行动,按能力要求构建人才金字塔,按国际化、现代化标准聚集高层次人才,按战略发展需求培育各类型人才,有计划、有重点地引招紧缺人才,吸收引进,确保宝山基地人力资源的总量控制,人才资源充足,有步骤地达到人才结构不断优化。

1、“专业市场”多方招一批。积极参加专题校园招聘会,重点招聘“211”大学的本科以上学生、重要关联学校特殊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通过中等示范职业技能学校定点联系,重点吸收与产业发展有关的技能专业青年学生;通过中国纺机展和纺机行业交流活动,利用地域优势和发展前景,吸引一批成熟的纺机专业人才加盟宝山基地。

2、“猎头市场”重金引一批。与猎头公司合作,筑巢引凤。以“引进一个高层次人才,打造一支创新团队,解决一个关键性难题,形成一个竞争力产品,推进一个产业发展”为目标,重点引进一批国内外面向产业发展未来的技术领军人才、纺机行业专家、高级经营管理人才。

3、“内部市场”源头挖一批。充分挖掘现有科技人才资源的潜力,努力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大力促进科技人才交流和有效利用。打破党政干部分条线选拔、培养、使用,通过轮岗锻炼,培养一批适合产业发展要求的复合型干部,促进管理干部队伍精简高能。充分利用好太平洋机电现有的人才资源,对所缺地关键、特殊岗位,也可通过内部招聘竞聘来解决,用业内的自身资源解决人才资源供需问题。

(三) 加强管理,有效激励,最大限度调动核心员工创造潜能

按市场经济规律创新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机制。结合太平洋机电新一轮发展战略,在宝山基地建立科学合理的、符合纺机产业发展特点的人力资源薪酬体系,完善实施有效的激励机制,进一步营造激发核心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综合环境。

1、尊重人才,营造良好的创先争优氛围。始终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开展各类创先争优评选表彰活动,倡导以人为本、尊重人才、用好人才,鼓励创新、激励创效的风尚,同时,根据不同时期企业的战略目标和产业发展要求,教育与引导他们自觉把个人价值与企业价值有机地联系起来,把个人发展融入到企业发展之中,不断培育核心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和忠诚度,形成核心员工与纺机产业健康促进的良好氛围。

2、科学考核,开展核心员工岗位评估和履职评估。在电气总公司的指导下,借鉴行业内先行企业的经验,可率先在科技人员中试点开展,通过开展岗位梳理、岗位评估、人岗适合度测评等工作,对技术核心队伍的建设进行探索实践。

3、加大激励,完善核心员工薪酬分配激励机制。一是突出重点,率先在科技人员试点推行新的薪酬分配模式。比如:推行“专业人员、技术人员评聘分开管理办法”、“职务双轨制”制度、评聘“首席员工”、开放晋级通道,每年按一定比例对表现突出的核心员工,给予薪酬晋级机会,进一步激发核心员工的内在潜力。在薪酬激励上,产品研发人员激励模式为:与市场接轨的岗位薪酬+项目成果奖+发明专利奖+产业化提成奖;高端技能人才激励模式为:年薪制+项目成果奖+综合利计划。同时集中财力,对涉及发展战略中的重点产品、重点项目、重点工程的设立专项奖励基金。

4、注重培训,健全培训体系。核心员工的培训列入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每年提取工资总额的2%作为教育经费,开展员工在岗、转岗、晋升等继续教育,覆盖率100%。

经营管理层:适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需要,有计划地选派管理干部定期接受国内外先进经营管理理念、新知识、新政策、新法律的学习与培训,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通过业内轮岗交流,进行复合型培养,实现领导干部的良性循环和有序流动。

专业技术层: 以提高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以集团技术中心为平台,以重点项目研发为重点,坚持充分尊重、积极支持、放手使用的方针,锻造一支产业集团战略发展需要的产品研发团队。尤其是对新进大学生采用“1+3+5”的培养模式,推行大学生见习制和职业生涯设计,通过岗位锻炼、师徒结对、进修深造、项目助推、职称评聘等方式,加速培养一批具有开拓和钻研精神、国内纺机行业的领军人才、项目带头人的后备力量。

制造技能层: 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组织和提供各类培训服务,提升专业工种技术工人的技能等级。尤其是结合整机制造的主关键产品加工流程,以评聘“岗位技师”为基础,探索“首席员工”制,开展以“师徒结对”、“名师带徒”为载体的技能培养等活动。

(课题组组长:杜松杨;副组长:吴桂生;成员:徐亚明、杨清、赵原;统稿:赵原)

上一篇:证券中的“客户营销客户” 下一篇:保险可以避债避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