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旋卡多曲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分析

时间:2022-03-28 03:45:19

消旋卡多曲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分析

摘 要 目的:消旋卡多曲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8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补液,口服蒙脱石散,静脉应用利巴韦林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消旋卡多曲颗粒,疗程5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关键词 消旋卡多曲 轮状病毒性肠炎

轮状病毒性肠炎是婴幼儿感染性腹泻的重要病原之一,亦是病毒性腹泻的首要病因。多在秋冬季节流行,好发与婴幼儿,尤其是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临床表现为水样泻,易形成水和电解质紊乱,对婴幼儿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考虑病毒性腹泻无特效治疗方法,结合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特点,我院使用消旋卡多曲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80例病例均来自2008年9月~2010年9月住院轮状病毒抗原阳性腹泻患儿,年龄5个月~2岁,大便次数均>5次/日,为水样泻或蛋花汤样大便,粪便镜检无红细胞,无或偶见少许白细胞,粪便培养无细菌生长。血常规白血细胞总数在(3.5~12)×109>/sup>/L之间,中性粒细胞<50%,C-反应蛋白<8mg/L,均符合轮状病毒性肠炎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伴发热68例,呕吐62例,均有不同程度脱水,其中轻度脱水32例,中度脱水48例。电解质检查血钠>127mmol/L,血钾>3.0mmol/L,余正常。血气分析提示合并轻~中度代谢性酸中毒,均无肠外合并症。入院时病程<48小时,未正规治疗。

方法:将80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及治疗组各40例,两组的年龄,性别及病情轻重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两组均给予补液,空腹口服蒙脱石散(思密达),静脉应用利巴韦林等综合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口服消旋卡多曲1.5mg/(kg・次),3次/日,疗程5天观察。

疗效判断标准:按1998年全国腹泻病防治研讨会制订的标准判定疗效[2]。①显效:治疗72小时,大便性状及次数恢复正常,症状消失;②有效:治疗72小时,大便性状及次数明显好转,症状明显改善;③无效:治疗72小时病情无好转,甚至恶化。以显效及有效合计为总有效。

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sup>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讨 论

腹泻病是儿科最常见的消化道综合征,是一组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消化道疾病。其中,轮状病毒感染是婴幼儿秋冬季节腹泻的主要病原,最基本的病理是肠道黏膜的过度分泌,易引起水电解质紊乱。因病毒性腹泻无特效药,治疗上多采用液体疗法,预防脱水,等待患儿自愈。近年来胃肠道黏膜保护剂及微生态制剂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仍未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消旋卡多曲在临床的应用,又给我们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轮状病毒侵入小肠后,在小肠绒毛顶端的柱状上皮细胞上复制,使受累的肠黏膜上皮细胞坏死脱落,致使肠黏膜吸收水分和电解质的能力受损,肠液在肠腔大量积存而引起腹泻[3]。同时轮状病毒的非结构蛋白NSP4可直接作用于肠道的神经系统(ENS),产生类似于霍乱毒素引起的腹泻。消旋卡多曲是一个前体药物,由于其亲脂性,很容易从胃肠内吸收,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抗分泌作用,是一种脑啡肽酶的抑制剂,它通过抑制脑啡肽酶活性,进而抑制水和电解质过度分泌来发挥其抗腹泻作用。消旋卡多曲被胃肠道内的组织脂酶代谢为它的活性成分,这种活性代谢物为脑啡肽酶的有效抑制剂,能保护内源性脑啡肽免受破坏,因而延长了生理抗分泌作用的效应,这就使腹泻时水、电解质的过度分泌得到快速控制。口服给药后,本品的脑啡肽酶的抑制作用纯粹是外周的,它不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脑啡肽酶的活性,不产生成瘾性,对中枢神经系统无兴奋或镇痛作用。

本文结果显示,消旋卡多曲对婴幼儿急性水样便腹泻的治疗是有效的,可减少这类病儿体内水分的丢失,明显缩短病程,临床应用中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可广泛试用于急性水样便腹泻病儿的治疗。

参考文献

1 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51.

2 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腹泻病疗效判断标准的补充建议[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8,13(6):384.

3 刘克洲,陈智.人类病毒性疾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45.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例(%)]

上一篇:逍遥散加减在月经病中的应用 下一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000例并发症回顾性分析